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潘博文,一個不存在又存在的人,
不存在的潘博文,前幾天一直「活」在知乎里。
他的出現引發了大討論,許多人找出各種天馬行空的理由,論證他在現實世界中存在的可能性,甚至上升到平行時空的高度,認為他是另一個時空的人,就這樣,潘博文憑借一己之力搶走「爽言爽語」部分熱度。
潘博文到底是誰?為什么突然爆火,又迅速消失?
不存在的潘博文
潘博文是知乎用戶衡謹臥石的「國中同學」,下文統稱他為「小衡」。
事情發生在 2013 年 4 月 25 日,身在天津塘沽的小衡 43 天后將參加聯考,那天他正好在上體育課,和同學小溫打羽毛球。
▲ 圖片來自:Jason Peter(Unsplash)
一開始我們在甬道上打球,每十分鐘覺得太曬,就準備找個陰涼地繼續打,然后就走到了宿舍樓的前面,宿舍樓和食堂連在一起,自從全面走讀之后很久沒有住人了,10 班級的 L 君和潘博文在宿舍過道的樹蔭下打得正酣。
小衡表示,潘博文是他的國中同學,L 君是潘博文介紹給他認識的。他們四個人相互聊了幾句,交換隊友繼續打羽毛球。
打球過程中,潘博文一不小心把羽毛球打進了宿舍地下室露出地表的換氣扇里,四個人決定,小溫留在門口看守球拍,另外三個人小衡、L 君、潘博文去老舊的宿舍樓里撿球,
推門進去就是一堵墻,墻上寫著住宿規定,落款是 03 年,往左走就是一樓的宿舍,都是老式的木門,虛掩著,盡頭是個洗漱間,彌漫著一種類似氨水的味道,樓梯間在一個陰暗的角落里。
▲ 圖片來自:Darya Tryfanava(Unsplash)
羽毛球掉落在地下室,三人順著樓梯走下去,走到一半的時候,潘博文突然說他的鑰匙掉在樓梯上了,要返回去拿,于是小衡和 L 君繼續往樓下走找羽毛球,
小衡和 L 君兩人發現了一扇小門有光,覺得應該是地下室朝陽的一面,就走了進去,迷失了方向,也沒找到羽毛球,于是兩人朝光跑,光的盡頭處是樓梯,走到室外,才發現他們從學校后門對著的那所國小的樓道里出來了,回到了教室,
▲ 圖片來自:Oleksandra Bardash(Unsplash)
進班看見小溫,他說看我和 L 君不出來,就直接把我的拍子帶回班了,我問他潘博文的球拍呢,他一臉疑惑地說潘博文那是誰,我說就是跟咱們打球的 10 班那個啊,然后整治了一會兒, 他一口咬定自己不認識潘博文,拍是我弄沒的,
從此后,只有小衡和 L 君記得有潘博文的存在,其它人都說沒有這個人,小衡還被親姐姐帶著去了醫院心理科看醫生,診斷結果是聯考壓力造成的。
一個潘博文,「炸出」一群潘博文
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我覺得里面有太多漏洞,經不起推敲。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衡描寫真實場景時用力過猛,大段大段的細節就像在素描時反復勾畫細節力圖讓圖像更真實一樣,而描寫關鍵資訊「潘博文突然說他的鑰匙掉在樓梯上了,要回去拿」卻一筆帶過,缺少小衡和 L 君的反應,不符情理 —— 兩個在陰森場景下極度害怕的高中學生,面對同學兼隊友提出要獨自離開的要求,竟然沒有任何反應。
最難看穿的謊言一般具有「九句真話一句假話」的特征,而九句真話都在為那一句關鍵的假話服務。
沒想到的是,一個潘博文「炸出」一群潘博文,很多人講述了類似的經歷,虛構了一些不存在的 XX,還有一些人把故事上升到平行時空的高度,認為小衡、L 君其實走入了另一個平行時空,只是這個平行時空沒有潘博文,大家自然認為他們視為「精神失常」,
▲ 各種解讀都出來了
當我看到小衡的知乎簡介里赫然寫著「微信公眾號:衡謹臥石」,該知乎問題下面打著「知乎十周年特別企劃」標簽,同時,問題下方還有眾多以小說形式撰寫的付費解鎖回答時,就知道這件看上沒那么簡單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還有什么比年終流量更寶貴,
事件翻轉,潘博文真的「存在」
讓眾人意想不到的是,潘博文真的「存在」,只不過是存在于小衡的幻想里。
衡謹臥石通過微博道歉,表示潘博文是他在學習壓力下幻想的一個小伙伴,是大量網游、網路小說的間接產物,上大學部后逐漸消失,
大學部畢業后,身為程式員的他工作壓力大,「996 ,應要求從 java 轉 C ++,凌晨被一通電話薅起來就開干,每次夢到自己的學生時代,不明原因的盜汗,反應變得非常遲鈍,導致調試用了 rm-rf 把測試數據刪了,白忙了一下午,喜怒無常,甚至手腳不聽使喚」。
最終,在今年 8 月 18 日,他情緒失控,腦子里又出現了潘博文,于是寫下了這篇微博熱搜第二的內容。
事情弄清楚后,有心理學專家分析,衡謹臥石可能患上了雙相情感障礙癥。
雙相情感障礙(BD)又名雙相障礙,是一類既有躁狂發作或者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郁發作(典型特征)的常見精神障礙,首次發病可見于任何年齡。
躁狂發作時,患者有情感高漲、言語活動增多、精力充沛等表現;抑郁發作時,患者常表現出情緒低落、愉快感喪失、言語活動減少、疲勞遲鈍等癥狀,
患者的臨床表現復雜,其復雜性體現在情緒低落或者高漲反復、交替、不規則呈現的同時,伴有注意力分散、輕率、夸大、思維奔逸、高反應性、睡眠減少和言語增多等紊亂癥狀。還常見焦慮、強迫、物質濫用也可出現幻覺、妄想或緊張癥狀等精神病癥狀。
▲ 圖片來自:Stefano Pollio(Unsplash)
2011 年,世界衛生組織發起心理健康調查計劃,包括大陸深圳在內的美洲、亞洲和歐洲的 11 個國家和地區展開調查,結果顯示全球雙相情感障礙的終身患病率為 2.4%,
心理疾病不容小視
眾多影視作品展示了心理疾病的后果,現實世界也赤裸裸展示了它劃出的傷痕,
2003 年 4 月 1 日,張國榮從酒店高樓一躍而下,揮別世界。據分析,死因可能是嚴重的抑郁癥,
鄭爽代孕生子的事件爆發后,一些人扒出「爽言爽語」分析,認為鄭爽的部分言行和某些精神或心理疾病導致的癥狀相似,
可能有些人覺得,精神心理疾病只存在于高壓人群中,事實上,就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嘗到了它的苦果。
▲ 產品經理和程式員互毆
一個人看完不存在的潘博文故事,也幻想出另一個「潘博文」,說得有鼻子有眼,很難說不是精神心理問題的一種表現,
別把緩解癥狀當「矯情」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約有 17% 的人存在精神心理疾病,其中 76% – 85% 的患者急需專業的精神心理科醫生給予干預,抑郁癥和焦慮癥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高達 10000 億美元,
▲《大陸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 圖片來自:中盛凱新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全民莫名焦慮,不買房不升職就是「混得不好」,自發甚至爭搶著主動 996,回歸到法律規定的 965 工作制時,還有人感慨自己「要廢了」。
每天通勤 3 小時以上的「社畜」回到家,基本都是「單身獨居無伴侶,外賣手游看直播」的狀態。成家的人也逃不過折磨,不想要小孩,夫妻關系緊張,還有老人要贍養等等。
老年人孤獨無助,自閉于單一家庭中,時有自殺事件發生等等,這些社會現象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心理問題的存在,
不容樂觀的是,大陸大環境下,精神心理疾病癥狀被視作矯情、抗壓能力差、厚黑學功力不夠的表現,情感傾訴和訴求抗爭被視為不成熟、不懂社會規則,一定程度上阻斷了情感交流緩解癥狀的途徑,導致整個社會積壓大量的心理問題無法得到疏解。
如今,整個社會都想借助 996 這樣的方式做加法,加工時,加效率,加產出,或許更應該選擇磨刀不誤砍柴工,想想如何從精神和心理方面做減法,正視存在,減少發生,緩解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