她在故宮上了44年班,發現秘史都寫在菜單里了


皇帝每天吃什么?怎么吃?

清宮劇里的吃食和餐桌禮儀,真的靠譜嗎?

最瑣碎的菜單里能看出哪些宮廷秘史?



《延禧攻略》劇照

苑洪琪在故宮工作44年,專攻清宮御膳檔案,

最近出版了一本《故宮宴》,

講述了她從皇帝菜單里發現的神奇故事,

原來,乾隆要廢后的小心思,

提前好幾天就已經在菜單里體現出來了,

溥儀和婉容、文繡的親疏關系,

從餐具安排就能看出來,

還有講究了一輩子吃穿用度的慈禧,

竟然身患和我們現代都市白領一樣的痼疾……



故宮藏清代皇家火鍋、赤金鏨花餐具

寒冬時節,我們赴北京和苑老師聊了聊宮廷美食史,

還請來特級廚師顧玉亮,

請他依照御膳檔案,還原了八道皇家菜。

文末附菜譜,可照著做一桌地道宮廷家宴。

自述 | 苑洪琪

撰文 | 余璇 責編 石鳴



我是苑洪琪,從1976年畢業到故宮工作,至今已44年了,

這些年,我主要研究皇帝和后妃的生活和衣食住行。其中,皇帝每天吃什么,是最為人所樂道、也是我也最感興趣的部分,

這種檔案很瑣碎,內容就是每天吃了什么什么菜,誰誰誰吃,別人看來覺得枯燥,我卻覺得很有意思,特別是能從里面看出不少正史沒有記載的事情,

比如乾隆廢后的事件。乾隆一輩子有兩個皇后,孝賢純皇后去世后,又立了一位輝發那拉皇后,這位皇后在他第四次南巡的時候給廢掉了。

其實他要廢后的打算,下圣旨前幾天,就已經在菜單里體現出來了。皇帝吃飯有時會給自己的皇后妃子們賞菜,之前賞給皇后的都是正常的晾肉、燕窩鴨子,但是進入乾隆三十年閏二月之后,一連好些天,賞皇后的是醋溜白菜、炒豆豉、雜燴,都是些配菜。

閏二月十八日,皇后本來好好地陪著乾隆在南巡,結果乾隆一道圣旨,把皇后送回了北京。


《清宮御檔》乾隆三十年閏二月的檔案上記錄著,賞:皇后醋溜白菜一品 令妃酸辣羊肚一品

相比之下,賞給令妃的一直是蓮子鴨、大丸子、蒸雞蛋糕這樣的硬菜。

令妃是誰?她是嘉慶的母親。皇帝平時一般都是自己吃飯,乾隆朝只有兩個女人陪他用膳,一個是孝賢純皇后,另一個就是令妃,

皇帝賞給令妃的蓮子鴨,也是有說頭的,這是清代蘇州非常有名的一品菜,年三十晚上這道菜一上桌,兒媳婦要吃第一口的,圖“連生貴子”的寓意,十年的光景,令妃懷孕七次,生了六個孩子。


蓮子鴨

吃到一起,感情才能到一起

溥儀很愛吃西餐,他也是第一個有西餐廚師的“皇帝”(當時他已遜位)。廚師是他的英文老師莊士敦帶來的。景德鎮還給他特制了一套西餐餐具,現在還在故宮存著。

1923年,溥儀過生日,幾位太妃賜給他一桌生日宴,都是中式的,有長壽面,各種的燉菜,炒菜,

但溥儀把它放在一邊,去吃了西餐:清湯加青茉莉丁、釀雞子白汁、燜小羊肉片配紅蘿卜、火腿配生菜、煎豬排菠蘿、烤白鴨蘋果泥、鴨肝大白飯、黃油吉士,還有法國白蘭地、紅酒、白啤、汽水等等,



上:乾隆時期的咖啡具;下:清晚期的白釉畫花鑲銀茶具,故宮藏

溥儀的皇后婉容從小接觸西方的事物,喜歡吃西餐,但是土生土長的淑妃文繡就不愛,溥儀為了協調兩位夫人的習慣,就規定膳房“每日早餐番菜(西餐)二份,晚中餐三份。”

也就是說,晚飯的時候,桌子上擺三套餐具,吃中餐,三個人都可以上桌,中午就只擺兩套餐具,吃西餐,只有溥儀和婉容一起吃,文繡不參加,

后來溥儀更偏愛婉容,可能和這種飲食習慣上的相近,也有一定關系吧,


清末民初的咖啡具 故宮藏

慈禧飽受脫發困擾

慈禧作為一個女人,27歲就守寡了,一直到她去世,她是兩次垂簾一次訓政,一共有48年在政治舞臺上。這期間她完全是把政治作為精神支柱來度過的,所以需要一個好的身體,好的容貌,

慈禧其實有兩個毛病,一個是脂溢性脫發,再一個就是脾胃不和,這是一直有藥單和實物的證明。


慈禧最愛的甜品:冰糖燕窩

因此慈禧特別講究飲食,像內養外敷的,玉容散,再有八珍湯,八種食材煮的湯;還有燕窩,冰糖燕窩、鴨絲燕窩,等等,

不過她也喜歡吃油炸的東西,炸油糕,炸響鈴,但是到底炸響鈴是什么食材?有的人說是炸豬皮,有的說是炸油皮,就是豆制品。

我都體驗了,但都沒有達到她那個真正“響鈴”的標準,所以吃的東西留不下來,當我們去揣摩當時的做法,還是會有一定的距離,


清代燕窩文物 故宮藏

從火鍋看清朝國力的衰落

剛進故宮那會兒,我發現宮里藏有很多的餐具,尤其是火鍋,就引發了我探究“皇帝吃什么”的興趣,

清宮有吃火鍋的傳統,清代最負盛名的千叟宴,也可以說是火鍋宴,在宮里一共舉行過四次,康熙兩次,乾隆兩次,最高一次的規模到了5000多人,是在乾隆時期。

這些火鍋有銅的、有銀的、有金的、有錯金銀的,還有掐絲琺瑯的、畫琺瑯的、瓷的,各式各樣的都有,

因為身份的不同,用的火鍋也不一樣,吃的食材也不一樣。三等桌用的是銅的,二等桌用的是銀的,一等桌用的是金的,




由上到下:銀帶蓋大火鍋、錫瓜式一品暖鍋、火碗,皆為清代帝王所用

舉辦千叟宴,是因為皇帝想感恩有功之臣,請天下的這些“耆老”——過了65歲的士紳、退休官員一起做壽,

據《御茶膳房簿冊》記載,乾隆五十年的千叟宴,一共有八百桌宴席,耗費的食物計有:

白面七百五十斤十二兩,白糖三十六斤二兩,澄沙三十五兩,香油十斤二兩,雞蛋一百斤,甜醬十斤,白鹽五斤,綠豆粉三斤二兩,江米四斗二合,山藥二十五斤,核桃仁六斤十二兩,曬干棗十二斤二兩,香草五兩,豬肉一千七百斤,菜鴨八百五十只,菜雞八百五十只,肘子一千七百個,玉泉酒四百斤,



皇帝平時吃的火鍋大多為瓷制,上圖分別是咸豐年間的粉彩火鍋和清晚期的掐絲琺瑯火鍋,故宮藏

乾隆之后,就沒有再舉行過千叟宴,一個是經濟下降,沒能力舉行了,再一個就是清朝再沒有這么大歲數的皇帝了。

等到道光帝在位的時候,就節儉到每天只吃五道菜了。

過節也不例外,道光七年,正月初一,道光皇帝起來,吃了燒湯煮餑餑、羊肉絲酸菜鍋子、熘鴨腰、鴨丁炒豆腐和雞蛋炒肉。

下面的宮人,不到節慶的日子,甚至連肉也吃不到,

即位之初,道光皇帝就規定福建不再進貢荔枝,各省的貢品都相應減少,本來,皇帝在夏天每天可以有三個西瓜用于解暑,道光皇帝改成了一個,后來又改為“每日供半個西瓜”。

但是皇帝吃剩下的半個西瓜,誰也不敢動,放著就壞掉了。于是他又下旨:“明日取消西瓜,只供水,”


清《道光帝喜溢秋庭圖》 故宮藏

皇帝每天吃什么?

清代皇帝一天吃兩頓飯,早上9點多鐘吃早膳,下午那頓是2點多鐘,中間要加一點點心,晚上要有一頓酒膳,實際上是兩正餐,兩個點心,

民間流傳皇帝一頓飯有108道菜,其實并不是,皇帝正餐一共是48品,包括主食,米、面、饅頭,粥,也包括咸菜碟、醬油碟,這都算一品,



《甄嬛傳》劇照

電視劇里皇帝“食不過三”的規矩是有的,但真實的解讀應該是:一、這么多道菜,每道吃一口兩口就差不多了,二、皇帝吃飯是個機密,外人不可打聽,別的危險都看得見,這吃飯看不見,危險,因此每盤菜里都有個試毒牌,

現代人都愛喝奶茶,其實奶茶在清代是國俗,被載入《大清會典》。

入關前,生活在東北的滿族因經常食肉,便以茶解膩,入關后,這個習慣也帶到了宮里頭,舉行所有的宴會,第一道就是奶茶,用青鹽、黃茶、奶油,加上玉泉山的水一起熬,

但是宮廷里喝奶茶和在關外時完全不同,要用氣派的大奶茶壺,有金的也有銀的,奶茶碗是白玉嵌紅寶石的。



故宮藏清代皇家奶茶壺、奶茶碗

乾隆時期的一個宮廷盛事,是三清茶宴。一般是正月初二到初十中的一天,邀請漢文化造詣深的大臣在重華宮舉辦,一起飲三清茶,由皇帝當場出題,君臣和詩聯句。

三清茶并不是真正的茶,它是梅花瓣、佛手片和松子仁,用雪水來烹,寓意著松、竹、梅“歲寒三友”,

《紅樓夢》里,也有用雪水烹茶、荷露烹茶的描寫,其實這都是清宮當年的流行,象征著品味和層次,由此也可以看出曹雪芹家和宮廷的淵源。


清 白地礬紅彩題詩 三清茶碗 故宮藏

乾隆的飲食膳單里邊的,反復出現的是鴨子,有蒸的,有煮的,有煮熟以后拌絲的,還有片盤,就是烤鴨,

乾隆四十八年,從正月開始,他一個月的時間,吃了48個品種的鴨子,幾乎是每天都在吃,最多的是八寶鴨、金銀鴨、蓮子鴨,

金銀鴨,我一開始沒想到是怎么做,后來有個廚師和我說,用南京的板鴨和北京的烤鴨或者醬鴨,兩個半的鴨子拼在一起就是金銀鴨,


乾隆愛吃鴨子,宮里有專門鴨子造型的盛具

每逢四月初八浴佛節,還有先帝、后的忌日,乾隆就下旨:一律“止葷添素”,他自己最喜歡吃豆制品,豆腐、豆芽、豆醬這些東西,

其中廂子豆腐這道菜,在他一百二十六天的第四次南巡膳單中出現了二十六次。

做好的廂子豆腐就像古代婦女梳妝用的鏡廂,仿佛里面裝了很多寶貝。


廂子豆腐

過年要團圓,但對宮廷來說,這個家太大了,只能是所有的人分批次跟皇帝來團圓。

三十晚上,后妃跟皇帝一起入宴,

皇帝坐在自己面南坐北的金龍大宴桌后,皇后坐在皇帝的左手邊,后妃們在底下東西相向而坐,一人桌的是皇貴妃和貴妃,兩人桌是嬪和妃,三人桌是貴人。


《延禧攻略》劇照

雖然有時候坐在一張桌上,但桌上的“位份碗”就代表了他們的身份,皇帝、皇后、皇太后用的是全黃的碗,是暗云龍的。

皇貴妃,貴妃,妃,用的是黃地綠龍碗。嬪,藍色地香色龍碗,貴人,紫地香色龍碗,香色是比黃要發綠一點的秋葉色。常在和答應用五彩云龍碗,


雍正琺瑯彩黃地云龍紋碗 故宮藏

年三十晚上要吃素餃子,這是努爾哈赤時期就有的,餃子餡有豆腐干、長壽菜(馬齒莧),因為東北山珍多,還有蘑菇、木耳、黃花菜,等等,

曾經看過一個筆記,說努爾哈赤在東北起兵時,讓四個部落歸到他的旗下。統一以后他就反思,覺得誤殺了好多人,所以他想紀念這些死去無辜的人,所以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的時候吃素餡餃子,也是對祖先的紀念。

到了初一這天,皇子、皇孫、親王們再來和皇帝一起吃飯,舉行家宴。此外,皇帝自己單獨跟母親去團聚,


清 《紫光閣賜宴圖》局部 姚文瀚 繪

故宮藏

慈禧的家宴很少有記載,唯一看到的是在年前,她會請好多皇親的女孩、女眷進宮陪她,比如“臘月二十八把面發”,她就比誰家的饅頭蒸得好,蒸得大。

年三十晚上會下棋,叫“升官圖”,看誰的鴻運好,其實宮里真的很冷清的,所以這樣子熱鬧一番,也能慰藉她沒有后代的遺憾,

清宮飲食檔案一直記到民國十二年

乾隆時期的飲食檔案是最多的。之前的康熙、雍正朝,檔案也有,但是比較零散不成篇,雍正時期大多數檔案都是軍事檔案,生活檔案很少,

到了乾隆時期,國泰民安,他可以在生活和藝術上頭有所發揮,而且他也在位的時間長,資料也就特別多,

《御茶膳房膳底檔》記錄了皇帝的日常飲食和所用的餐具,《進小菜底檔》寫的是皇帝佐餐的小菜,有咸菜、醬菜、韭菜花,此外還有出巡的、年節時的各種檔案,分門別類,有成冊的,也有一包包的,



《故宮宴》中復原的各色皇家美食

寫檔案的人,叫秉筆太監。他們會把皇帝的生活和處理政務給記下來,然后由檔案房抄寫、編輯,整理,但是生活類的檔案整理得比較少,有些就是草檔,零散的,用紙一包,一包里有30件、50件、100件,

有些太監文化不高,就自己造字,經常看到有左邊一個立人,右邊一個妖怪的妖。我就納悶,這是什么字?

后來讀到東這個字爺,西這個字爺,就明白了,是東佛爺,西佛爺。

還有畫一個圈點一個點,表示一天,點兩個點,表示兩天,


清 進膳用具 故宮藏

晚清時期,雖然帝國已經衰落了,但是那些記錄檔案的習慣一直還有,慈禧的、同治的、光緒的,一直到溥儀退位了還有,

辛亥革命后溥儀又在宮里生活了十二年,1923年他大婚,1923年7月過生日,這都有檔案記錄。直到溥儀出宮后,檔案就截止了,

清代其實離我們很近,很多食材都和今天相似,而且皇家的飲食其實也來自民間,不過是在制作方面更加講究了,

再有就是飲食的儀式化,比如薦新,就反映了古人對祖先和自然的崇敬,對今天快食的生活,會有一些可借鑒的地方,

題圖來源:電視劇《清平樂》劇照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