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在大陸,從來不是一個單一的節日,歲末年初一系列復雜活動的復合體。這它的開場,從“臘八”開始……
△ “過了臘八就是年”這句話深入人心
雖然農歷的每個月都會有屬于自己的“小名”“別稱”,但似乎只有十二月才把這個名字叫得如此響亮。從名字看就不難發現,臘八節與臘月是有點關系的,往更久遠一點去追溯則是與古人年終大典“臘祭”有關,這往往也是一年中最為重大的一個祭祀典禮,
《說文解字》里說“臘,冬至后三戌,臘祭百神”,也就是說在當時“臘”的舉辦日期是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這是一個如今人們看起來很復雜也很陌生的計算日期的方式,但許多起源較為古老的節日都采用過類似的算法。但和大多數節日的“命運”一樣,到了后來就被選擇了一個相對固定的日期。據學者考證,大約自南北朝開始“臘日”便開始設在了十二月初八。
如今我們所過的春節其實歷史并不長久,由于民國使用西歷將1月1日設做了一年開始的“元旦”,原本的正月初一才開始被稱作了“春節”,在這之前,春節很多時候指的是“立春”這一天,
△ 春節一景,豐子愷
△ 廢歷新年的學生,豐子愷
立春對于城里人的感覺似乎不大,但在許多傳統的農業活動里還是占據著重要分量。比如湯顯祖《牡丹亭》里有一出叫做“勸農”,便是以立春時“班春勸農”活動作為創作背景的。但是立春在傳統中只是春耕活動的開始,本身并不具備過年的意味,而漢武帝頒布《太初歷》開始將正月初一設為了新年的第一天,這個過年的時間就與立春十分相近,經常前前后后只相隔幾天,節日的活動內涵便開始混雜了,
△ 班春勸農
但在漢武帝之前,新年的第一天并不在正月。按照古人的記載,商朝的新年是十二月初一,周朝是十一月初一。新年的日期會隨著王朝而變更,這顯然不是很方便的一件事,而有一些學者指出,古人過的“年”可能便在“臘日”,
凡候歲美惡,謹候歲始,歲始或冬至日,產氣始萌。臘明日,人眾卒歲,一會飲食,發陽氣,故曰初歲。正月旦,王者歲首;立春日,四時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史記·天官書》
“臘日”在這里被視作了歲的最后一天,所以“臘”也被稱作“歲終大祭”,
從文獻看,“臘”的這個名字一開始也不固定,曾經還叫過“清祀”“嘉平”“蠟”等名字,不過不同的文獻時代略有差異,但從秦漢開始“臘”的字便被確定下來了。作為祭祀名稱可能還寫作“䄍”,念作“zha4”,這個就更沒人使用了,
因為這個起源實在是太古老了,太久遠的事兒就很容易在流傳過程中發生層累和變異,具體考證大家可以找一些論文專著來看,我就隨便整理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臘祭的主要對象是先祖百神,使用的祭品可能是一些捕獲的獵物,也就是肉了,“臘”字的偏旁原本是從“肉”的,這些獵物會被制成干肉,這項習俗發展保留至今就成為了我們更加熟悉的“臘肉”“臘味”。當然不止于此,臘祭可能是一年中祭品最豐盛的一個,畢竟拿出的一整年的收貨。
△ 制作臘肉,網路圖片
冬天里天子諸侯舉辦的祭禮叫做“烝”,大約可以看做君臣聚在一起“無限暢飲”。酒一般是用糧食制作的,所以在古代也算得上比較奢侈的物品,也只有一年到頭才有心如此暢快一把吧!
為何將臘日最終定于十二月初八,說法比較多,比如巫術說,但由于佛教的盛行可能聽得比較多的還是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頓悟得道的日子,畢竟在很多人眼里,臘八幾乎算是個佛教節日了,不過從臘日的發展歷史看,應該是基本沒啥關系的,而臘八喝粥可能也是祭祀烹煮祭品的一個環節,但在佛教文化下得到了擴展和延伸。
△ 臘八節施粥法會,網路圖片
由于古老,所以我們現在得到的史料其實是古人在記載古的古人,所以在古時出現了的不同解讀。比如,認為“臘祭”與“蠟祭”是兩種祭祀,一個祭祖先,一個祭百神,古人主張的其中一個理由就是穿著是不一樣的,一個是“皮弁素服”,一個是“黃衣黃冠”,今人也有學者認為這個不足為證,因為祭祀的參與者是分等級的,不同人穿不一樣很正常,即便是同一種,也可從中發現臘祭本身的復合性,它是一種總結性的面對很多對象的大型祭祀,
祭祀是古人非常重要的活動,很多東西研究的源頭都會指向祭祀。比如祭祀中會有一些舞蹈,甚至角色扮演,這些可能后來便演化成了戲劇,當然,這個發展過程沒有那么直接也沒那么單一,其中扮演神明的稱作“尸”,據說青海民間的“四片瓦”舞便是古人臘祭舞蹈的遺存。
△ 四片瓦舞,網路圖片
尸舞可能在宋代時就比較罕見了,蘇軾還寫過一篇《八蠟》,里面認為前段提到的祭祀服裝只是“倡優”的裝扮,
八蠟,三代之戲禮也,歲終聚戲,此人情之所不免也,因附以禮義,亦曰:“不徒戲而已矣,祭必有尸,無尸曰‘奠’,始死之奠與釋奠是也。”今蠟謂之“祭”,蓋有尸也。貓虎之尸,誰當為之?置鹿與女,誰當為之?非倡優而誰!葛帶榛杖,以喪老物,黃冠草笠,以尊野服,皆戲之道也,子貢觀蠟而不悅,孔子譬之曰:“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蓋為是也。
真是一份史料,百樣解讀啊!
之前寫“三伏”的時候就提到一個詞“歲時伏臘”,“伏”與“臘”一個在夏天一個在冬天,都曾是古人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動,才會組成這樣的詞匯被作為一年中四季變換、節日更替的代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個其實在我們的生活里幾乎是消散得無影無蹤。
盡管臘八依然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其內涵也與古時變化甚多,規模更是大不如前。對于“臘”的探索考據,依然有很多不明之處,而“臘”的發展變化也有許多不同文化的參與,才展現出今時今日的面貌。
我愿意將它作為“傳統”二字在某種角度上的詮釋,與古代不同但又與古代相連,有百般解讀但又不棄本初。而我們,過著今天的節日,追溯著千年的歷史……
–
春梅狐貍 傳統服飾
臉著地的藏狐,故紙堆里的服飾愛好者
[ YouMeLive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簽約賬號 ]
我認為保留傳統是很必要的!
頭回聽說這個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