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周末了,我想聊聊點有意思的事,基金經理的收入有多高?
我知道很多人的傳統印象里,基金經理是超級金領,超高收入群體,年收入隨隨便便幾百萬。是不是呢?
作者:定投從零開始
來源:雪球
首先,我們看下公募基金的收費都有哪些?基金的費用如下:
申購費:歸銷售渠道
贖回費:歸基金資產
托管費:歸托管機構
銷售服務費:歸銷售機構
管理費:歸基金公司
在基金收取的費用里,只有管理費是歸基金公司的。
但是管理費其實也不是全歸基金公司,通常還需要拿出一部分,給銷售渠道做客戶維護費,通常在20%以上,扣除后才是基金公司的收入,
其次,我們先看下目前市場上的基金規模:目前市場上主動基金一共3000多只,2019年底管理規模的中位數是1.6億,截至2020年3季度,管理管理的中位數是2.5億左右。
簡單估估,假設平均規模是2億好了,
第三,想要計算基金公司的收入就等于規模乘以管理費就可以了。
1. 假設管理費是1.5%,一年的收入等于300萬(2億*1.5%)
但是要注意,這個300萬,是管理費的總收入,基金公司收的費用里,通常都會有一部分給銷售渠道作為營銷費用,我們假設這個比例是20%。
2. 所以我們要扣除給渠道的營銷費用,也就是60萬,剩余240萬。
3. 240萬是基金公司的收入
4. 這就是目前市場上主動基金的年創收中位數
5. 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中位數,還有一半的基金是不如這個的
6. 并且這已經連續上漲2年了,過去的規模更小
最后,基金經理可以拿多少錢呢?
1. 一家基金公司要養渠道經理,要養研究員,基金公司也要有利潤,所以收入不可能全給基金經理,
2. 如果給基金經理10%,就是24萬,給基金經理20%,就是48萬,
3. 在以前,很多基金的規模就只有幾千萬的,管理費全一年也就幾十萬,全發給基金經理也就幾十萬,
4. 所以基金經理的收入,雖然確實不低。
5. 但是在上海,可能很多打工人的收入,其實和基金經理是差不多的,甚至更高,
6. 很多做小生意的,或者業務做得好的業務員,年收入比當基金經理高非常正,
如果是很牛逼的明星基金經理呢?
舉個例子,富國天惠成長的朱少醒,過去15年只管理1只基金,富國天惠成長,任職以來復利收益率22.65%,非常牛逼,
我們看看富國天惠成長一年下來給基金公司貢獻多少收入:
2018年收入9885萬,扣掉銷售機構的費用1636萬,凈收入8249萬。
2019年收入12080萬,扣掉銷售機構的費用2850萬,凈收入9230萬。
PS:2018年的費用率16.5%,2019年的費用率23.6%。
富國天惠2019年底的管理規模已經超過百億,是市場上有數的大基金。一年下來的基金公司的凈收入也就八九千萬,那基金經理能拿多少錢?
要基金公司要養很多研究員,要養不少渠道經理跑銷售渠道,要養不少后臺人員,雖然是由全部基金來分攤,但是在基金公司上班,在上海,一人幾十萬是跑不掉的,人工成本并不低。
而且基金公司的股東更要賺錢,更需要利潤。全給基金經理了別人賺什么?
能給1000萬嗎?!
先不說會不會給這么多,即使真給1000萬,基金經理能到手多少錢?
根據個人所得稅征收辦法,個人年收入在96萬以上的部分,個人所得稅率為45%。
也就是說即使發了1000萬,扣稅后最后到手的錢頂了天就是五六百萬,
別幻想什么避稅,個人所得稅就兩個辦法可以避:
1. 一次性獎金發,可以避一次
2. 拿發票,當作費用報銷
當收入上千萬后,怎么避,稅都避不掉多少。
當然五六百萬已經是很高的收入,但富國天惠已經是市場上頂尖的基金,朱少醒也是頂尖的基金經理之一了,
即使往多了算,也就這樣,發再多的錢,45%個稅一扣,幾乎腰斬,都感覺很少!而且事實上
1. 大部分基金經理的基金規模遠沒有100億,目前基金管理規模中位數2.5億
2. 基金經理只是打工人,基金公司是不可能發這么多錢。
而上海一套房得多少錢?隨隨便便就是一兩千萬,基金經理買房一樣有壓力,
如果是像湯臣一品這種,頂尖的公募基金經理一樣買不起!
所以說,為什么那么多基金經理最后都會奔私募,
以東方紅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林鵬為例(咖位和朱少醒差不多),去年離職后創業私募,首日即發行私募150億。
這是什么概念?1%的管理費就是1.5億。
而且私募一般會對收益部分進行分成,正常是20%,有的會收取30%,
如果按照20%計算。如果幾年之后,實現了業績翻番,150億賺150億,收取20%的業績報酬,也就是 = 150億利潤 * 20% = 30億,
當然作為公司,私募一樣要給銷售渠道費用,要給員工開工資,但是30億和五六百萬,相差五六百倍,再怎么扣成本,也是數量級的差距,30億怎么也能剩個一半15億吧,
所以基金經理成名之后,跳槽去私募是正常的,因為從收入角度看,差別真的無比巨大!
公募基金幫客戶賺的錢再多,都只能賺個管理費,而且大部分利潤還是公司股東的,基金經理也只是拿工資的打工人,上海買房一樣很難,
而跳槽去私募,募集了一定規模,只要有一波行情,立刻就能實現財富自由!
這很正常,也是憑本事賺錢,多勞多得很合理,沒什么不應該的。
換成你,換成我,如果有機會,肯定都會跳槽去私募發財的。但是,我們更要珍惜成名之后還兢兢業業堅守公募的基金經理,大家要且買且珍惜,說不定哪天就跳槽離職了。
本文作者:球友@定投從零開始,他認為在長期投資中,穩比快更重要,
集小勝為大勝,優勢在慢慢積累,先追求高勝率,后追求收益率,只要勝率足夠高,持有的過程很舒服,高收益也是自然而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