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這部電視劇是為慶祝建黨100周年特別策劃的,也是少有的高分電視劇,這兩天,其評分更是一度達到了9.4分,可謂是近年來電視劇中的一匹黑馬,
客觀地講,《山海情》之所以能圈粉無數,不僅僅是眾老戲骨的精彩演技讓人投入其中,更因其劇情貼近生活,能夠喚起一代人的回憶,而其中的鄉村教師白老師,便是那個時代的典型,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青年農民進城務工,村莊成為了“老人村”,常住人口減少;計劃生育的推行,人們生育意識的改變,致使如今鄉村的學生日漸減少。不僅“鄉村”這個親切的稱呼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野,農村國小也因學生數量日減而遭致合并,大部分地區也僅保留了鄉鎮國小,昔日農村國小的朝氣蓬勃已然不復存在,而鄉村老師也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野。
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的鄉村教師來源很雜,一部分是因文革而未能順利考入大學部,留在鄉村任教;一部分是90年代中專或師專畢業的代課老師,還有一部分因知青或支教而留在鄉村的外地教師,
可以說,鄉村教師的來源廣泛,水平參差不齊,甚至一些偏遠地區,教學設施不完善,教室條件差,冬天漏風,夏天漏雨,幾個班的學生擠在一個屋子里,有時只能輪班上課。教師待遇更是極差,一個月工資也僅有幾十塊甚至十幾塊,因此,他們不僅需要白天上課,放學后還要親自下地干農活,以保證家庭的正常開支,
可以說,鄉村教師教書絕對是個良心活,盡管生活如此艱苦,但并沒有影響他們對教學的認真態度,對學生的關愛和幫助,鄉村中的孩子們也因為鄉村教師的存在,學會了知識,擺脫了文盲的處境,甚至走出了山溝,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如果說是共產黨讓農民翻身,過上了好日子,有了讀書的可能性。那么,鄉村教師則提高了大陸人民的整體素質,改變了一大部分農村孩子的命運,《山海情》中的白老師便是用自己的行動在踐行這一偉大的理想,
然而,《山海情》中反復出現了白老師的女兒麥苗,控訴他“自私”的場景。在麥苗的眼里,因為白老師外出學習之前買了煤爐子,導致母親最終因嗆煙而死,這是麥苗埋藏在心底里的怨,以至于白老師以后的種種行為,但凡麥苗難以理解之時,便會搬出這件事來中傷白老師,而村民們也因白老師屢次攔下不滿十六周歲外出打工的孩子,而譴責白老師“自私”,那么,白老師是真的自私嗎?
這件事需要從白老師支持麥苗去福建打工開始,最初,在東西部幫扶工作中,有一項政策是將寧夏的勞動力輸出至福建,以此使西海固的老百姓解決溫飽問題,
白老師在第一次宣講會上便希望讓自己的女兒麥苗去福建打工,這件事在麥苗看來,白老師是想趕自己走,當然麥苗如此想,除了母親被父親“害死”外,還有青梅竹馬丟下自己獨自去新疆尋找表弟的原因,于是不經意間譴責白老師自私。
實際上,白老師作為一個父親,只不過是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走出去,見見世面,看看這個多彩的人生。這是有文化的人對女兒的期冀,而并非單純地打工掙錢貼補家用。
隨著閩寧村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而白老師卻憂心忡忡。因為一部分村民為盡早地讓孩子去外地打工賺錢而虛報年齡,固執的白老師便開始攔車,家訪,做家長思想工作,希望孩子能夠留下來繼續讀書。
當縣教育局接到對白老師的“投訴”后,同樣表示非常無奈,不過,劇中有一句臺詞概括得頗為準確——斯文人被逼急了。這位被逼急了的斯文人,不僅怒斥輟學打工是糖衣炮彈,而且不惜跑去攔截赴閩打工的客車,硬是將自己的學生“搶”了回去。
這些家長便譴責白老師,為什么麥苗可以外出打工,自己的孩子不能,是不是因為沒有孩子在身邊,想讓自己的孩子陪著他,認為白老師這種行為自私。
白老師這種一前一后的反差,是否雙標呢?外出打工,在村民的眼里就是掙錢養家,白老師的孩子可以出去掙錢養家,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行?實際上,白老師阻攔的不是外出打工,而是未滿十六周歲,連國小都沒上完的學生,甚至是具備考中學、大學部的優秀學生。
白老師讓麥苗外出打工,首先她已經是成年人了,具有了處世的能力,而這些孩子尚未成年,在走向社會時,如何判斷是非都是一個問題。
所以白老師的行為更多的是出于對學生的保護。而最終的結局是并沒有阻止成功,孩子們仍然去打工了,
這部分劇情無疑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現實問題。對于西海固這個偏遠落后的地區而言,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是首要任務,經濟發展是必要的。但遺憾的是,經濟與文化的不協調發展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因為農民沒錢,所以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因此也沒有改變自己的觀念,更何談長遠發展的眼光。在老百姓眼里,錢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自己掙錢,孩子掙錢,女兒為兒子掙錢都是天經地義的,對于他們而言,孩子上大學部是遙不可及的事情,甚至,在他們眼里,孩子上完學,依舊需要去工廠打工,又有什么意義?
這里反映的核心問題便是教育的有用性。與經濟相比,教育是缺少時效性的,不僅不能立刻兌換為現金,而且還需要大量的投資,因此對于在溫飽線上掙扎的老百姓而言,教育是沒有用的,
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才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再開展跟風式的教育投資,這實際上是一個誤區。白老師所說的“糖衣炮彈”,意思是指人們嘗到了打工掙錢的甜頭,便舍棄了不能兌現的教育,
那么教育的意義在哪里呢?水花便是很典型的例子,水花是很聰明的孩子,雖然因為家庭條件差,不能繼續讀書,只能嫁人,換牲口,維持生計,但水花卻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她遺憾自己沒有條件讀書,所以在看到科技扶貧的大學部生小妍之后,才十分羨慕,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像小妍一樣,過自己喜歡的生活,這是白老師的下一代人的意識覺醒。
常言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作用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卻是改變人們觀念和思想所不可或缺的東西,
在教育費用過高的情況下,對于農民而言,培養大學部生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所以人們選擇了打工,而不是砸錢去接受教育,但隨著與外界接觸的頻繁,人們開始意識到原有的教育水平難以滿足生活的需要,同時也意識到了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性,因此,教育也逐漸得以重視。
實際上,教育是改變人們觀念的根本途徑,觀念難以解放,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只能陷入瓶頸。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教育與經濟應該是并行的。如今學歷貶值得如此之迅速也不是件壞事,背后反映的是國民素質的普遍提高,如果鄉村國小也能有郭閩航這樣廈大的學生留下來教書,國民素質的進一步提高豈不是指日可待嗎?
這個校長太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