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覃春
喜歡了解大自然的朋友對雪鸮(Snowy Owl)這個物種的名字都不會陌生,而像我這種喜歡觀鳥的“鳥人”,想看到雪鸮的芳容那就是夢寐以求的事情了,
由于雪鸮對棲息地的特殊要求,使我根本不奢求自己有看到雪鸮的機會,更不用說還可以和雪鸮面對面地交流了,因為雪鸮就是在冬天,當它往南方遷徙時,也極少能到達我生活的北緯40.3度的地方。盡管有記錄,在冬季它們最南可到達大約北緯35.5度的地帶,或者俄羅斯遠東海岸和大陸北方地區,
另外,據一些到北極圈尋找雪鸮的“鳥人”報道,在北極地區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到雪鸮的,
但這樣會面的奇妙事情,在2020年的冬天竟然發生了,一只雄性雪鸮,在2020年11月不遠萬里從北極地區遷徙到距我只有15分鐘車程的地方過冬,這讓我真是飽了眼福,幸福感滿滿!
雪鸮是一種極地貓頭鷹,原產于北美的極地地區,它們在極地的苔原環境繁殖,這種苔原環境由于長期低溫,植物生長的時間很短而導致樹木低矮;加上極地夏天的24小時白晝和冬天24小時的長夜,這使得雪鸮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形成了許多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具有不同于其他貓頭鷹的特點。
圖來自BIrd of the World
圖來自維基百科
深藍是夏天繁殖時的區域,淡藍是非繁殖時的區域
雪鸮生活在北極周圍的最北端地區,在非繁殖季節,該物種還可以在加拿大南部和美國北部以及亞洲和歐洲的部分地區發現。
首先,在外貌方面,雪鸮的體形比較大,體長50-68厘米,屬于大型貓頭鷹之一。
雪鸮是唯一的一種羽毛大部分是白色的貓頭鷹。尤其臉部,是純白色的,雄雪鸮總體呈現出比較純凈的白色,并伴有些許棕色的的斑紋,其濃密程度不一樣,如上圖這只雄雪鸮,其棕色斑紋還是很明顯的,
有一項研究說明,雪鸮能夠將羽毛中最白的部分對準太陽,在晴天時,大約用44%的時間,而在陰天時用的時間少一些。這可能是為了調節體溫,也可能還有別的因素,
一般情況下,雄雪鸮在冬天向南遷徙的距離比雌雪鸮走得更遠,
鞠建國攝影
雌雪鸮的羽毛被黑褐色的斑點點綴得更濃密些(如上圖);而使得純白色的臉龐更突出,通常,雌雪鸮比雄雪鸮有更多的暗色斑紋。亞成雪鸮的羽毛顏色和雌雪鸮相似,雌雄雪鸮羽毛斑點的深淺度均和年紀以及環境有關,且雌雪鸮比雄雪鸮體形大。
其次,在覓食方面,雪鸮也和許多貓頭鷹的習性不一樣。很多人都知道貓頭鷹是在晚上去獵食的,這確實是大多數貓頭鷹的習性。但是,雪鸮的狩獵習慣和大多數的貓頭鷹都不一樣,因為在夏季的繁殖棲息地——北極地區,一天24小時都是白天,所以雪鸮整天都是可以覓食的。而在冬季,并不是所有的雪鸮都南遷,所以24小時的長夜,雪鸮也是覓食的。
南遷到到冬季棲息地的雪鸮,當它們離開極地圈后,便像大多數的貓頭鷹一樣,更喜歡在黑暗的掩護下尋找食物。通過自己觀察這只雄雪鸮的活動,也證明了這一點,白天,它是不捕獵的,雪鸮喜歡吃田鼠,旅鼠和其他小嚙齒動物,甚至鳥類,有記錄,一只雪鸮一年可以吃掉超過1600只旅鼠,
據我在冬天對文中這只雄雪鸮數天的觀察,盡管這只雄雪鸮白天并不睡著,但是大多數的時間它是閉目養神的。這只雄雪鸮的閉目養神狀態非常有趣,盡管它的眼睛是閉著的,但其頭部卻非常頻繁地做轉動,最多是向左面或向右面轉著,然后會停留幾分鐘后再轉;而轉到正面或背面的時候,停留的時間相對左右兩面要短一些,
它微微睜開迷蒙的雙眼,讓你知道它是時刻醒著的。
打哈欠的雪鸮萌勁十足啊!
一直到了傍晚四五點鐘的時候,它的雙眼才會圓睜起來。
休息狀態的雪鸮,其頭部頻繁地活動是它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像所有貓頭鷹一樣,雪鸮的眼睛與頭頂成比例,因為它無法移動眼珠子,因此它必須轉動整個頭部。在有14個頸椎的幫助下,它可以旋轉270°。除了左右前后地轉動,它有時還會左右搖擺或者上下舞動;一伸一縮的很有點新疆舞的范和拉丁舞的節奏,
這只雄雪鸮不太受圍觀人群的干擾,它按著自己的習慣生活著。對圍觀的人,它有時會愛理不理地半睜開著雙眼向他們瞟兩眼;當它高興的時候,會用那張銳利的尖嘴捋捋自己的羽毛;也許是蹲的時間太長(經常是數個小時也不會挪地方的),它也會時不時地彎彎腰,伸伸腿,扇扇翅膀;或者做一下二三十米距離的飛行讓自己保持精神抖擻,
做彎腰活動的雪鸮憨厚可愛
它的萌萌舉動,讓你忍俊不禁,觀雪鸮真是莫大的享受!
伸伸腿腳,保持靈活。
盡管是冬季的棲息地,其氣溫也是在零度左右的。觀雪鸮對觀鳥人的最大考驗就是抵御這寒冷,
而來自北極圈的雪鸮,對寒冷的的抵抗能力是華氏-80度(攝氏大約-62.2度),為了能抗御寒冷的冬天,雪鸮從臉,喙,腿到腳上都被細細的像毛皮似的羽毛嚴實地包裹起來。這也使得雪鸮成為北美體重最重的貓頭鷹(4磅左右,大約3.6斤);比北美體形最大的貓頭鷹——烏林鸮(Great gray owl,體長60-83厘米)還要重兩倍,
“蹲得太久了,我要飛一飛!”
這只雪鸮白天開始做活躍的活動,一般是從下午三四點鐘開始(每天它開始活動的時間不太一樣,我想是和當天天氣明暗程度有關),見過它在一二百米范圍內的飛行活動,但這個飛行活動,我沒有看到這只雪鸮是為了獵物而出發的,在白天每次觀察的幾個小時中,沒有看到這只雪鸮去捕獵。
據鳥友鞠建國1月9日的觀察,白天7個多小時這只雪鸮都沒有去覓食,只是在大約50米的范圍內,有4次飛行活動,直到下午6點,天色基本暗下來后,它的最后一次飛行才是飛離它白天活動的地方,直接飛到約二百米之外的一棵不大的樹上,開始了它的獵食狀態。
1月9日,天氣晴朗,下午6點后,當天色已暗,雪鸮飛到樹上,捕獵行動將開始,鞠建國攝影
雪鸮喜歡懸停在空中觀察哪里有獵物出沒,可惜這樣的精彩場面難得捕捉了!
雪鸮的視力極其好,是我們人類的1.5倍。它和其他種類的貓頭鷹一樣可以分辨所有的顏色,只是除了紫外線的色素。但是,雪鸮與其他貓頭鷹相比,它們的聽力較差,通常是通過視覺和運動來感知獵物。有實驗表明,雪鸮可以探測到1.6公里以外的獵物。
雪鸮是一種很聰明的鳥類,特別會和大自然環境相適應,比如在繁殖地的北極地區(北緯60°以北,有時甚至下降到北緯55度),它的棲息點是游走的,很少在同一個點或者終身和同一個伴侶繁殖后代;如果當年它們感覺獵物不豐富的話,它們也會放棄繁殖,
當它們在11月或12月首次到達越冬地時,開始它們會四處走動,當找到一個擁有富裕食物的地方,它們才會駐扎下來。像這只雄雪鸮的越冬地就是一個擁有開放的草場和林地的水庫,而且那個長長的由巖石堆積的水庫壩是這只雄雪鸮特別喜歡待的地方(因為雪鸮喜歡待在干燥的地方),另外,水庫還有人類的建筑物,也為這只雄雪鸮找到了一處別人不容易接近的地方,
“白天在這里睡覺好舒服,對我好奇的人很難靠近了!”
我希望它會喜歡這個新的冬季家園,這里是不是和北極苔原的平坦開放有模糊的相似性?歡迎你今后每年冬季都會來到這里度假!盡管我知道你的遷徙規律不太規則,你也不會百分之百地一定在冬季往南遷……不管你如何選擇,我們都會喜歡你,只要你感到安全快樂幸福就好!
雪鸮存在的數量取決于可用食物的數量,現在普遍估計,世界上只有14,000至28,000對成熟的雪鸮,目前全球雪鸮的數量還不到它以前數量的10%,在2017年雪鸮被IUCN列為易受害物種。雪鸮的生存狀態與人為干擾有關,像汽車撞擊、槍擊、高塔和電線撞到、人類設的動物陷阱、飛機鳥擊事故等等未知原因而導致雪鸮受傷和死亡的占了絕大多數。此外,有觀點認為氣候變化可能也是雪鸮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美妙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