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曾經試過,但是很不順。
美國本土只有兩個陸上鄰國。
一個是加拿大,二是墨西哥。
對加拿大,美國曾兩次入侵。
一次是獨立戰爭期間,美軍為了牽制北面的英軍,兵臨蒙特利爾和魁北克城下。
第二次是獨立后,美國為了擴張領土,同時也為了報復英國在反法同盟戰爭中對美國的故意騷擾。美軍再次入侵加拿大。
這兩次入侵的結局一樣。美、英、加三方打到最后,誰也沒在領土上占到便宜。
不過,美國第二次入侵加拿大時,它的首都華盛頓被英國人偷雞成功。淪陷了。
據一些文獻記載:英軍入城前,華盛頓城里已經亂成了一鍋粥。時任美國總統麥迪遜讓戰爭部長阿姆斯特朗想退敵之策,阿姆斯特朗表示沒有退敵之策。隨后,城里的士兵和紳士爭相逃命。英軍隨后趕到,一把大火把空空如也的華盛頓城,燒了個干干凈凈。
美國的總統府,最早是棕紅色的。英軍的一把大火,把總統府燒成了黑不溜秋的模樣。
后來,美國人為了掩蓋總統府被大火燒過的痕跡,重新用白色油漆粉刷外墻。所以,美國的總統府現在才叫“The White House”。
中文翻譯,白宮。
也正是因為有這次慘痛經歷。所以美國后來都不怎么愿意主動招惹英國及其馬仔。
加拿大方面,由于被美國屢次入侵,心有余悸,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暗中籌劃了一個名為“Defence Scheme No. 1”的計劃。
中文翻譯為“防衛計劃1號”。
這個計劃的大致內容是:加拿大搶在美國干掉自己前,先攻入美國本土。然后,等待大英帝國的援軍到來(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和英屬印度),共同加急美國。如果日本和墨西哥也有意加入其中,大英帝國很愿意與這些國家共同瓜分美國。
而為了反制加拿大和大英帝國,美國在當時也制定了一個名為“War Plan Red”的計劃。
中文翻譯為“紅色戰爭計劃”。
這個計劃的大致內容是:美軍兵分三路,入侵加拿大,不考慮任何形式的求和。美國志在必得,吞下整個加拿大。以一戰之力,解決加拿大這個掣肘之患。英國若挾眾小弟干涉,美國也不怕。大不了,默認英國稱霸東半球,美國在美洲關起門來玩自己的。
從這就可以看出,美國要吞加拿大,它等于自絕于世界了。可能得不償失。
只不過,由于后來二戰爆發,美國和加拿大為了利益,必須要報團在一起。
再加上英國在二戰后,衰敗已成定局,無力再壓制美國,亦也無力再罩著加拿大。美國在北美大陸,終于可以暢行無阻,再也不用看誰的臉色,橫行霸道了。因此加拿大的戰略合作關系也從依靠英國,轉為依靠美國。
美、加從競爭對手,變為盟友。
后來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加入。這些國家便組成“五眼聯盟”。
美國是“盟主”,其它都是“盟眾”。
既然關系已經轉變。吞并加拿大,自然也就不在美國的戰略計劃內。
而加拿大的“防衛計劃1號”,美國的“紅色戰爭計劃”。后來自然也就都成了廢紙,被保密單位束之高閣。
另外。從這也看得出,“西方一家親”的概念其實也就是近幾十年才形成的。
早年的西方大國,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不打則已。打起來,肯定是世界大戰。
美國也不想再打世界大戰,只能盡力維持一家親的概念。
美國對墨西哥,比對加拿大更狠。加拿大好歹還有個大哥罩著,而墨西哥沒有。
美國九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中,約有四分之一,九個州的領土是搶自墨西哥。
美國具體的侵吞過程,就不細說了。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吞并墨西哥領土時,耍了點小心機,玩了“鳩占鵲巢”的套路。
具體的說。美國先派移民進入墨西哥,然后這些盎撒白人在當地扎根,定居,繼而與墨西哥的拉丁裔發生沖突。
后來,這些盎撒白人打跑拉丁人,在墨西哥的地盤上建立“國家”。
墨西哥政府當然不可能置之不理了,當然會出兵消滅這些“國家”。
美國政府為了“保護”本國僑民利益,當然不會坐視不理。因而不久后,美國也出兵,進入墨西哥,與墨軍對峙。
墨西哥政府當然也不會忍,也會增兵。而這就正中了美國的下懷。
當美、墨軍隊碰面、全面交火,而墨西哥又打不過美國后。美國隨即拋來橄欖枝。
現在我給你兩條路選:
你可以不簽字,但地,我要拿走。你被我白打一頓,什么都得不到。
如果你簽字,正式割地給我,我給點經濟補償給你。你我錢貨兩清。
墨西哥打不過,又不想白挨打。只能是拿點美元,“心甘情愿”簽字,割讓了土地。
這便是歷史上,美國“花錢買地”的實質。
PS:美國買墨西哥土地的開銷,大約相當于現在的30多億美元。
現在常有人說些很無厘頭的話:“墨西哥現在后悔美國沒有把自己全部吞并。要不然他們都是美國公民了。”
無厘頭在哪方面呢?
第一。前面已經說了。美國動手之前,是先掃清拉丁裔,鳩占鵲巢,再吞并土地。人家打從一開始,目的就很明顯,要地不要人。
廉價的奴隸,可以要。
但拉丁裔,堅決不要。
盎撒白人才不愿意和拉丁裔分享這片土地上的資源呢。
第二,越是往南,拉丁裔人口越多,既想要土地,又不想要人,怎么可能呢?兔子逼急了還咬人呢。所以打從一開始,美國就沒有能力吞并整個墨西哥。
當然,天道輪回。由于政策變動,現在美國的拉丁裔移民越來越多。可以預見,哪天美國要是衰落了,保不齊,墨西哥人也會用美國人當年用過的套路(公投那套),把失去的土地再要回來的。
美國本土的兩個陸上鄰國。
美國都入侵過,結論是:入侵率100%。
美國有二十多個隔海相望的國家。主要的有俄羅斯(前蘇聯)、古巴、海地、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牙買加、多米尼加、格林納達等國家。
這其中,有一些國家被美國入侵過。比如俄大陸戰時,美國支持白俄軍,曾一度派出一支約八千人的武裝干涉。不過后來,白俄軍被蘇聯紅軍擊敗。美軍順勢就退兵了。
又比如古巴和格林納達,也都被美國強勢入侵過。美軍在古巴,至今仍然還有一個海外軍事據點。(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
別看美、古關系緊張,但這個軍事據點,美國就是不愿意歸還給古巴。
美國領海周圍的其它國家和地區,由于很多都有大國罩著(前英法殖民地),美國當年不方便下手。所以別看加勒比海地區是美國的后花園,但美國也沒能全拿下來,只拿下了幾塊海外領地,比如波多黎各。
在世界范圍,美國出手晚,殖民地不多。
不過,侵占別國領土對于二十世紀的列強而言,已經是陳芝麻爛谷子的過時玩意了。
因為早在一戰之前,英國人通過對外輸出資本就賺的盆滿缽滿。
美國人早就注意到了這點。
當二戰結束,英國經融體系崩盤后。美國人便直接“拿來主義”,對外輸出資本,只需要通過印綠色的紙票子,并維持紙票子的霸權地位,就能收割全世界韭菜。
所以近幾十年來,美國對侵占領土沒興趣。
它為了肢解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國,甚至把菲律賓都丟了。以示自己的“誠意”。
現在唯一值得它動武的場景,就是有個國家站出來挑戰它的美元霸權地位。
誰敢挑釁它,破壞它的韭菜收割機。它就往死里揍誰。地盤這些,它不怎么稀罕。
但利潤,誰也別想從它手里分一杯羹。
在這套韭菜收割體系之下,全世界勞動者一大半的工作成果,創造的勞動財富,都自動流入了美國。美國人躺贏,而全世界的勞動者,則只得到了美國人印出來的紙票子。
隨著紙票子印得越來越多,全世界勞動者手里的紙票子,越來越不值錢了。
很多人早就看透了美國人的伎倆,不過沒有辦法,打不過美國及其狗腿子,所以只好裝作看不懂。
有一個國家的人,也在裝傻之列。但這個國家的人,一步一個腳印,堅信總有一天能追趕上美國。
美國人起初一看,笑這些人真是傻。讓這些人折騰去吧。這些人折騰的越厲害,美國賺的就越多。
但結果,出乎美國的預料。
這個國家的人,折騰著,折騰著,不但把產業鏈底層的事都做了,還把產業鏈的一部分中高端的事也做了。而且慢慢得,連制定標準的事情也幫美國人做了。
美國人突然發現,雖然自己暫時仍然還可以繼續白吃白喝。但如果長此以往,這世界早晚得變天。
不行,這個世界只準我來剝削,韭菜不準長太高太粗。
于是,美國決定對這個國家下手。這便是去年貿易戰的實質。
如果不是這個國家有很強的軍事實力,美國早就動粗了。
其實,現在不是“美國為什么不入侵誰”。
而是“到底有哪些國家還值得美國入侵”?
這個世界早就變了,極端的兩極分化。
小國家是否會挨打,還得先瞅瞅鏡子。看看自己到底配不配挨打。
還有美國出兵把巴拿馬總統諾列加抓了,這不是侵略是什么?
美國旁邊要是大陸鄰居~~估計美國就是14億人口~我們剩4億
韭菜不準長太高太粗,好歹有顆韭菜經過70年風雨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誰也擋不住了。
再牛逼,本土作戰也是兩敗俱傷
美國是高檔小區,周邊是貧困區,你在高檔小區會兼并貧困區嗎?
不需要打,墨西哥人民鬧到要加入美國,美國不要
樓主應該這么問,大陸這么強大了,怎么不侵略別人了。
阿拉斯加跟美國本土不相連嗎?
工業化社會了,土地已經沒有幾百年前那么重要了,更何況美國三億多人的國土跟大陸差不多大,不需要更多的土地了。
有一說一,美國擴張土地是靠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