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起曾經的一年,日子有些猝不及防。被巨大事件分割的生活,時間也變得模糊。盤桓在平凡和瑣碎里,在此刻是幸運而值得慶幸的,
過去一年,最打動我們的,是那些在龐大事物面前的微小之物,普通的生活里面有最值得被記錄的故事,書寫者是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新一年,還有更多故事即將被書寫被記錄,不論對象是遠處的星辰大海,還是眼前的人間煙火,都值得被閱讀,人類也依舊會在這些字與字之間找到共鳴。
2021,繼續書寫,繼續閱讀,如斯坦納所說,讀者永遠都在。
一切故事,就從這份遲來的不完整書單開始吧。
01
社科類
《羅馬傳》
[俄]維克托·松金 著
陳磊 譯
羅馬,西方文明的起源地,歌德曾說:“看到羅馬就看到了一切。”羅馬被譽為世界最大的“露天歷史博物館”,古希臘式、巴洛克式、哥特式建筑……星羅棋布,閱讀羅馬建筑,殘缺的藝術之美串聯起古今羅馬的發展史。
兩千年時間與數米土層相隔的距離,遙望古羅馬,朦朧而迷幻,維克托·松金摒除了這些障礙,透過義大利今日的樣貌得見西元紀年前后蒸騰在這片土地上的最初生活,呈現了所有的殘酷與偉大,奢華與繁雜,
本書跟隨松金對“永恒之城”愛的步伐拜訪歌德、拜倫、果戈理、狄更斯、馬克•吐溫,大師筆下的羅馬,或思想深邃,或靈動鮮活。這不是一本簡單的城市指南,超脫于你目之所及的建筑及景色,這座城市從神話時代建城起就充滿傳奇色彩,諸神的傳說、勇士的決斗、戰爭的蒼涼、權力的榮耀、文藝復興的鼎盛,沖突卻并存。
《哈德良傳:羅馬的榮光》
[英]安東尼·埃弗里特 著
林振華 姜玉雪 譯
大陸譯介的首部哈德良傳記
勾畫一位皇帝復雜的精神肖像,回首羅馬鼎盛時期的戰伐與文明
本書為羅馬“五賢帝”之一哈德良皇帝的傳記,哈德良經歷并統治著羅馬帝國風雨飄搖的時期,本書生動敘述了他驚心動魄的一生,他給混亂無序、戰火四起的羅馬帝國帶來了一個相對和平的局面,給羅馬經濟、社會帶來了一段黃金時期和空前繁榮。同時,哈德良也是一位博學多才的皇帝,在文學、藝術、數學和天文等領域都造詣頗深;他熱愛并推崇希臘文化,使希臘藝術在羅馬生活中占據著顯著位置,對后世影響深遠。
《貝克德意志史I》
[德]馬提亞斯·貝歇爾等 著
任伊樂等 譯
德國頂級學術出版社出品
貝克暢銷經典知識叢書
本書共分為七冊,選取了德意志歷史上的七個偉人——歐洲之父卡爾大帝,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約翰·加爾文,軍事天才腓特烈大王,鐵血宰相俾斯麥,新時代的第一位領袖康拉德·阿登納,以及世紀人物維利·勃蘭特,他們都有著傳奇色彩與戲劇性經歷,在不同的時期扮演過關鍵角色,本書透過七人各自的時代橫截面,串聯起演變的脈絡,浮現出流動而綿邈的德意志歷史宏景,
《倫敦日記:蘇聯駐倫敦大使的二戰回憶》
[蘇聯]伊萬·邁斯基 著
[英]加布里埃爾·戈羅德茨基 編
全克林、趙文煥 譯
本書是由戈羅德茨基編輯整理的二戰史料,聚焦于二戰中的倫敦的外交活動,收錄了蘇聯駐英大使邁斯基在倫敦從事外交活動過程中留下的日記。邁斯基被丘吉爾稱為“外交天才”,他與當時在倫敦的絕大多數政治家都有來往,并在日記中詳細記錄了倫敦的國際外交角力過程以及與丘吉爾、勞合·喬治等政治領袖的私人交往,描畫出二戰期間盟國政治家的群像,為二戰期間一系列著名歷史事件補充了一個獨特視角,本書因大量歷史細節的呈現而極具歷史現場感,尤為重要的是,編者首度披露了有關大陸外交官在倫敦外交場合積極奔走、力抗法西斯的珍貴史料,
《不為人知的美國史》
[美]奧利弗·斯通 著
潘麗君 王祖寧 張波 張朋亮 譯
奧斯卡最佳導演獲得者奧利弗·斯通代表作
另類解讀美國何以崛起,揭開世界霸主的黑暗歷史。
“戰爭是筆大生意?”
軍火是他們的股票,政府是他們的客戶,最終的消費者既有敵⼈,也有同胞……
短短百年間,美國何以從歐洲老牌帝國的跟班躍居為全球超級大國?縱觀20 世紀,美國連續打了多場戰爭,好戰是本性使然?本書卻給出驚⼈的答案:戰爭是發財良機!從兩次世界大戰中為交戰國提供軍⽕,到冷戰時惡意挑起核競賽,從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為能源侵略他國,到以反恐之名橫行全球……凡是戰⽕燃起之地,就有美國做大生意的機遇。
本書基于最新解密文件,以犀利的筆觸,對“⼀戰”至今17 位美國總統執政時期的外交政策進行深度解讀,揭開美國本性中最陰暗的一面,美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躁動百年的帝國又將何去何從?本書給出了最真實的答案。
《1963:變革之年》
[英]羅賓·摩根[英]阿里爾·列夫 著
孫雪 譯
本書是英國知名記者羅賓·摩根、阿里爾·列夫合著的口述歷史紀錄,首度回顧全球青年將流行文化帶入新紀元的關鍵年份:1963年。這一年,太空競賽進入拉鋸戰,肯尼迪總統遇刺,馬丁·路德·金發表宣言“我有一個夢想”,披頭士和鮑勃·迪倫的聲音同時風靡世界,漫威漫畫公司創作了《X戰警》,史上制作成本最高卻又飽受批評的電影《埃及艷后》終于首映,英國受制于普羅富莫事件,滾石樂隊發行他們首支單曲,新詞“披頭士熱”產生。
這是青年人有史以來第一次具有塑造社會、商業和文化力量的一年,被《時尚》雜志主編戴安娜·弗里蘭稱為“青年震動之年”,影響遍及音樂、藝術、時尚、政治、電影、文學、新聞等行業,徹底顛覆當代社會。
《愛爾蘭簡史(1500—2000)》
[愛爾蘭]約翰·吉布尼 著
潘良 譯
本書是作者對愛爾蘭從新教改革(16世紀)至21世紀初五個世紀歷史的簡要梳理和回顧,從愛爾蘭進入現代時期開始,一直持續到現代,涉及這個島國的文化、政治和社會經濟史,既涵蓋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包括克倫威爾的征服和殖民、大饑荒以及愛爾蘭獨立戰爭,也涉及了與英國的爭議、新教改革的影響以及愛爾蘭僑民的全球影響力等。
《民族的神話》
[美]帕特里克·J.吉爾里 著 呂昭、楊光 譯
中世紀史重量級學者帕特里克·J.吉爾里代表作
⼀部面向公眾、志在解構族群民族主義之毒的作品
本書向讀者揭示了古代晚期到中世紀早期歐洲族群演化的真實版本,內容囊括從古代希臘到20世紀南非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浪漫主義政治哲學、“科學的”歷史學、印歐語⽂學和民族考古學等看似中立客觀的學術工具共同創造了濫用和曲解歷史的民族主義史學,為族群民族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歷史依據,吉爾里不僅考證了古典晚期和中世紀早期歐洲的族群演化,還闡述了民族主義史學在1800年至1900年形成的過程及其產生的災難性影響,書中涉及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等多種古代和現代語,作者以廣闊的學術視野和巧妙的論證思路,向公眾展示了歷史的復雜性和變動性,成就了這部輕薄而精妙的學術之作,
《民族主義的起源:從古羅馬到現代早期德意志的另類歷史》
[瑞士]希爾什 著
李筱 譯
另類視角,重述歐洲大歷史
原書出版后獲得國際史學界的高度評價
與《民族的神話》同時推出,兩位重量級學者以各自獨到的視角探討現代學術圈中的熱議話題
本書討論近代歐洲民族主義的中古淵源,細致梳理了由古羅馬時代至近代歐洲各民族意識興起的歷史脈絡,勾勒出從西塞羅、加圖、伊拉斯謨、但丁到馬丁·路德、蘭克等⼈⼀脈相承的民族主義思想譜系圖。作者認為中古時代所繼承的古典遺產——羅馬帝國的精神——為近代歐洲民族主義的發生做了準備,而且文藝復興時代的許多⼈文主義者,其實就是最早的民族主義者,書中大量引用了古代、中世紀和現代早期的文獻,從公開演說到法律著述、王室敕令、政治詩歌、宗教收冊、人文主義史籍和通信,對古典、中世紀和近代之間歷史的連續性進行了新的詮釋,
《憂慮:一段文學與文化史》
[英]弗朗西斯·奧戈爾曼 著
張雪瑩 譯
董子云 校
作為一種普遍的人類經驗,“憂慮”卻鮮少被談論,本書以全新的方法,分析了“憂慮”這一內在經驗,對它的含義、來源,以及它與我們始終相伴之緣由等問題作了文學和哲學上的思考。在書中,作者從詞源學的角度追溯了“憂慮”觀念的歷史,引用了相關文學作品以說明憂慮何以被稱為“時代的疾病”,分析了在理性主義和選擇理論盛行的現代社會中,為何憂慮注定與我們如影隨形,在本書最后的部分,作者列舉了憂慮的意義,并嘗試從視覺藝術和復調音樂的面向,為應對憂慮提出可能的辦法。
《知宋2》
吳鉤 著
大陸的近代化開啟于何時?學界有三種結論,分別為“宋代近世”論者提出的兩宋時期,“資本主義萌芽”論者提出的晚明,“沖擊—回應”論者提出的晚清。其中最盛行的無疑是最后⼀種。然而吳鉤認為,早在唐宋時期,宋朝就已經出現了世界近代化的早春,遠⽐世界其他國家要早得多。
本書圖文并茂地介紹了宋代發達的市場經濟和貨幣經濟、都市化、政治的文官化、科技的新突破、思想與文化的世俗化、民族國家的成形,以及國際化,等等,力圖證明宋朝就是現代的拂曉時辰。同時,吳鉤指出,宋朝種種先進的制度,都在宋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斷裂。
《從廢園到燕園》
唐克揚 著
從皇家廢園到莘莘學子的夢想之地,北京大學部校園的前身經歷了怎樣的建造過程?
未名湖畔的詩意景觀險些被從校園規劃的藍圖上永遠抹去,博雅塔“大陸式外殼”的建造本是一場耗資不菲的實驗。“大陸建筑復興”的號召下,對于“什么是真正的大陸樣式”,燕園的締造者們爭論不休,規劃者和實施者的分歧貫穿始終,
在這段往事中,有說著流利英語的國學大師、深愛著大陸園林的異國教授、自學成才的工程師、對建筑問題負有責任的化學家,還有號稱在內務府干過活的工匠……本書以一手史料、百余幅圖片,再現他們的合作、爭執、博弈、妥協,以及在東西文化碰撞的時代狂瀾中,燕園一步步擁有如今湖光塔影的歷程,
《給媽媽當媽媽》
陸曉婭 著
這本隨筆中,作者陸曉婭通過35篇陪伴手記,記錄了母親從初現認知癥端倪到離世的這段生命歷程中,她身為至親的整個陪伴過程。在這條用溫情守護的時間線上,面對罹患認知癥、逐漸失去感知力的母親,作者憑借自身專業的心理學理論與技術,并更多通過理解、接納、親近、呵護與愛,去延緩病魔對母親的傷害,重建母女間身與心的溝通,修復母女間曾存在的隔閡,撫平母親童年的創傷。這是一部在女兒與母親的角色呼喚中,重新詮釋“愛”的生命紀實。
《一切終將過去》
[英]朱莉婭·塞繆爾 著
作者是英國黛安娜王妃的摯友,更是喬治⼩王子的教母,
擔任⼼理治療與悲痛輔導師超過 25 年。
切中高壓力社會下引發焦慮的問題,能滿足壓力人群的心理支持需求,
內容真切、有代表性,作者視角開放、具⼈文關懷,
生活充滿變化,變化帶來的不確定讓⼈不安、恐懼,我們想盡辦法逃避痛苦,不惜隔絕自我、麻木感官,慢性污染各個方面的感受和能⼒。在自己的診室作者接待了很多來訪者,幫助他們做出調整,接受改變的痛苦,逐漸獲得⼼理資源,作者從家庭、愛、工作、健康、身份5個角度(涵蓋了人生每⼀階段會遭遇的典型危機和喪失),以不同案例講述了⼈們面對危機變化時的真切故事,以及幫助來訪者處理困惑、洞察自身經歷、解決關系問題、獲得勇氣、尋找充滿希望的新開始的過程。在最后⼀個章節作者提供了可以使用的⼼理工具和技巧,
02
文藝類
《山花對海樹》
韓今諒 著
《小紅花》《灰里焰》《倒春寒》《蘭花草》《長生林》《推冰人》,如同一個個不知名的詞牌,引出一闋闋淺吟低唱,這里沒有成王敗寇,沒有一波三折,只有跟你我一樣的路人甲乙,過著跟你我一樣的昨夜今朝。
本書收錄了韓今諒的六則短篇小說。六段生活,六個視角,多少毅然曾是枉然,多少愕然終得釋然,不同的愛恨羈絆,相似的孤獨堅忍,愿讀者閱盡其中諸般況味,也更珍重自己的喜怒哀愁,
《廊橋夜話》
張翎 著
“一個沒有離開過家的人,是沒有故土的,”《廊橋夜話》是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得主、著名海外華文作家張翎最新創作的小說,首次發表于《十月》雜志,甫一發表便被《小說月報》《中華文學選刊》《長江文藝》爭相轉載,五進士村,位于浙南和閩北的交界處,它有與眾不同的綠,也有難以掙脫的窮。楊家三代兒媳的進門,都與“瞞”和“騙”脫不開關系。李月嬌趁著夜色,逃跑過兩次,但兩次都是自己回來的,為了一雙兒女阿貴和阿意,從此心無旁騖,變成了阿貴媽,她的婆婆年輕時,十年內跑了三次,正因為她確定再美的山水也鎮不住一個“窮”,所以格外仔細地盯住兒媳,掌控著家。阿珠,從越南來,不斷以謊言自保,可回鄉已是奢望,“廊橋”既是中心地標,又是核心意象,它連綴起歷史、現時和未來,張翎以她特有的方式敘述著對于生活的諦聽、審視和思索,撰就了一部令人深思的現實主義力作。
《給聰明孩子的故事與詩》
[美]哈羅德·布魯姆 選編
黃橙 戎佩玨 熊亞芳 譯
戎林海 審校
本書分“春”“夏”“秋”“冬”四卷,精選了布魯姆教授從5歲反復閱讀到70歲的⽂學經典,包括深具啟迪和娛樂性的41個故事、傳說和83首詩歌,所選內容大多是⼗九世紀或更早的作品,既涵蓋諸如莎士比亞、馬克·吐溫、惠特曼、濟慈、伊索、屠格涅夫等名家名作,也有不少頗有逸趣的佚名作品,這本書集合了那些最好最敞開⼼扉的幻想、敘述、抒情以及思索,“給予孩⼦更清楚的自我”的同時,也讓每個年齡段的讀者都可有所收獲。
《眩暈》
[德]溫弗里德·塞巴爾德 著
徐遲 譯
本書是塞巴爾德的小說處女作,中文世界首次引進;既是塞巴爾德不竭的靈感之泉,也是其小說風格的源起,往后每一部作品都是它的分身和改寫。
本書由四章組成,各章分別圍繞著一個孤獨的敘述者展開,他們都踏上了古怪而令人不安的旅程,在旅行中,“我”撞見了各種分身、尾隨者、歷史鬼魂,不斷與神秘的獵人格拉胡斯相遇,還隱約與不同時空的司湯達和卡夫卡共享了相似的驚恐和困頓……這是最貼近塞巴爾德本人的“存在之書”:從具體的歷史主題抽身,用長焦鏡頭拉向個體與記憶的對峙,通過一貫的虛實結合、圖文并置,書寫存在的冷峻本質,
《鮑勃·迪倫詩歌集:1961—2012》(典藏版)
鮑勃·迪倫 著
全新三卷精裝典藏版,中英對照,更添精注詳注;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囊括迪倫逾半世紀創作經典;
集結15位華語詩界×樂界優秀譯者,呈獻千面迪倫之歌!
美國著名音樂人鮑勃·迪倫五十載漫長創作生涯,凝練賦形以三百余首歌詞。十五位譯者聯袂迻譯,是中文詩歌創作者對迪倫的集體致敬,
此次推出的典藏版,是編輯繼八冊平裝本之后,征采整理與迪倫歌曲相關的所有新故舊典、逸聞軼事、文獻資料,編寫成注,使美國歷史、文化和文學與迪倫的詩歌相對話,相呼應,為中文世界的讀者理解迪倫在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的“新的詩性表達”增補詳釋,
《罪之瞳》
[英]克里斯托弗·里克斯 著
姜濤 譯
本書是英國文學批評家克里斯托弗·里克斯關于美國音樂家、詩人鮑勃·迪倫的論著,本書以“七宗罪、四樞德和三超德”為大框架,將41首歌曲歸入這些紛呈的主題之下,論證了迪倫詩性上的天才,并將之提升到與丁尼生、莎士比亞和彌爾頓等經典作家比肩的地位。這本作為迪倫研究、美國民謠音樂研究和二十世紀美國觀念史等學科提供了新鮮、全面的一手觀點,對于外國文學研究相關專業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大美漢字》
徐超 著
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解讀漢字的本源和演變
收錄百幅古漢字書法作品 展現作者在書法、⽂化研究等方面的綜合成果
對讀者了解大陸歷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知名設計師傾力打造 精美手工線裝珍藏本
本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解漢字⽂化,所選漢字多與大陸⼈的生活密切相關,包括住所、器民、工具以及生活方式、風土⼈情等,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題為“古漢字入門淺談”,為全書的導論;下編題為“⼀百個古漢字淺解”,每個字條均附有精美的金文書法作品,讓讀者能夠在了解漢字的演變與發展的同時,感受漢字之美,
《對岸的誘惑》
趙毅衡 著
撥轉時間的指針,跳脫地理的束縛
碧眼與黑瞳的遙相對望
誘發重洋之外的疑惑、憧憬與想象
本書描寫了二十世紀上半葉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近五⼗位重要⼈物,如徐志摩、傅斯年、聞⼀多、莊士敦、高佩羅、狄金森……儼然⼀部中西文化交流史,二十世紀大陸⼈到西方,多是去做學生,例如徐志摩去做曼殊菲爾的學生;而西方⼈到大陸,多是來做老師,例如莊士敦來做溥儀的老師。⼀教⼀學,便將近代西方的特產——“現代性”引⼊大陸。大陸的現代意識,可以說是“學得性現代意識”,不是大陸文化的自然發展,因此,西方現代性與大陸傳統⽂化之間必然發生沖撞。這些沖撞,在書中描寫的⼈物身上得以體現。
《有個半島叫歐洲》
趙毅衡 著
大西洋上,被冠以“大陸”之名的半島
里面的各國,貌合神離,紛繁迥異
將異域旅居踐行成在場的社會觀察
作者在美國居住了十年,在歐洲居住了二十年之久,在作者的眼中,美國比歐洲“后現代”,而大陸很多方面不如歐洲“現代”,另⼀些方面比美國更“后現代”。在比對了三個地方的文化差異之后,作者將自己對歐洲的觀察以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見的是過路觀察者所未能見,識的是書齋學者所未能識,文字靈動飄逸,筆底帶著感情,作者認為,歐洲與美國雖然共稱西方卻大有不同,與大陸遠隔萬里卻在同一大陸。世界多元,理解歐洲才能理解世界,
《沙漠與沙》
趙毅衡 著
當代文壇罕見的學者型⼩說
以元⼩說的策略,追尋被歷史“謀殺”的意義
趙毅衡⼩說作品首次完整結集
本書完整收錄趙毅衡所有⼩說作品,旨在展現著名學者學術之外的創作才情,既包括其中篇⼩說代表作《居士林的阿遼沙》《沙漠與沙》,也收錄了《妓與俠》《夜與港灣》《開局》《山河寂寞》等短篇佳構,作者⽂筆凝練,視角獨特,⼩說作品與其敘述理論完美融合,別有⼀番境界。
《沈祖棻全集》
沈祖棻 著 張春曉 主編
現代女詞⼈、學者沈祖棻
朱自清頌為“現代李清照”,葉嘉瑩稱為“集⼤成的作者”
新舊文學俱有成就,詩詞賞析作品長銷不衰
全集修訂增補,收⼊從未公開日記,再現風華
全集共分五卷,收錄沈祖棻歷年創作著述成果并有所增訂,呈現其創作與治學全貌。其中增⼊逾 20 萬字日記,言笑風神如睹。沈祖棻在舊體詩詞和古典文學研究上造詣深厚,對于大陸格律新詩的創建和完善有著重要影響,其文學作品端雅真摯,投射出個⼈命運與世事更易;詩詞賞析作品只眼獨具,乃習學者的上佳門徑,
《聽其自然》
賀秋帆 著
本書為作者在《愛樂》雜志談論西方古典音樂的文章結集,分四輯:指揮家系列、弦樂名家系列、波蘭鋼琴家系列和散章。作者具備深厚的音樂素養,涉獵廣博,眼光獨到,在書中結合音樂家生平細談其風格特色,尤著重評析諸唱片版本,不乏大陸鮮為人知甚至首次推介者。本書為愛樂人士提供了一份豐贍的音樂指南,更以酣暢老辣之筆,引人深入古典音樂之妙境。
BOOK
最后,我們還有一本重點好書重版出來!
《紛爭的年代:當代西方思想尋蹤2003—2012》(重版)
劉擎 著
現在,一如這些紛爭,是歷史造就的;
未來,一如這些紛爭,是我們造就的。
無論東方,或是西方,真正的困難在于“我們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卻不清楚“我們想要什么”,也許,這是一個覺醒的時刻了。
本書為劉擎教授對西方知識界2003—2012年重要事件與人物的回顧綜述和評論,第一部分匯集了2003—2012年西方思想界重要事件綜述,展現了西方思想變化動態的多個方面及更為開闊的背景,為讀者展現了西方思想發展與變遷,體現了西方思想界的脈絡和發展趨勢,具有“當代思想史”的史料價值。第二部分通過與四位當代著名政治理論家(桑德爾、貝拉米、里拉與米勒)的訪談,再現當代西方政治思想界的辯論焦點和各種立場,在觀點的交鋒中突顯了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BOOK
2021年,期待春來,更期待一起邂逅更多好書,成為更好的人。
終于又有新書的消息了,我感覺等了很久很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