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后,老班導提醒:成績第一名和倒數的孩子,差距真的不在老師,在于

作者:朗讀君

來源:朗讀君(ID:langdu120)

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sy_5387)

一場家長會,幾家歡喜幾家愁,不過,愁到坐立不安的事情,偏讓李明的媽媽遇上了,

誰能想到,自家”倒數“的孩子,同桌竟是全班第一。

本來還在和同桌家長寒暄的她,在看到兩個孩子的成績后,瞬間想找個地洞鉆了。

啞口無言的她,尷尬地笑笑,腦子里先是把回家怎么收拾李明想了一遍,

恍惚之后,她開始想著:

“這倆孩子,老師一樣,甚至還是同桌,怎么成績就能差這么多呢?”


正在這時,班導發話了:

“各位家長,成績是對孩子們這段時間學習成果的檢測,大家要用平常心對待,咱們家長會的目的,也是為了家長能更了解孩子,家長們多交流一下,互相進步。”

家長們也開始聊了起來,家長們把老師圍個水泄不通,想更多地知道孩子的表現,

家長會臨近尾聲,班導發出忠告:

“孩子的事情,不僅是老師的事情,更需要家長們的努力,甚至很多時候,家長們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引路人”; 下面幾句話,都是我做班導這么多年來的感悟,分享給大家,為了孩子的未來,咱們一起加油!”


同樣的老師,同樣的班級,學習同樣的知識,孩子們的成績卻有天壤之別,

這是源于:老師傳授知識,家長培養習慣。

很多家長“理所當然”,覺得學習是學校的事,便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

但實際上,那些成績好的孩子背后,凝聚著家長的殷切付出,好家長,才有好孩子,才有好成績。


孩子成績的比較,本質上是家庭之間的“較量”,是家長綜合素質的“比拼”,

這是源于:孩子是家長的“集合”,濃縮了家長的“言行舉止”。


孩子是家長最真實的表現,孩子的成績,也是家長付出多少的比較。

學校,是孩子教育的蔓延地,而非發源地,家庭教育才是孩子的根之所在,


老師的話不是耳旁風,而是“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這是源于:老師的建議里飽含著對學生的期待,是一種負責的表現,

只有家長愿意聽進去老師的話,愿意配合老師,孩子才能得到“雙倍的愛”。

家長和老師能通力合作,是孩子最幸運的事,


很多時候,家長也“忙前忙后”,沒少付出,但孩子成績卻沒有起色,還該繼續努力嗎?

這是源于: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孩子就會被耽誤。


教育孩子這件事,并不是一件“短期見效”的事情,而是一生的事業,

想要孩子能獲得長足發展,家長就要做好準備,不能時刻糾結成績,


成績好的孩子,父親明禮知節,認真嚴謹,母親善于規劃,行動力強,

這是源于:孩子的學習習慣,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孩子的習慣源于父母的“日常”,

很多孩子的父母并不一定是高學歷者,但一定是有條理,干事利索的人。

父母要注意自己對孩子的“潛移默化”,提高自己,才能要求孩子,


有閱讀習慣或者能專注做事的家長,孩子成績不會差,

這是源于:家長具有榜樣作用。


很多家長,只是一味要求孩子專心讀書,但是自己卻心浮氣躁,干什么都三分鐘熱度,

試想,孩子每天看著毫不上進,不喜歡閱讀的父母,自己又如何喜歡讀書?


很多家長一味地關注孩子的成績和榮譽,卻不會在意孩子努力的過程,這樣會傷害孩子的心。

這是源于:人類存在的本質,是為了獲得肯定。

當孩子一直努力,卻一直得不到肯定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努力是沒用的。

如果有天孩子在一次次打擊中放棄了自己,家長哪怕再肯定孩子,傷害都不會消失。


很多孩子明明成績優秀,卻總是畏畏縮縮,不夠自信。

這是源于:家長總愛拿自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只看到別人家的好,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之處,家長要看到孩子的付出和優秀,幫助孩子揚長避短,

父母的肯定對孩子來說,是比“名言警句”更重要的存在。


家長要盡自己的能力,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讀書條件。

這是源于:把家里窮掛在嘴邊的家長,也會收獲一個抬不起頭的孩子,

當孩子連交正常學雜費都要“低聲下氣“的時候,他們還如何自信的讀書學習。

孩子的內心很敏感,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莫要哭窮,讓孩子沒了自信,變得自卑,


積極配合老師的家長,老師也會更關注孩子的成長。

這是源于:都是為了孩子,但有的家長卻“蠻不講理”。


老師也有自己的生活,為了學生也花費了很多心思,但有的家長卻并不領情,

久而久之,老師也會變得心寒,不是不想管,而是不敢管,不知道如何管,


成績背后并不是單一的知識學習, 還有素質培養。

這是源于:優秀的孩子,是全面發展的孩子,是會勞逸結合、寓學于樂的,

很多成績優秀的孩子,是集自律、專注、勤奮于一體,

他們不僅學習好,興趣多,還品行優良,樂于助人,這背后都離不開家長的教育。


比起成績,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身心健康,品行優良,

這是源于:漫漫人生,好的品性,才是孩子一生的底色。


無論孩子成績如何,只要孩子在品行方面嚴于律己,家長就要多鼓勵孩子,

讓孩子先學會做人,再做個“學霸”,


學會傾聽,是了解孩子的第一步,

這是源于:很多家長都習慣了用“命令式”的方式和孩子溝通,不在意孩子的心聲,會讓孩子減少傾訴的欲望,

一定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達成良性溝通。


最讓老師頭疼的,并不是孩子們的“調皮”,而是家長們的“不屑”,

這是源于:家長對老師的不尊重,


家長對老師,或者對學習的“蔑視”,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在校表現。

久而久之,孩子在學校不服管教,老師也沒辦法進行正常的教學,孩子還如何學習好?


積極配合的家長最是一等,勉強應付的算是二等 ,置之不理的就只能是三等,

這是源于:老師和家長本該是“同行者”,有的家長卻漸行漸遠。

家長的落伍會導致孩子的成績掉檔,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會隨著家長的態度轉變,

要想孩子學習好,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


學習是一件“勇攀高峰”的事情,但“高處不勝寒”,家長和孩子都要經得起“寒風刺骨”。

這是源于:學習這件事,是持久和復雜的,越走越難。


隨著難度疊加,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吃力。

這時,家長要幫助孩子渡過難關,耐心教導孩子,陪孩子一起“靜待花開”,


為什么很多孩子,資質差不多,卻越走越差?

這是源于:學習不僅是“智商突圍賽”,還是一場長跑賽事,很多孩子一開始有些“小聰明”,便不再勤奮,久而久之,只好落得個“傷仲永”,

家長一定要多加督促,切莫浪費孩子的“天賦”。


孩子的成長有其歸路可循,家長切莫“揠苗助長”。

這是源于:事物發展都有其規律,


孩子在成長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家長一定要耐得住性子,

遇到問題時,不是和問題一起打敗孩子,而是要和孩子站在一邊,幫孩子打敗問題


孩子的成長路上,不止有學習這件事,他們也會有喜怒哀樂,情緒起伏的時候,

這是源于:隨著孩子身心變化,孩子對周圍人事物都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當孩子在變化中成長的時候,會有很多困惑,這些情緒也會影響孩子的成績,

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表現,用平和的口吻多和孩子溝通,理解孩子,


老師和家長怕的,并不是孩子成績倒數,而是孩子”學壞“,

這是源于:成績可以改變,學壞再難變好。


很多孩子,一開始可能只是任性了一些,但由于家長疏于管教,孩子在面對各種誘惑的時候,不知輕重,慢慢變得墮落,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家長一定要為孩子劃下“警戒線”,告訴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堅決不可以,

想把孩子教育好,光靠老師的力量是不夠的,

最和諧的教育關系是:老師做領路人,家長做榜樣,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家長或是老師單方面孤軍奮戰的事。

老師教的是知識、是紀律、也是規則,負責做好孩子學習上的領路人;

家長育的是品格、是感恩、以及三觀,負責做好孩子人生路上的好榜樣,

這樣看似互不打擾,實則各司其事的教育,才是最完美的教育方式!

請記住,有遠見的老師都會帶點絕情,而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舍得狠心!

作者:朗讀君,來源:朗讀君 (ID:langdu120),每日分享國小語文、數學、英語等各科學習資料和家長教育心得,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sy_538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