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9位好官:不是很有名,但我們應該要知道

文/唐俑


素材源自《玉堂叢語》

01

章溢,龍泉(今浙江省龍泉市)人,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累官御史中丞、贊善大臣、太子贊善大夫。

據說他生下來就聲若洪鐘,童年時期嶷然莊重,鄉井子弟慣有的那種輕佻,在他身上是看不到的,

元至正十二年,天下大亂,各地起義軍風起云涌,一股流寇從福建犯龍泉,章溢和兒子存仁一起到山中避亂。

存仁沒藏好,被流寇所得。

章溢心想,我只有這么一個兒子,一定要保住他的性命,不然我就絕后了。

于是他挺身而出,對流寇說,我兒年幼無知,我愿代之,

流寇素聞他的大名,正想重金求之,讓他當他們的軍師呢,如今不“勞”而獲,自然大喜過望。

流寇馬上要他出主意,章溢正色道,你們也有父母妻子,何必做這種滅族之事呢!

流寇大怒,把他綁在柱子上,用刀磨他的肋巴骨,邊磨邊說,不降者死!

章溢冷笑一聲,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但我是不可能為不義屈服的!

流寇更怒:你真的不怕死?

章溢說:死有什么可怕的,要殺就殺,要刮就刮,本人沒工夫跟你們啰嗦!

流寇“怕”了,一直不敢加害。

晚上,章溢設計騙過看守,尋機逃脫,逃到福建,朱元璋知道后,讓人帶著五匹帛去召他,起用為佐命勛臣。

心中有義的人,命運不會差,

02

朱元璋曾專門召見大學部士宋濂,問他哪個大臣好,哪個不好,宋濂回答說都不錯,

怎么可能都不錯,十個手指頭還不一般齊呢!

朱元璋不死心,一再追問,宋濂想了想說,好的與臣相交,臣所以知道,不好的即使有,臣也不知道,因為臣沒有和不好的打過交道。

自始至終,他沒有詆毀一個人。

身在險惡的官場,誰沒有幾個仇家,即使沒有仇家,討厭之人總有一兩個吧,大老板召見他,多好的報復機會啊,可他始終沒有對任何人趁機落井下石,這就是所謂的,人品擔當吧。

03

楊榮,福建建安(今建甌)人,建文二年進士,授翰林編修,歷官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部士。


永樂二十二年,楊榮隨明成祖朱棣北征韃靼部阿魯臺。

一天早上,大軍從凌霄峰出發,楊榮與學士胡廣、金幼孜結伴而行,

到底是文人,行動緩慢的這幾人,走著走著就掉隊了,然后迷路了。

朱棣見他們沒跟上,命宦官回去尋找,

當時已是黃昏時分,宦官找到他們,見他們還在,就不管他們了,策馬飛馳而去。

宦官走后,這幾個笨蛋,又在山谷中迷了路,

又累又餓,金幼孜從馬上墜了下來,胡廣竟然不顧而去。

楊榮翻身下馬,為他整理馬鞍、轡頭,然后扶他上馬,繼續前行,

沒走幾步,金幼孜又從馬上掉了下來。

和他一起墜馬的,還有馬鞍,而且摔在石頭上,摔裂了,沒用了。

楊榮就把自己的馬讓給金幼孜,自己騎他那匹沒有馬鞍的馬,

一個通宵過后,精疲力盡的他們,終于出了山,遠遠地看到了自己的隊伍,快馬加鞭,終于在中午時分,追上了中軍,

朱棣大喜,慰問良久,對楊榮之義,贊不絕口,楊榮卻說,沒什么沒什么,僚友之分,應該的,應該的。

朱棣說,難道胡廣不是僚友嗎,為毛他丟下你們不管,自己走了?

楊榮所做的這件事,確實不大,做起來并不難,可是有些人,就是做不到,

能夠區分君子與小人的,往往是看起來一些不起眼的小事。

04

曹鼐,北直隸寧晉(今河北寧晉)人,明初名臣,曾任內閣首輔,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

任江西泰和縣典史的時候,捕盜時獲一女子,漂亮得不得了,曹鼐大為心動。

但他心里清楚,他不能做這種事情,因為他有自己做人的底線。

為了熄滅心中的欲火,他在紙上寫“曹鼐不可”四字,寫了用火燒掉,燒了又寫,然后又燒掉,反復幾十次,

就這樣折騰了一個晚上,他始終沒碰那女子一下——終夕竟不及亂。

給自己設置底線很容易,但能始終堅守底線不逾越的,世上能有幾人?

05

商輅,浙江淳安人,明朝中期名臣,曾任內閣首輔,累官至少保、吏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部士,

商輅為人剛正不阿、寬厚有容,臨事果決,時人稱“我朝賢佐,商公第一”,然而“奪門之變”后,他卻被削籍除名,成化三年才再度入閣,

商輅晚年力請辭官,以少保致仕。

商輅致仕后,大臣劉吉見其子孫多賢,感慨地說,在下與您共事多年,不曾見您筆下妄殺一人,所以您的子孫才能這樣啊。

商輅說,不是我沒有妄殺一人,實不敢使朝廷妄殺一人,

所謂好官,并非“管”好自己就行了。


06

羅倫,江西吉安人,家貧好學,成化二年進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后來因病辭歸,隱于金牛山,開門教學。

想和他交朋友,那可不容易,因為他為人有“潔癖”,不視惡色,不聽惡聲,不穿惡衣,不吃惡食。

對人子,他開口講孝,閉口也講孝,對人臣,他開口講忠,閉口也講忠,對當官的,開口講的是民間疾苦,閉口講的,也是民間疾苦。

見了好人,愛之若麒麟鳳凰,見了惡人,厭惡如同見了貪婪的大豬、殘暴的長蛇,見了饑寒凍餒之人,傾家賑之也在所不惜,

總而言之,凡是好事他都要去做,人們對他有什么樣的評價,事之成敗利鈍,己之死生禍福,他一概不顧。

他所交的,也都是豪杰之士,那些人都說,先生的為人,簡直如同青天白日,

所謂“完人”,大概就是這樣兒的吧,

07

劉鉉,江蘇蘇州人,永樂中以善書征入翰林,后來中鄉試,擢少詹事,贈禮部侍郎,

劉鉉生活節儉,工資花不完,就把剩余的工資,分給宗族,還把家里的小米等糧食,拿出來接濟貧困的故舊,缺錢的僚友去世了,他還為其操辦后事。

他還收養孤兒,撫養他們,教他們學文化,那些孤兒當中,后來有人當了大官,

他手下有個病吏,孤苦無依,他很可憐他,就讓他住到家里來,

那人得的是傳染病,把他家人都傳染了,有人勸他打發走,他沒聽,而是積極為病人求醫問藥,后來,那人和他家人的病,都治好了,

一個人混好并不難,難的是,混好后能像陽光一樣“普照眾生”。

08

明代宗時期,一位叫楊公翥的官員,有很高的德行,

住在京師時,他的坐騎是一頭驢。

鄰居是一個老頭,老來得子,孩子聽不得驢叫,驢一叫,就嚇得哇哇大哭,楊公翥就把驢賣了,改為徒步,

有一年下了很久的雨,鄰居為了排水,就在墻上挖了個洞,水流到他家,把他家淹了,

家人想找鄰居討說法,楊公翥說,下雨的時候少,天晴的時候多,天晴的時候,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找他干什么呢?

金水河橋建成后,朝廷征召德行高尚者試涉,大臣們第一個推薦的,就是他,

公道自在人心,人心自有公道。


09

陳獻章,廣東新會人,思想家、教育家、書法家、詩人,曾在國子監讀書,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檢討。

有一年,陳獻章從京師回老家,與族弟乘同一艘船。

船到廣東陽江時遇到強盜,強盜乘著小艇,攔截了他們的船,將其族弟等人的財物,劫掠而去,

陳獻章住在船尾,強盜大概沒看到他,他朝強盜大喊,我的行李很值錢,你們把我的行李拿走,把其他人的行李,還給他們吧!

強盜問他是什么人,他說他叫陳獻章,強盜愣了一下,隨即舉手作禮,說,原來是陳先生,我小人不知,驚動了君子,請不要見怪,舟中之人,都是先生之友,我們怎么能要他們的財物!

強盜說完,盡還財物于舟,乘小艇離去,

好的德行,就是金字招牌。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