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盛世:看一個王朝的鼎盛程度,國土面積就是最好的證明

看一個王朝的鼎盛程度,國土面積似乎就是很好的證明。

唐朝在鼎盛時期,疆域面積達到了1200多萬平方公里,而明朝也有個鼎盛時期,那就是“永樂盛世”,當時的疆域面積在明朝的歷史上是最大的。


既然是永樂盛世,那就繞不過永樂皇帝,也就是朱棣,對于這位皇帝,有人說他殘暴,發動靖難之役奪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還有史籍說他因愛妃之死,殺了三千宮女。也有人說他是個英明的皇帝,在位時應是明朝最好的時代,國家強大、經濟富裕、外交成功。再看看明朝后來的那些皇帝,似乎大陸歷史上的一些奇葩皇帝都集中于此了。

其實,評價一位歷史人物,當然不能以點代面。從朱棣的角度上來看,當年他奪位更多的則是一種自保,朱允炆上位的第一件事,不是發展經濟而是削藩。但朱棣和其他藩王不同,他有戰功。當年,朱棣和朱元璋沒少南征北戰,而且,朱元璋還非常欣賞朱棣,不然不會讓他鎮守燕京。這可是國家的門戶,當年的宋朝就是差了如此安排才會變得那么被動的,


客觀來說,從朱允炆在位幾年的表現就可以看出:讓他來管理國家很是差強人意,雖然,朱允炆的阿公朱元璋很的工作非常努力,但是,邊患問題依舊突出,再看看朱允炆和他叔叔之間的較量,明明一開始時朱允炆無論兵力還是財力都占了上風,但卻不會用人,最終,導致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朱允炆不是看能力用人,而是看與他的親密關系,

那時,元朝的殘余勢力還在伺機而動,若是朱允炆繼續主持朝政,還真不好說后面會發生什么事。于是,在叔侄倆較勁的幾年時間里,塞北的疆域就丟了不少,但朱棣不是一個含糊的人,上位后首先就將國都遷了,去鎮守國家的大門,然后,就是親征以擴展疆土,不但將丟的地拿了回來,還繼續向西南推進,更重要的是,永樂四年朱棣更是設置了安南布政使,來管理這些被拿回來的地區。

另外,朱棣在位時,還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修長城,現在看到的長城就是明長城。早在春秋時期,就有諸侯國開始修筑長城了,其目的就是用于軍事防御,到了秦始皇時期,修筑長城更是成了一項浩大的工程,后來,歷代都有修筑長城,畢竟,在冷兵器時代這種軍事防御還是很管用的。秦長城雖歷史悠久,但目前卻很難看到,現今的長城大多都是1381年到1620年修建的。


這里,我們再來看看明永樂盛世時期的疆域面積。

史籍中多次提到了這段時期的疆域面積,《名史》直接說“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足見朱棣是靠戰爭讓明朝的國土面積增大了不少,那時,到大陸進貢的國家一度超過了三十個。而明朝永樂盛世的版圖情況則是“東起北韓,西據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磧”,領土面積約997萬平方公里,

疆域遼闊,就是國力強盛的最完美證明,所以才會有財力建造大船,屢次派出鄭和使團,主動向世界展示明朝強大的一面。當然,這只是后人看到的正面,要支撐起戰爭及國家各方面的建設,還得需要錢。因此,后人批判朱棣,更主要的一點就在于,他任期內老百姓的賦稅很重。

另外,朱棣還很喜歡排場,自然就少不了大興土木,尤其是遷都工程非常浩大,先后在山東征調數十萬民夫,從而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從而導致在永樂十八年爆發了唐賽兒起義,雖然,唐賽兒部最后被山東都指揮僉事衛青擊潰消滅,但對當時社會產生了深淵的影響。

但若將朱棣放于歷史的大背景中去看,他依舊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畢竟,朱棣這段時間的努力,為以后大陸大一統局面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朱棣一些政治上的舉措,讓大陸的皇權制度更加完善,如:內閣制度。


那么,永樂盛世的時間是不是僅指朱棣在位的這段時間呢?

對此,很多史學家并不這么認為,他們更主張將這個時間往前移,也就是說要將朱元璋后期的那幾年都算上,

朱元璋是一位異常勤奮的皇帝,在他的統治下,明朝的經濟很快就走出了凋敝,舉國上下開始呈現出了一股向上發展的活力,朱棣在位一共22年,他和朱元璋之間還有個朱允炆,若是按照這種說法,那永樂盛世怎么都超過了三十年,

其實,每個王朝似乎都難逃脫一個結局,那就是:前面幾代拼命攢下的家業,后代們卻似乎毫不在意,如后來的嘉靖皇帝明世宗,在他眼中朝政就沒有道教重要,甚至,還給道士封官,這樣的國家還能在正軌上發展嗎?所以,一個國家即使疆域再大,若不能好好守著,最后還是一敗下場,


1449年,明朝經土木堡之變后由盛轉衰,后經弘治中興、萬歷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政治腐敗、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了農民起義,

直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

參考資料:

【《明史·太祖本紀》、《明史·卷四·本紀第四》、《明史·本紀第五·明成祖一》、《明史紀事本末》】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