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爽的瓜再爆,也蓋不住這個熱搜

平地一聲雷,開年巨瓜來了。


相信大家都和香玉一樣,在瓜田里目瞪口呆,

但縱使這瓜再爆,也蓋不住 另一個扎心的熱搜:

#80后90后的壓力有多大#


從去年的熱詞「內卷」「996」,再到最近幾起年輕人猝死事件。

這屆年輕人,真的太難了。

在外為了學業、工作拼命,回家還要被催婚、催生,

越來越多的人連戀愛都不想談了,更何況結婚生孩子呢。

據悉,大陸2019年出生率僅為10.48%,是自2000年以來的最低值。

總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線,


說到底,還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太大,

房價高、工作忙,連自己都顧不過來。

撫養孩子的高昂成本,更叫人望而卻步。

當代年輕人怎么會活得這么累?

一切緣由或許還要從這部紀錄片說起——

《盜火者:大陸教育改革調查》


這部8年前的誠意之作,尺度之大,超乎你想象,

攝制組走訪了18個省市,試圖從10個維度揭示大陸教育的困境和改革痛點

憑著獨到的視角和犀利的觀察,這部紀錄片至今在豆瓣享有9.2的高分,



故事還得從一篇國小一年級的課文說起。

小鴨子想學游泳,鴨媽媽告訴他: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過了幾天,小鴨子就學會了游泳,


乍一看好像挺勵志的,但一深入分析就會發現問題。

這短短的幾行字里,充斥著最典型的大陸思維:

重結果,輕過程。

這種急功近利的風氣,累壞了當代國小生,


無憂無慮的童年早就成為過去,現在的孩子們心里只有學習。

每天起早貪黑,厚厚的眼鏡兒戴上了,身體素質也變差了。

孩子的母親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但沒有辦法。

其它小孩兒也在努力學習,你不學連參與競爭的資格都沒有,


有人把當今的教育模式稱為「軍備競賽」

別說國小一年級了,精英階層從胎教就開始抓起,


除了基礎科目的補習,家長們還要培養孩子的課外愛好。

基礎版的課程是:書法、鋼琴、圍棋、繪畫,

進階版的課程更夸張:馬術、擊劍、花樣滑冰、冰球等等。

這些讓孩子毫無喘息空間、不斷給其打雞血的教育模式被稱為「雞娃」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內卷了,

這簡直就是卷心菜他媽給卷心菜開門——卷到家了。

根據當年的調查報告顯示:

八成的大陸小生,學習超時、睡眠不足。

83.69%的中學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試考到前15名,

54.7%的希望孩子將來讀到博士學位。


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患上抑郁癥、焦慮癥的孩子比比皆是,


在孩子在備受折磨的同時,家長也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之前微博上有個大火的話題:#當家長群變成壓力群后#

家長紛紛抱怨,自己不僅要輔導孩子完成作業,還要負責批改。

那要老師有何用?

有些學校更過分,直接把家長當成了免費勞動力,


家長通常不敢抱怨,擔心老師在學校故意針對自家小孩兒。

然而這還不是最鬧心的,

最讓家長吃不消的是無底洞般的教育支出

教育出版行業有著巨大的利潤空間,

教材雖便宜,但教輔定價高啊。


試問哪個學生沒有買過《五三》和歷年聯考真題?

與教輔相伴而行的,是校內教師開設的校外輔導班。


一般家庭,為了供孩子補課、上興趣班,全家人都得節衣縮食,

而中產以上的家庭,則出現了順義媽媽等匪夷所思的新角色。

這些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女性,不惜退出職場,回歸家庭,

天天陪孩子學習、補課,活成一個全職家教,兼孩子的經紀人,


有些高知家長為了壓別家孩子一頭,更是無所不用其極,

去年7月份,國小生陳靈石因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神了,這讓一眾碩博研究所情何以堪。

后來,萬能的網友發現,神童的爸爸來頭可不小,是某研究所的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父子倆的研究方向,驚人的一致,

大家不禁懷疑,這份研究成果是否真是陳靈石親筆?

其父架不住廣大網友的質疑,替兒子匆匆發布了一封道歉聲明,還說要上交獎項,

至此,事情不了了之,而始作俑者沒有受到任何處罰,

說到底,這些高知家長們,擠占的是其他小孩兒參與公平競爭的權利。

好好的創新能力比賽,竟然變成了拼爹大賽,多諷刺,

其實,這些孩子們已經足夠幸運。

他們成長在城市,接受了完備的教育。

沒有這些條件的孩子們,又過著怎樣的生活?


11歲的董仁發,是貴州山區的留守兒童

他的父母在廣東打工,幾年才回來一次。

家里的幾畝地交給親戚打理,姑姑偶爾會來照看一下他的生活。

平時他只能在老舊的土屋中獨自生活,

而這個房子不僅漏風漏雨,連電燈也沒有。


別說什么課外補習班了,他連一個像樣的文具都沒有,

每天的生活就是上課,放學,回家給自己做飯,

想玩了,就在家門口轉幾圈。

不想玩了,就早早上床睡覺,

他根本沒有接觸外界新鮮事物的途徑。

連看電視都變成了一種奢望,

他家買不起電視,而這里有電視的人也屈指可數。


幸好,

還有愿意扎根于此的鄉村教師

給他貧瘠的生活帶來了一縷知識的曙光,


但如今鄉村老師也面臨著危機,

首先,這些貧困地區留不住年輕老師,很多人呆上幾個月就辭職了,

其次,國家開始清退代課老師

而這就是最關鍵的,

因為在這些鄉村學校中,留校幾十年的老教師,幾乎都是代課老師。

無法轉正的他們,只能選擇轉崗, 掛職學校的保安和廚師,


如何去衡量這些老師呢?

他們有的連國語都說不好,大多數只拿到了國中文憑。

他們開不了英語課,也沒辦法提升教學質量,


但他們扎根在這里,拿著微薄的工資,盡其所能的傳授知識,

比起上課藏一手,在校外開班賺錢的特等教師。

香玉覺得他們才是是當之無愧的教師,


貧窮沒有擊退鄉村教師辦學的熱情,

縣城中學出現后,他們流失了大量的學生。

最后教無可教,只能轉業,


而縣城中學也遇到了自己的勁敵——超級中學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讓廣大學部子如雷貫耳的衡水中學。

作為欠發達地區的聯考工廠,該校打破了多個記錄,成為家長心中的「神壇 」,


但,

超級中學的崛起和縣城中學的淪陷是捆綁在一起的,

優質生源和教師的流逝,使得縣城中學的升學率持續走低。

這樣的惡性循環只能導致學校最終被兼并。


能進超級中學,也并不意味著學生可以進重點大學部,

大陸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聯考大省的內部競爭尤為激烈。

比如:河南、山東,

同樣的分數,考生在本地只能牽強考普通一本。

但在北京卻能上985/211,

而這也是眾多外來務工人員希望能早日實現異地聯考的原因。


寒門本來就難出貴子。

而近幾年盛行的高校自主招生,更加劇了對農村學生的排斥。

僅以清北去年的招生為例:

第一類是特招生,


第二類是港澳臺、國際生源,


我們的最高學府都尚且如此,更別提其他的重點大學部,

這兩類生源本來就占了半壁江山。

而剩下的入學名額有一千多萬的聯考生在搶,

那些連輔導班都沒上過的農村孩子,怎么可能搶得贏?


即使這些農村孩子勉強擠進了大學部的校門。

也會發現自己變成了小鎮做題家。 (即,出身小城鎮,埋頭苦讀,擅長應試,但缺乏一定視野和資源的青年學子,)

那種落差感,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

他們要么奮起直追,拿獎學金,考研讀博。

要么水過四年,60分萬歲,畢業打工,



但是,不管進入怎樣的學校。

校園終究是象牙塔。

殘酷的職場才是所有學生最終的歸宿,

2020應屆畢業生874萬,歷史最高。


在這里, 人力資本遠勝一切,

雙休、交五險一金,都能算是公司福利了。

996成了大廠「 福報」,007早已成為廣告和電商行業的常態,

熬不住的打工人,很多都選擇辭職考研

這又引發了新一輪的學歷內卷。

2020考研全國總報考人數是341萬,相比2019年增長了17.59%。

因疫情回國的留學生更是不計其數。


學歷變得越來越不值錢。

大部分人在讀完碩士時,年齡已經奔三,

結果發現,找工作依然艱難,職場競爭比讀研之前還要激烈。

而與此同時,社會卻在不斷販賣年齡焦慮


30歲以上就算「中老年人」,35歲以上分分鐘被裁員……

仿佛一旦奔三,就已經半截入土了。

但三十而立,不正是人生的黃金時代嗎?

如今,80后向四十歲邁進,90后到了而立之年,00后正式開始奔三

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發現:

我們還沒好好享受生活,就被迫投入激流。

隨著年齡一同增長的,是對于「房子、票子、車子、孩子」的焦慮。

電影《猜火車》有一段經典開場白:

「選擇生活,選擇工作,選擇職業,選擇家庭。選擇他媽的一個大電視。選擇洗衣機,汽車,雷射唱機,電動開罐機,選擇健康,低卡里路,低糖,選擇固定利率房貸。選擇起點,選擇朋友,選擇運動服和皮箱。選擇一套他媽的三件套西裝。……選擇腐朽,由你精子造出取代你的自私小鬼,可以說是最無恥的事了。選擇你的未來,你的生活。但我干嘛要做?我選擇不要生活,我選擇其他。」


現實中,也有一些年輕人選擇逃離內卷,逃離996,逃離各種各樣壓力的來源,

在韓國,有個專門的詞用來形容這類人——「N拋世代」 。

即,拋棄N種事物的年輕一代。

2011年,三拋世代出現,他們拋棄戀愛、結婚、生子。

2015年,有了五拋世代 , 拋棄人際關系、房子。

近年,又多了七拋世代 , 拋棄夢想、希望。

拋棄這些東西的原因很簡單:

成本太高,供不起。

工資跟不上物價,積蓄付不起首付。

更別提生娃后那無底洞般的教育投資了,

到如今,拋無可拋,只好徹底放飛自我。

韓國的年輕人決定活在當下,先吃飽喝足,其他事以后再說。

大陸的年輕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年輕人不想結婚生子,卻能沖動消費。

歸根究底還是想給平淡的生活多增加一些趣味,偶爾犒勞犒勞自己,

N拋世代,拋棄的不僅是身外之物,

還有最寶貴的生活熱情,

這代人似乎再也找不到父輩們為理想燃燒的動力。

他們,太累了。


5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教育資源的不匹配,在大城市規都表現的那么明顯,何況山區里的孩子,希望國家能多多扶持山區教育,幫助孩子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再來也希望減少一點孩子們的壓力,不要每天都是比學習,比特長,還有很多學校都喜歡指揮家長,但是家長也很忙啊,也希望這種情況有所改善

  2. 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之間的巨大差異會在他們長大后直接撕裂社會,而由于互聯網的資訊共享,這種矛盾會被火上澆油

  3. 對,低端娛樂業是最好的麻醉劑。

  4. 等那群拿著行動電話長大,卻無法獲取相應物質資源的留守孩子長大,我們社會矛盾才會更加尖銳。

  5. 退不能安心務農,進不能出人頭地,卻時刻被浮躁的互聯網熏陶。心靈不變態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