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無數人艷羨的「好身材」,正在毀掉成千上萬的女孩


肋骨高高凸起,仿佛快要刺破薄薄的皮膚,后背骨節清晰可見,由于沒有脂肪保護,還留下了長期做仰臥起坐導致的瘀傷;眼神疲憊,膚色蠟黃,身體微微佝僂著……這是20歲的艾倫(Ellen)的樣子,



▲圖片來源:《骨瘦如柴》

擁有藝術天分,對事物有著特殊理解的她,此刻本來應該像眾多同齡人一樣,在大學部里盡情釋放自己的才能,但艾倫卻不得不退學,輾轉于各個醫院和治療中心,因為,她患上了厭食癥,

這是一部關于厭食癥的電影——《骨瘦如柴》(To the Bone)。


▲圖片來源:豆瓣

電影一開始,否認自己有問題、抗拒治療的艾倫再次從治療中心逃跑,但很快,她又被家人帶去見了推崇「意義療法」的貝克醫生。

貝克醫生用一句「我不救那些不想活了的人」,試探了艾倫一直以來營造的保護殼,艾倫接受了這場與生命有關的挑戰,進入了貝克醫生的康復中心,這里有一群和她一樣的厭食癥患者,他們彼此溫暖,互相鼓勵著尋找生活的意義,

對大部分人來說意味著快樂的美食,在厭食癥患者眼里卻是地獄般的噩夢,

他們對自己的體重極度敏感,熟記每一種食物的卡路里含量


▲圖片來源:《骨瘦如柴》

他們拒絕進食,厭惡咀嚼的感覺,艾倫說:「我想到吃東西就恐慌,好像世界要分崩離析似的。」

即使進食,他們也會將食物切得非常小,每一次的吞咽都伴隨著極大的罪惡感,于是他們會吃瀉藥、催吐,來維持自己世界的平衡;


▲圖片來源:《骨瘦如柴》

體重持續下降,他們卻仍然覺得自己「太胖」,因此還會頻繁運動來消耗熱量。

這樣的行為無疑會給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由于缺乏脂肪,厭食癥患者會更容易感覺寒冷,電影中,已經由于體重太輕需要進行鼻飼(將管子從鼻子插進食道,強迫患者進食)的珀爾,即使在室內也一直裹著厚厚的毯子,艾倫的身體為了保溫還長出了長長的體毛,


▲圖片來源:《骨瘦如柴》

月經失調甚至閉經是很容易發生的,懷孕和生育也會受到影響,電影中厭食癥患者梅根就經歷了流產的痛苦過程。

除了折磨身體,抑郁也時常伴隨厭食癥患者,他們中有的甚至有自殘和自殺傾向

后果如此嚴重的病癥,關鍵的治愈點卻是大多數人求之不得的事——「不就是吃嗎?吃一口很難嗎?」相信這是許多人對厭食癥患者的認知,正因如此,他們的掙扎與痛苦才更加不為人理解。

厭食癥其實稱為「神經性厭食癥(anorexia nervosa)」更為準確,因為它除了是一種飲食失調以外,還是一種心理疾病。通過最初的精神戰勝饑餓感,患病者在后期已經形成了下意識的厭食行為,無法自我控制,卡路里的攝取令他們恐慌不安,因此會本能地去避免,


▲圖片來源:《骨瘦如柴》

神經性厭食癥一般分為「限制型」「暴食型」,其中「限制型」的患者占多數,他們往往會故意限制飲食、過度運動,減重至健康水平以下;「暴食型」患者也會限制食物攝入,但同時還會定期暴食或者清除(催吐或服用瀉藥來清除體內的食物),

通常情況下,青春期或成年早期的女性容易患上神經性厭食癥,患病時間極少始于青春期前或者40歲后,男性患病者也很少見,

正如電影展現的,神經性厭食癥會給患者帶來「致命」的后果:心率減慢、血壓低、體溫低,出現脫水和暈厥……最后危及生命,研究表明如果不及時治療,近10%的嚴重神經性厭食癥患者最終會死于此病

那么,為什么會有人患上厭食癥呢?為什么有人對能給人極大滿足感的食物嗤之以鼻?

神經性厭食癥的致病原因至今不明確,它普遍被認為是基因、環境和心理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

在這個時代,追求體格纖細是一種潮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女性的「宿命」。大眾媒介將「瘦」與女性的美麗、成功、有異性吸引力聯系起來,塑造了「瘦」=幸福的社會觀念,而如何才算瘦的定義又相當狹窄,很多女性都被排除在外,


▲圖片來源:《骨瘦如柴》

在如此粗暴的界定下,不符合規定的女性形態被認為是不美的,不瘦的女人就是失敗的、懶惰的。于是,女性被規訓去過度地關注和改變自己的身材,為達到目的甚至不惜傷害自己,

根據一份大陸的研究,50歲以下的男性的體重指數都高于女性,但是在任何一個年齡段,女性都比男性更想減肥。整體來看,14~17歲的少女們是最想減肥的群體,排在第二位的是18~29歲的女性,但是,這些最想減肥的少女的平均體重指數其實剛達到正常水平,其中甚至還有34.8%的少女過瘦,

可以看出,很多女性并不是出于健康的需求去減肥,減肥變成了一種社會和文化現象。

雖然不是所有減肥的人都會患上厭食癥,但這兩類群體的重疊是十分明顯的,都是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女性,一邊剛剛生發出第二性征,一邊準備開始融入社會,這時女性都容易處于一種較為慌亂、對自身感到不確定的狀態,極易受到規則的引導,從而迎合某種畸形的審美,


▲圖片來源:《骨瘦如柴》

另外,厭食癥的產生也與個人成長經歷和性格有關,完美主義者、低自尊人格、心理敏感者,以及過分擔心和懷疑未來的人,被認為更容易患上這種病,

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進食障礙學組副組長李雪霓說:「厭食癥患者普遍都特別敏感,對于挫折的耐受度較低,會盡其所能避免傷害的發生,也只有控制食物的時候,他們才會找到丟失的安全感,」

厭食癥患者要對抗的,絕不僅是擺在面前的一盤食物,而是內心那股自我厭惡的力量。他們將自己的身體異化為他者,因為相較于他人,只有自己的身體是可支配的「弱者」,于是只好從「征服身體」的過程中獲得安全感,

厭食癥的成因還有另一種可能,電影當中也有所提及。盧克和艾倫聊起自己如何患上厭食癥,問她兒時是否被侵犯過,因為不少厭食癥患者都有這樣的經歷,艾倫的回答是:「只是很平常的事,一旦你的胸部開始發育,就像到了捕獵季……


▲圖片來源:《骨瘦如柴》

青春期時,少女開始第二性征的發育,她們的身體正發生著令她們恐慌的變化,這種變化將她們與另一個性別區分開,隨之而來的便是針對身體的凝視,對性和發育的玩笑、捉弄,這讓她們感到不安,于是很可能開始抗拒「女性氣質」,抗拒的方式正是通過饑餓使自己的身材脫離文化定義的女性美感。

「抓胸部、說下流話、夜間跟蹤」讓艾倫覺得可怕,仿佛自己的人格全部消失,只剩下那些彰顯女性身份的器官,她只好通過饑餓隱去那些器官,當胸部和屁股變得平坦時,她反而獲得了一種「自由」「安全」的感覺,

當然,厭食癥的成因并不是單一的,艾倫缺失來自家庭的愛,她本身敏感纖細的性格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厭食癥并不是簡單地強制讓患者吃東西就能解決的。康復中心除了盡可能讓他們進食以延續生命外,做得更多的其實是帶他們找到活下去的意義,

貝克醫生一步步打破艾倫的保護殼,讓她明白建起不讓人靠近的殼子雖然能避免傷害,但也會阻礙她去體驗一切,包括一切好的事物,

當艾倫哭著說「你應該教我如何解決」的時候,貝克卻說:「你知道該怎么做,別再等著生活變得容易,也別指望會有人來救你,你已經足夠堅韌,只要坦然面對殘酷的現實,你將會有美好的人生,」


▲圖片來源:《骨瘦如柴》

最終,被周圍人的溫暖打動,在和家人的和解以及對自我的客觀審視中,艾倫也終于對活著有了一些信心,她緊緊攬住至親之人,并向她們承諾:「我會好起來的。」

并不是每一個試圖減肥的人都會患上厭食癥,它只是一種極端的形式,但這種極端形式足以讓我們警醒,對于女性的病態審美已經造成了很多人進行「盲目減肥」,甚至影響到了身體健康,

對此我們需要認識到,健康永遠是最重要的,脂肪是我們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它能儲能和供能,維持機體生長發育和皮膚正常代謝,千萬不要盲目地排斥它,即使減重也要用科學的辦法;

另外,也許我們還可以避免粗暴地將「瘦」等同于美,而是用更加多元的視角去看待「美」和個體的存在,這樣也許我們都能生活得更加輕松和快樂;

同時,也不應該因為惡的存在,而讓女孩子們害怕發育;

最后,我們對人生的控制感,不應該是只來自于對食物、身材的控制,為了掌控感而走向厭食癥,或許也是走向了一種失控

拿回你自己人生的掌控權吧,不恐懼、不迎合,你本來的樣子就很好,也很美(讓我說多少遍我都不厭其煩)。

點個 在看,告訴更多的姑娘「她們本來的樣子就很美」吧~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參考文獻

[1] 默沙東診療手冊大眾版. 神經性厭食癥[EB/OL]. [2021-01-29]. https:http://www.msdmanuals.com/zh/home/mental-health-disorders/eating-disorders/anorexia-nervosa.

[2] MEDICAL NEWS TODAY. Anorexia nervosa: What you need to know[EB/OL]. (2021-01-17)[2021-01-29]. https: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267432.

[3] 大陸青年報. 從吃不飽飯,到吃不下飯——被卡路里支配的人[EB/OL]. (2019-12-25)[2021-01-29]. http:http://www.xinhuanet.com/local/2019-12/25/c_1125384302.htm.

[4] 黃盈盈, 潘綬銘. 21世紀大陸女性“盲從減肥”的社會文化原因——全國成年總人口的實證分析[EB/OL]. (2015-04-05)[2021-01-29]. www.sex-study.org.

圖片設計: 黃仔 | 責任編輯: 瑞雪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好身材不僅僅是體重

  2. 漂亮臉蛋.身材可以慢慢整好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