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響原創 · 作者|婷婷
“創業的本質是什么?”抖音創作者@大能 當面向得到APP創始人、思維造物董事長羅振宇發出了靈魂拷問。
“一個創業的人或者是做自己事的人,對這個世界最大的貢獻,其實不是那些數字、增長、日活或者市值,是他貢獻了一個畫面感,從你自己想,到說服周邊的人都信,到說服手里有資源的人信,再一點一點地把它施工做出來。”羅振宇由衷地說道,
這是發生在極客公園與抖音聯合推出的以“科技·創造·美好”為主題的“創新大會2021”上的一幕,抖音創作者代表著普通人的視角與好奇心,與科技大佬們直接交鋒,
這也是抖音線上生態場景的一個實體化投射。在抖音平臺上,創作者、專業大咖、用戶正圍繞著“科技”進行越來越豐富的內容生產與更頻繁的多邊交流——“開車能吃蛋黃派嗎”等生活貼士,“冷鏈食品如何處理”等防疫知識點,甚至“如何將骨灰變成一場流星雨”等科技狂想內容大量在平臺上涌現。
打破高冷與艱深的刻板印象,一個有著更強包容性的“科技圈”長在了抖音上,
大眾變得越來越“好奇”了。伴隨著經濟與文明的躍遷,大眾的需求正逐漸向馬斯洛金字塔的上端攀升——而最頂端的需求之一就是對“求知欲”的滿足,
以滿足求知欲為出發點,誕生了諸多產品與平臺,慕課等開放在線課程平臺在校園內的流行,以及2016年左右知識付費風口的爆發,本質上都是大眾求知欲日益加深下的產物。但這兩種模式下,“知識”的供給始終還局限在圈層之內。
伴隨著求知缺口的拉大,“知識”的供給一步步向大眾層面突破。抖音這類開放平臺上演化出的知識生態,真正意義的代表了大眾層面對知識渴求的加深,以及知識內容的“破圈”,
其中率先實現“破圈”的是科技類內容,它一方面來自于大眾對星辰大海、未來世界的向往,一方面又關乎每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大眾對科技知識的好奇與需求,使得抖音平臺上科技內容生態快速成長。根據2020抖音創作者生態報告,僅在過去一年中,科技圈層規模增長了299%,同時有一批頭部創作者已經走向成熟,
例如已經積累了280萬抖音粉絲的“科技袁人袁嵐峰”,袁嵐峰有著諸多標簽,如14歲進入中科大的“天才神童”、23歲獲得博士學位的“頂級學霸”。如今他更多以“科技袁人”的身份投入于線上科普工作,小到“睡覺前別玩行動電話”,大到“火箭如何飛出地球”,都是袁嵐峰近期的抖音短視訊話題,
此外,還有如西安航空學院講師“茍勝老師”、72歲的退休中學教師“向明人黃曾新”、急診科醫師“醫路向前巍子”等,來自于一線的學界、業界專家活躍于抖音平臺之中。
創作者匯集的同時,內容消費者對科技內容也表現出了不小的興趣,抖音平臺上聚焦知識科普的話題活動“dou是知識點”,目前已經積累了450億次播放,在今年1月20日才剛剛上線的#科技大咖100問 話題挑戰賽,吸引了大量跨界創作者對“AI”、“新能源”、“未來行動電話”等話題發問,
數字與現象背后,是科技內容一步步“破圈”的趨勢,在抖音平臺內,本來局限于小圈層的科技行業與大眾實現了直接地交流與溝通,一個包含著專業創作者、優質內容、規模化受眾的開放式的“科技圈”破土而出,
這一直面大眾的“科技圈”的日漸成型,是科技向“普惠”發展的一次邁步。
科技實現“普惠”的一個關鍵,是科技內容“有用”。在疫情期間,科技內容對大眾的“有用性”得到突顯,
“醫路向前巍子”在疫情期間擔任了字節跳動新型肺炎專家顧問,在平臺上向大眾科普疫情知識,破解謠言,他的主職工作是北京大學部第一醫院密云醫院急診科的醫生,在工作之余堅持以新媒體的形式向大眾普及急救知識,
在疫情期間,通過抖音平臺將醫學知識向大眾普及的還有余昌平,作為武漢大學部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專科副主任醫師的他,因感染covid19肺炎而沒有辦法“上前線”,于是他對著鏡頭講述住院與病毒斗爭的經歷,第一次在抖音上發表內容,向大眾講解病理知識,并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不要怕”,
這是科普能帶來的獨特力量,消解困惑,消除焦慮,培養對科學的信任,“醫路向前巍子”就曾經分享說:“在抖音做科普,我想傳遞的不僅是急救知識,更是一種全民健康的意識,”
除了“有用”之外,科技內容的另一個關鍵之處在于“專業”。在網路上充斥著大量劣質資訊的情況下,來自于科技領域專業人士的聲音分外可貴,
這正是袁嵐峰投身科普工作的初衷,在2015年時,一條“量子瞬間傳輸技術重大突破”的消息引爆輿論,而袁嵐峰知道,這在學術上叫作‘多個自由度的量子隱形傳態’,屬于量子資訊領域,
“記者并不理解其中的科學原理,報道不得要領,無怪乎讀者看不懂,以己之昏昏,怎么可能使人昭昭呢?”為此,袁嵐峰創作了一篇解釋這一技術的科普文章,意外獲得了大量關注,并自此開始了“科技袁人”的生涯,
科普的專業性,要求傳播上最大限度減少由中間者造成的誤導,讓科技專業創作者與用戶直接溝通,這也是為何“科技”破圈,會發生于抖音這類可以讓專業大咖直面用戶的公共平臺,
基于此,“科技”不再高冷。在抖音生態內,這樣一個面向大眾的科技圈已經成型,
有些出乎意料地,以分享生活為核心的抖音,逐步成為了大眾獲取知識的一個渠道,甚至演化出一個共同歸屬于科技大咖與普通用戶的“科技圈”,
北京字節跳動CEO張楠在去年的抖音創作者大會上分享說,她曾經希望抖音是“視訊版的百科全書”,后來發現這還是將抖音想小了。“我覺得用任何一個狹義的詞來表達,都是在限制抖音的想象力。”
事實確乎如此。隨著流量池的擴大與用戶需求的多元化,抖音在短視訊框架下能夠承載的內核不斷進化,內容維度更加豐富的同時平臺能力也進一步延伸,打破固化標簽、原有圈層的“科技圈”的誕生,正是抖音生態豐富度與想象力的體現。
本質上來說,諸如“科技圈”的圈層內容的萌芽,是抖音平臺的發展與社會需求碰撞后的一個自然結果。
抖音活躍的流量池,為創作者、消費者的相互觸達提供了平臺條件,截至2020年8月,包括抖音火山版在內,抖音日活躍用戶已突破六億;截至2020年12月,抖音日均視訊搜索次數突破四億,
同時,短視訊這一呈現形式還進一步消解了理解門檻、增強傳播性,短視訊內容短、平、快的特征,賦予了內容獨特的趣味性與節奏感。尤其是對于科技知識等偏復雜、枯燥的專業領域內容,要實現破圈與普及,其呈現形式就必須更加“親民”,
科技內容創作者與大眾消費者溝通橋梁的搭建,以及內容呈現形式的優化,讓大眾日益旺盛的求知需求找到了突破口,激活了原生科技內容的出現,
在原生內容的基礎上,科技內容的爆發與“科技圈”的成型,得益于抖音理解并承擔起了相應的責任。
北京字節跳動平臺責任研究中心劉志毅曾表示,未來,抖音將持續與更多的科研機構、科普專業人士建立合作,對知識傳播內容進行傾斜和扶持,進一步推動“知識普惠”,讓短視訊內容不僅“有趣”,而且“有用”,
以讓短視訊更加“有用”為主線,可以觀察到,扶持科技類創作者、激活相關內容生產成為了抖音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為此,抖音已經開展了一系列以科技為主題的活動。如“我的星辰大海”系列活動,關注大陸火星探測、萬米載人深潛、探月任務等內容,曾在去年11月為661萬抖音用戶帶來了“嫦娥五號”的發射直播;“抖音看世界”系列科普活動,則帶領用戶探索“生命禁區可可西里”、共賞“2020最大滿月”、尋覓“大陸水底奇觀”。此外還有科技創夢大賽、DOU知計劃等針對科技內容創作的激勵計劃。
日前剛剛結束的“創新大會2021”,是抖音建設科技內容生態、打破圈層隔閡的又一次嘗試。
圈層的突破一方面發生在創作者與科技大咖之間。大會上,抖音組織了@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大能、@多余和毛毛姐、@飛行員歐文講故事、@茍勝老師 等各領域抖音創作達人,向360公司董事長&CEO周鴻祎、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 李斌、得到創始人&思維造物董事長羅振宇等科技互聯網圈“大佬”發問,他們提到的很多話題甚至顛覆了我們的認知,如太空挖礦是否會成為人類新起點?城市空中交通,打「飛的」不是夢……
北京字節跳動CEO張楠
對抖音站內各領域的創作者而言,這是一次難能可貴地與科技大咖深度對話的機會,因此,這次大會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屬于創作者的“公開課”,將為創作者們加深思考與認知,提高創作水平提供一定的助力,
此外,抖音還讓用戶同步參與到了討論中來,再一次打破了普通用戶與科技行業的隔閡,抖音提前上線的#科技大咖100問 話題挑戰賽中,高價值問題在大會現場得到了科技大咖的親自解答,此外,大會也通過直播的方式,滿足用戶實時參與,與現場嘉賓一起進行互動與思考的需求,
實現多邊的交流與資訊的流動,是“圈層氛圍”形成的基礎,也是抖音作為大眾化的傳播平臺所具備的能力。
這也是抖音“想象力”的根源,抖音強調對“美好生活”的記錄與豐富,而“美好生活”包含了太多方面,有娛樂的享受、情感的傳遞、知識的豐富、技能的獲取,也包括對未來的思考。
隨著抖音生態豐富度與用戶規模的日益擴大,其逐漸成為了移動互聯網資訊流動的平臺之一,而在資訊流動的過程中,在連接、分享、互動的過程中,抖音產生的價值更加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