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片3576分鐘大熱女性劇后,我們發現女性劇死于“戀愛腦”

“假百合”還是“真狗血”?“倪妮”和“陳道明”談起了戀愛?從主打劉詩詩、倪妮雙女主的友情,到以戀愛故事收尾,上周五,備受關注的女性大劇《流金歲月》播出了大結局,讓許多被“女性主義”標簽吸引而來的觀眾大呼“上當”。
豆瓣開分7.5,《流金歲月》的整體改編、畫面質感、演員演技和顏值起初均頗受認可。但隨著劇情的推進,我們所期待的新時代女性互相扶持的勵志暖心故事愈發走向“狗血”,職場故事、家庭矛盾全部被戀愛故事取代,人物也走向“人設崩塌”。


去年,另一部暑期大熱劇《三十而已》同樣打著女性主義的標簽,但是,從艷遇高富帥、原配撕小三,到年下姐弟戀,劇情也始終沒有脫離愛情的劇本。
所謂“女性劇”似乎只是披著“女性主義”外皮的戀愛劇?


帶著這樣的疑問,娛樂資本論統計了2016年以來的6部熱門女性劇《歡樂頌1》(2016)、《我的前半生》(2017)、《北京女子圖鑒》(2018)、《都挺好》(2019)、《三十而已》(2020)、《流金歲月》(2020)的各類劇情時長占比情況,以愛情線、友情線、家庭線、事業線來劃分,在拉完片后,我們發現了諸多有趣的現象。


以劇中的主要女性角色為標尺,一部40集左右的劇集以11-15集作為前半段劇情代表、26-30集作為后半段劇情代表(因《北京女子圖鑒》只有20集,故統計集數按比例調整為6-8集、14-15集)后臺回復“女性劇”獲取原始數據文檔

  1. 從數據來看,愛情線的確是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而且呈現持續上漲的趨勢,在今年的兩部女性劇《三十而已》和《流金歲月》中表現格外明顯;

  2. 而在非愛情線中,《歡樂頌1》的友情線和《都挺好》的家庭、事業線占比突出,這也與我們作為觀眾看劇時感知到的類似,這兩部劇的“爆”也證明扎實的非愛情故事確實能夠引發全民觀劇、全民討論;

  3. 前后對比來看,如《我的前半生》、《北京女子圖鑒》在前半部分分別以家庭線、事業線為主,但在后半部分都突轉愛情線,也印證了它們在播出時口碑的高開低走。

“不談戀愛就不行”,“劇情總是要過渡到談戀愛才能收尾”,這幾乎成為了近年來打著“女性主義”標簽劇集的通病,這些以女性為主角的劇集,或是單一大女主,或是多女主群像,標榜要講女性的故事,但總體看下來,其特征可歸為這三點:
1、只圍繞著愛情、婚姻展開;2、女性成長蛻變、事業發展離不開男性;3、前半段的事業線、家庭線往往在劇情后半段突轉愛情線。
表面上是女性主義、女性故事的崛起,背后卻是被戀愛、婚姻主導的劇情,小娛想要探討,難道女性的生活就只有愛情嗎?只有講述愛情故事的女性劇才有受眾嗎?女性劇是否還有別的選擇?


出軌、小三插足,
愛情線主導下的女性劇“不談戀愛不行”
根據小娛的統計,在這6部我們認為具有代表性與高熱度的女性劇中,愛情戲時長的總占比高達38%,而友情線、事業線、家庭線分別為20%、21%、22%。不論是從數據,還是從觀劇的直接感受來看,愛情線都是當仁不讓的女性劇主題NO.1。


有趣的是,許多在前半部分能夠保持四條線各有發展的劇集,到了后半段則會呈現愛情戲猛增的現象。愛情線占比增加,必然導致其它線的占比被犧牲,比如,《我的前半生》的愛情線占比翻了近一倍至占比29%,擠占的就是從47%降至27%的家庭線;《流金歲月》則是后半段的友情、家庭、事業線占比幾乎全對半砍,愛情線占比近60%;而《北京女子圖鑒》猛增至57%的愛情線背后直接是完全消失的事業線,
愛情線為何這么多?
一個原因是劇情中原本圍繞女性角色的事業伙伴、男性友人,最后往往都會變成戀人。
以《流金歲月》為例,倪妮的角色朱鎖鎖在前期作為房地產銷售,她的上司葉謹言(陳道明飾)、客戶謝宏祖(董子健飾)在初期都是朱鎖鎖“搞事業”過程中遇到的人物,但是到了中后期一個變成了”朱鎖鎖喜歡的人“,一個變成了”喜歡朱鎖鎖的人“,甚至圍繞在他們周邊的秘書范金剛、助理小鶴等男性友人的角色,最終都只是“愛情的助推器”,



另一類則是愛情戲從始至終占比都很高,如《三十而已》,作為6部劇中愛情線占比最高的作品,它穩定地保持了從前半段到后半段愛情線占比均超過40%,
《三十而已》主打宣傳標簽就是“女性獨立”、“女性意識覺醒”,但事實卻是劇中三個女性角色的故事線都被戀愛主導,女性的成長、轉折都依托于戀情的轉折:
代表了“未婚職業女性”的王漫妮(江疏影飾)身上就有與高富帥梁正賢“浪漫邂逅”、與家鄉相親對象的短暫交往、以及前男友姜辰這三段戀情,也構成了她戀愛、失戀后回家、又返回上海的故事主線;


代表了“全職太太”顧佳(童瑤飾),貢獻了全局最高光的話題點,比如“太太圈”、“撕小三”,原配溫良正統,“綠茶”小三插足婚姻,最后原配逆襲反擊“手撕小三”,這一條線乃是“狗血”婚姻故事的標準配置;



而“已婚未育女性”鐘曉芹(毛曉彤飾),從與丈夫離婚、與年下同事戀愛、又與前夫復婚,她自我發現、自我成長的原因和結果都是一段戀情的開始或者結束,甚至最后“事業成功”也是因為把自己的愛情故事寫成了小說。


這樣由三個愛情故事主導的劇情,卻定位成為“女性獨立”、“女性意識覺醒”,這無外乎變相認定女性的自我意識只有依托于戀愛才能覺醒。
不過愛情線本身并不是問題,在《歡樂頌1》中,愛情線同樣占比很高,僅略低于友情線,但是它卻沒有成為劇情之殤,究其根本,一是因為《歡樂頌1》中的戀愛是有“度”的,沒有角色是為了戀愛而戀愛;同時,它還扎實地塑造了女性的其他故事線,不論是樊勝美的原生家庭問題、邱瑩瑩的咖啡店事業、安迪的自我心理障礙,各個女性角色都有真實完整的生活軌跡,戀愛可能是一部分,與生活中的其它部分相輔相成,但戀愛絕不是唯一主導角色故事的因素,
這也向我們拋出一個問題,除了愛情線外,還有沒有塑造女性的其他敘事方式?


離異艱難養孩、職場開掛打怪,
非愛情線中的套路女性成長


在女性劇中,從低職位、低階層向高職位、高階層的攀爬橋段屢見不鮮,與友情、家庭等故事線相比,這樣的事業場景構建更容易凸顯女性獨立和奮發向上,
在小娛統計的劇集中,《北京女子圖鑒》是最為典型的代表,主角陳可從公司前臺一路上升到精英階層。有趣的是,在劇集前期能占到42%的職場劇情,到了后期陡轉直下毫無戲份,這北漂10年的奮斗史,最終淹沒在了戀新忘舊的愛情故事里。
事實上,在播出期間,該劇就被稱為“1個女人和11個男人的故事”,很有開金手指的大女主戲意味。陳可在與這些男人的周璇中,找到了工作、提升了業績。比如第一份工作公司前臺就是由合住的男性友人介紹的;第二份工作外企白領則是陪老板吳昊吃飯通過其他老板介紹的;在第三份工作中遇到困難時她還可以打電話給前老板求助,收到了“現實中沒有老板會這樣”的大量吐槽。


《北京女子圖鑒》陷入了一個常見的偽女性誤區,即女性的職場成長路徑完全依靠男人的助推,女性個人的專業技能及遇事處理能力都極大地削弱。
這樣的現象還不止存在于一個劇集中,《流金歲月》中出身貧寒的朱鎖鎖得到老板葉謹言的青睞(還和老板談了戀愛)完成職場升級;《我的前半生》羅子君從家庭主婦變為職業女性,則依靠閨蜜的男朋友賀涵(也談起了戀愛)的幫助,甚至羅子君后來想要辭職的時候,公司高層居然驚慌不已還要打電話尋問賀涵,
反觀事業線占比最多的《都挺好》,從前期近37%升至后期的超50%,其主角蘇明玉沒有這般老套的菜鳥高升情節,一開始就是高于白領層級的金領身份,其職場難題體現在高層之間的利益紛爭,比如老板蒙總要求其肅清蒙太的一眾親戚。



蘇明玉的職場線真正體現出了女性的個人魅力與專業能力,其處理公司棘手問題的能力,讓老板兒子小蒙一個富二代對其產生了仰慕之情,這與傳統的女人仰慕男人的刻板定位完全相反。也是她在投資領域的專業技能,才能夠幫助投資豪富理財被騙的爸爸蘇大強。
而家庭線才是真正主導《都挺好》的主軸,其在統計中總占到45.57%的比例,家庭線的編排,影響著蘇明玉的性格塑造和處事方式,其在一個重男輕女的環境中長大,這背后暗藏的是女性剝削與反抗的問題,這也左右著其是否和家庭和解、與自我和解的結局,在劇播期間,原生家庭的話題占據了上風,這在女性劇中很少見,


可以看到,當純粹的瑪麗蘇愛情滲透進事業線中,女性多面性的塑造就被大大削弱,因而編劇在家庭和友情兩條線中,也越來越注重筆墨,但這里面也存在被詬病的地方,
《我的前半生》中家庭線總占比高達54.43%,其在劇集前期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但其家庭線的內核是羅子君與前夫打官司爭取孩子撫養權,羅子君的婚姻破裂與官司紛爭,起到的作用是凸顯其陷入低谷,為后續的蛻變做鋪墊。
有意思的是,羅子君的母親薛甄珠反而在家庭線中成為話題人物。她身上市井氣、勢利眼、沒素質讓人生厭,但其單身母親的身份、疼女兒“刀子嘴、豆腐心”的行為又讓人同情。她甚至還會追求自己的愛情,她看中一個華僑老頭是因為對方有錢,但當對方中風后她又立馬去照顧。缺點鮮明的形象又有很多隱藏的人性光輝,“真實”的一面就獲得了大眾認可。



在友情線上,女性之間的關系被簡單定義了。《流金歲月》沒有展現小時候一起長大的情節,只依靠回憶閃回體現,兩人之間的羈絆沒有很好的根基鋪墊,這也導致兩人從來沒有過猜疑和爭吵的設定變得特別不可信,《了不起的女孩》中,在統計的11-15集,沈思怡和陸可兩人的友好關系,從同時失戀互相安慰,到一起租房,再到互相給對方新感情支招,話題以戀愛居多,這是典型的人物橫切面過于單一的例子,


看看友情線總占比高達約62%的《歡樂頌1》,四個女生一開始并沒有多深的友誼,反而是在一次次互相幫助中建立感情。即便是劇情發展到后半段,她們之間的關系已經穩定,當安迪拿錢幫助樊勝美補貼家里時,樊勝美還是感受到了侮辱表示了拒絕,這也是對女性心理的很好展現,但這樣的側寫在現在的女性劇中并不是很突出,


統計的這些大熱劇情中,如果真的把非愛情線做得很出彩,比如《歡樂頌1》和《都挺好》也是可以同時具備口碑和流量的,這些劇集填補了女性劇集市場初期的空白,即便播出很久,大眾關于女性友情群像以及原生家庭的核心印象度還是會持續下去,


拒絕臉譜化和單一化,
女性劇可有更多選擇
去年,“她劇集”是市場的一個大勢所趨,最突出的一個特征是以女性年齡為拐點集中出現一批劇集,《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她其實沒那么愛你》都含括其中。這些劇集多數圍繞年齡焦慮撬動婚姻、升職等壓力,創作模型離不開家庭情感糾紛以及職場的強弱之爭,新意缺缺,但偏偏是以“婚姻中被第三者插足”為創作模板的《三十而已》成了最具大眾認知的女性劇作代表,
以懸疑手法揭秘“誰是小三”的《白色月光》,因為懸疑類型劇的加成,在拍攝手法上得到了認可,但《白色月光》本質上離不開以丈夫出軌來撬動職場女強人的設定,與美劇《大小謊言》類似,雖然引發了“職場女性能否兼顧家庭和工作”的衍生話題討論,但這種共鳴沒有掩蓋住其還是將女性聚焦在感情危機這種單一的焦慮中,
觀眾真的只喜歡看“談戀愛”的女性劇嗎?或者說只有“感情上的舍或得”才能引起共鳴嗎?其實也不然。
一方面,女性角色形象被固化了,政界領袖、特工刑警等強硬的形象幾乎不可能在女性劇中出現,連環殺人犯、黑幫boss等反派角色更是少見,但大眾對于多樣化面貌是期待的,2018年《南方有喬木》中秦海璐飾演的安寧是一位手握黑暗勢力的大姐大,當時很多觀眾就直呼這個設定很帶感。


即便是職場類型,美劇《傲骨之戰》中三種女強人形象在大陸劇中也很少見,戴安已年過50,中老年女性的代表,是一名女權斗士;瑪雅,華爾街金融世家二代,公開的女同性戀;盧卡,底層黑人女性在白人精英階層打拼,女性背后疊加了政治寓意,精英知識分子+同性戀+黑人,最典型的自由派人物代表,這樣的角色設計也有利于劇情設定中每一樁小案件背后牽出社會大事件的厚度,
另一方面,觀眾期待看到更多女性類型化題材,在去年的雙男主劇集中,擁有《穿越火線》《民國奇探》等電競、探案題材多種類型,而且古裝輕喜劇《成化十四年》和民國劇《鬢邊不是海棠紅》等耽改劇也讓雙男主劇有了更多選擇,但雙女主劇的類型選擇就較少,也鮮少有百合IP的改編。
看向國外,根據“那不勒斯三部曲”改編的義大利劇《我的天才女友》,典型的以友情為主導的雙女主劇,兩人在貧民窟一起長大,互相扶持抗爭對貧窮女性的剝削;但兩人又互相妒忌和猜忌,莉娜聰明漂亮,可以勇敢對峙來自男生的欺凌,埃萊娜羨慕莉娜的學習天賦,一直暗暗模仿與角力,成長到青年階段,埃萊娜終于醒悟,“我”的一切都有莉娜的影子,而莉娜卻總是可以“排除一切多余的東西”而活著。這種友情體驗中的心理變動,帶有女性自我意識的思考,在大陸劇中實在是泛善可陳。



雖然難免有社會文化和審查的因素導致許多形象在大陸女性劇中無法成立,但不同國情下塑造出的女性形象映射出來的國民特征,其普適性更容易引起共鳴。比如日劇《問題餐廳》里揭露了許多日本女性在職場中受歧視的問題,第一集中一名女員工藤村五月犯了錯被要求脫衣謝罪,而受傳統觀念影響的母親最終沒有支持她上訴,因此造成了巨大心理陰影。
當然,相比從前以男性視角為主導,近年來,我們也看到諸如《我的前半生》、《三十而已》、《流金歲月》等以女性視角為主的影視劇越來越多,“她”話題也越來越收到關注。只不過,在視角的選擇上整體還較為簡單,集中在戀愛,沒有發掘女性故事中更復雜、深刻的內容,
在大陸,也有許多女性因為臉面或是生存資金的問題,默默忍受職場上的不公待遇,大陸劇其實也可以嘗試描寫具有大陸特色的女性生存場景,這樣引起的共鳴感也不會比戀愛戲份差。
歸根結底,女性劇應該有更多選擇,尤其在“她經濟”的爭搶中,劇集市場代表著女性價值觀的輸出陣地,憑心而論目前能擁有多元的女性形象和表達方式的品質劇集并不多,“她劇集”不出意外將持續爆發,除兩性關系外,也期待在人權、道德等更深層面的剖析能有所突破,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確實是挺好看的

  2. 看了幾集,感覺很不錯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