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Money | 博時基金:資管大時代下的新征程


作者:陳若焱

編輯:陳慧雋/戴老板

系列:Top Money-No.4

出品:遠川研究所公募研究組

Top Money | 遠川研究所專題

2020年是資管行業爆發的一年,也是資管機構和基金經理頻繁“出圈”的一年,“買什么基金”終于跟“買什么樓盤”一樣,成了普通人茶余飯后的熱議話題,這在大陸資本市場漫長的歷史上,應該也是第一次,

因此,遠川研究所資管線的各個研究組今年將持續推出“Top Money”系列文章,為大家解讀大陸最優秀的一批公募和私募基金,并圍繞歷史、投研、風格、人才等角度,來展示頂級的機構,究竟是怎樣做投資的。

踏入2021年還不到一個月,作為大陸歷史最悠久的公募基金之一,博時基金就接連發行了5只新產品,規模超過300億元,當中由吳渭、陳鵬揚等明星基金經理領銜的產品都成了規模過百億的爆款。

博時基金總部位于深圳,是大陸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管理規模位列行業的前十,但少有人知道的是,博時的發展歷程遠非一帆風順,在過去的幾年里,更是經歷了鳳凰涅槃和浴火重生。

2002年10月,博時旗下的第一只開放式股票基金——“博時價值增長”基金成立,這是大陸基金業第一個把“價值”刻在基金名稱里的開放式基金,也是一只從面世開始,就充滿了傳奇色彩的基金,

在“博時價值增長”推出的2002年,正是A股歷史上士氣最為低落、人心最為渙散的熊市年份之一,股市并沒能映射出9%的大陸GDP增速,上證指數全年跌幅高達17.51%,市場上一片哀鴻遍野,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面對市場低谷博時選擇逆勢而動,大手筆買入汽車、鋼鐵等“五朵金花”,這是大陸公募基金第一次通過長期的、系統的基本面研究,挖掘優質公司并集中火力大舉抄底,

對公司質地的扎實研究,對價值投資的知行合一,最終讓博時一戰成名,

2003年,隨著大陸加入WTO后的經濟持續起飛,汽車、鋼鐵、地產等重資產行業的利潤大幅改善,“五朵金花”成為大陸資本市場歷史上的經典,“博時價值增長”也就此成為2003年的公募基金冠軍。

但對于年輕的博時乃至大陸公募基金業來說,在探尋投資真諦的路上注定要經歷層層淬煉,

2011年,上證綜指全年下跌21.68%,在這個超級熊市之中,公募基金年度冠軍再次花落博時。由夏春管理的博時價值增長混合基金凈值全年下跌7.94%,成為年度抗跌冠軍,但此后,博時就經歷了一次陣痛。

2011-2015年,4年之間,博時換了3任總經理,25位基金經理在這期間離職,夏春、楊銳、鄧曉峰、劉彥春等明星基金經理相繼離開,2014~2015年,博時在全市場規模排名中連續兩年排第12名,陷入了歷史低谷。

2015年7月,當歷任證監會辦公廳副主任、招商局金融集團副總經理的江向陽接任這家成立于1998年的大陸內地首批基金管理公司的總經理職位時,面臨的第一個難題竟然是無人可用,“連研究員都走得差不多了”,

江向陽的首要任務是穩住團隊,然后再造博時,2015年,他和時任董事長張光華搭檔成立新一屆管理團隊,他們銳意求新、團結一致、奮起拼搏的精氣神,極大提升了公司其他員工的士氣和熱情,避免了公司團隊的再次動蕩。

而再造博時,任重道遠。從樹立理念到探索投資模式,從投資流程梳理到團隊架構再造,從個人到部門再到公司,如何把博時重新變成一個科學運轉的體系,在管理規模和社會聲望上“把博時帶回來”,是江向陽必須解決的問題,

江向陽在博時推動改革的第一把刀,指向了債券基金業務

2015年股災爆發,市場一地雞毛,投資者損失慘重,信心全無,與此同時,宏觀經濟持續探底過程中,長期利率中樞下行是大勢所趨,債券長期配置價值凸顯。綜合考慮市場環境和自身因素,江向陽果斷決定,全力發展債券基金業務,

2015年小試牛刀后,博時在2016年迅速鋪開,把債券作為主戰場,Wind數據顯示,2015年博時發行了32只基金,其中有15只為債券型基金,主動權益類基金僅有9只。2016年博時一共發行了79只基金,其中債券型基金多達53只,占比達67%,不僅取得了基金公司規模的突破,還在債券基金方面牢牢建立起護城河,走在了市場的前列,

江向陽在博時推動改革的第二把刀,指向了貨幣基金、中短債基金

2017年開始,在存金寶合作基礎上,博時基金抓住余額寶快速發展的契機,迅速擴大了互聯網貨幣基金的管理規模,2018年上半年,資管新規落地,剛性兌付被打破,幾十萬億的“非標”產品向凈值化、標準化、絕對收益產品轉型勢在必行,大量資金從銀行理財溢出,久期較短、風險較低、流動性較好的中短期債券基金成為較好的“替代品”。此時的博時,已經在債基上處于領先優勢,中短債基金的爆發對其規模擴大無疑是錦上添花。

事實上,江向陽深知,主動權益投資能力是一家基金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之一,因此,他在博時改革的第三把刀,指向了投研體系

在他上任之后,就開始謀劃投研體系的建設,注重投研人員的培養,提出“投研一體化”和“投研四互”(互聯、互通、互信、互促)改革方案,朝著打造一支戰斗力超強投研團隊的目標進發。

在江向陽的領導下,博時頭部基金公司的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他之所以能在公司發展的關鍵時點做出正確的判斷,跟他的經歷密不可分——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的經歷和金融博士的專業背景,讓他對政策有更深的理解和敏銳的洞察,更善于把握行業發展的大方向。

過去的2020年,無疑又是一個基金大年,基金行業管理總規模屢創新高,年底突破了20萬億元,創下大陸公募基金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目前這樣的趨勢還在延續,

面對歷史性機遇,江向陽做好了準備,博時的未來充滿期待,一方面,居民財富的增加催生了巨大的財富管理需求,同時資管新規打破剛兌,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空間巨大。另一方面,經過近幾年的改革,博時在投研體系、投研隊伍、產品線布局、渠道建設等方面都有重要突破,投研實力大幅提升。

他用八個字來形容自己的心態:“心里有數,手上有人”,

接下來,博時將繼續圍繞打造一流資產管理機構的目標,聚焦權益投資和絕對收益投資,同時將服務客戶作為核心能力建設的方向之一,全面對接資管凈值化轉型需求,實現公司的二次騰飛,

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遠川研究所與江向陽進行了一次深度訪談。

在2個多小時的交流中,他詳細闡述了自己對資管行業未來的看法,高屋建瓴,有理有據;同時,他還對博時基金今后如何發展有著清晰的定位和規劃,針對投顧服務缺失等行業痛點問題,他進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以下為訪談全文。

遠川×博時:對話董事長江向陽

時間:2021年1月12日

1. 遠川研究所:目前博時在投研領域的自我定位和價值觀是什么?

江向陽:作為大型機構投資者,我們要發揮專業能力,賺企業盈利增長的錢,而不是市場交易的錢,這樣的投資結果才是可復制的,有保證的,因此,我們堅定地選擇了價值投資。當然,過去博時的強項在周期價值,現在更偏向于價值成長,價值投資不變,基本面投資不變,產業驅動投資不變,但是估值方法要跟上市場變化。

另外,我們要做好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通過構筑一種新的投資理念,一種負責任的價值投資的方法,賺到長期回報的錢,賺到復利的錢,金融的最大價值在于復利。

2. 遠川研究所:博時的投研體系是如何建立的?通過這套方法獲得了哪些成果?

江向陽:基金公司要創造價值,投研能力是核心。博時的投研大概有“七個抓”:一是抓文化,二是抓管理,三是抓平臺協同,推動“投研四互”,四是抓投研一體,持續深化這個改革,五是抓高地,指的是建設投研高地,六是抓人才,主要是培養和引進,七是抓激勵,進一步完善考核和激勵機制,

過去幾年,博時基金改革成果顯著,一方面,通過強化基金經理負責制,形成投研全員深度參與研究的工作機制,投資和研究關系更加緊密,實戰性和投資的科學性明顯提升,投研效率有顯著提高;

另一方面,我們打通了權益內部各風格小組、權益個股研究和固收信用研究、主動和被動投資的協同機制,把整個能量發揮出來,輸出成客戶服務,以達到“1+1>2”的效果。

面對大陸經濟轉型升級這個大趨勢,博時合力打造兩類核心資產的投資優勢:一類是代表大陸經濟競爭力的核心資產,一類是代表經濟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方向的戰略性資產,前瞻性和深度都夠,

過去幾年,博時基金的投研改革可以說初現成果,出來一批業績優秀、風格鮮明的基金,比如在科技成長、新能源、大健康、消費升級和高端裝備這些領域,水平都提升了許多。在固收領域,我們的想法是,在鞏固現有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精耕細作,爭取在各個細分領域也做到最好,

3. 遠川研究所:從您2015年上任博時總經理以來,博時一直在推行“投研一體化改革”以及“投研四互”這兩項改革,為什么要這么做?初心是什么?

江向陽:我們改革有兩個關鍵詞,“投研一體”和“投研四互(互聯、互通、互信、互促)”,投研一體化改革的痛點,主要在于如何組織和協調基金經理和研究員之間相互信任和協作,最終能夠實現投研成果的快速轉換,

當時,我觀察到一個問題,就是“投研兩張皮”,研究和投資嚴重脫節。由于投研深度上沒有形成合力,導致研究轉化為投資的效率很低。另外,固收團隊研究信用債,涉及行業、公司研究;而投資轉債,也涉及到公司研究,但兩者往往是各搞各的,團隊內缺少共享機制。所以我下定決心要解決這個問題,

遠川研究所:您當時是怎么做的呢?

江向陽:把基金經理、投資經理和研究員按照產業賽道劃分,發揮個人特長,研究員重點看基本面,基金經理做研究、看估值、看市場,確定整個股票的推薦和投資策略的應用,為全公司提供投資標的和方法論支持,

按照這種組織形式,我們對每個行業都細分了四級、五級,細分子行業有數百個,基本上是全天候、無死角的覆蓋,就是要第一時間發現投資機會,給內部分享,并迅速轉化為投資成果。

目前,博時投研一體化小組已經是全公司權益投研的基礎支撐平臺和扁平化學習型組織,這幾年博時在醫藥、科技等行業的投資上碩果累累,還有大量新銳基金經理通過挖掘特色品種實現了優異的表現,這就是博時投研一體化改革的直接成效,

“投研四互”最核心的其實是互信互助。互信強調的是團隊意識,博時有200多位投研人員,每一個成員要值得別人信任,同時也要敢于信賴別人。我會定期評估各個方向的投研質量,通過互信建立互助,

實行投研一體之后,我們的產業挖掘和估值定價能力都在大幅提升,可以說是重塑了投資文化,重建了投資信心。更重要的是,我們建立起一支生機勃勃的隊伍,基金經理風格特征鮮明,研究員梯隊培養機制不斷完善,

4. 遠川研究所:除了這兩項改革以外,博時在投研方面未來還有哪些規劃?

江向陽:主動權益基金方面,我們在投資端主要聚焦兩類核心資產:一類是代表大陸經濟競爭力的核心資產,如高端制造、光伏、新能源、消費等;一類是代表大陸轉型升級的創新性資產,代表大陸未來經濟轉型、科技創新的方向,

博時應該努力成為優勢賽道布局的領跑者,我們對醫療、科技、消費升級、高端裝備、智能汽車、新能源、新材料、軍工等優質賽道加大了研究和投資,希望通過專業深入的跟蹤研究,分享企業長期成長帶來的回報,

產品形式上,主動權益基金總體劃分為兩大類:相對收益和絕對收益,其中,相對收益產品又分全市場風格和行業主題風格,絕對收益基金設有絕對收益的考核目標,可滿足不同類型投資者的需求,另外,在被動權益產品方面,我們在寬基ETF上基本實現全覆蓋,后續將加大行業主題類ETF等工具類產品的布局。

我們不僅要求產品線齊全,更加重視產品線的清晰和穩定,最近幾年,我們一直在做一件事:基金經理的風格畫像,基金經理需要有清晰穩定的風格,同時與產品和考核掛鉤,不斷強化、固化,提升基金經理的市場辨識度,從而降低投資者的決策成本。

我們做了這么多,其實就是想讓投資者能夠在博時這個平臺上,可以花更少的時間、更小的成本,買到適合自己的產品,享受到一流的服務,擁有一站式買入基金的最佳體驗。

5. 遠川研究所:聽說博時有一個傳統,每隔兩年,招聘一批應屆生補充到投研團隊,那博時是怎么幫助新人融入團隊,迅速成長的呢?

江向陽:資管行業是人力資本的行業,博時非常重視優秀人才的選拔和培養。以前,我們每兩年招一批,現在是每年都會招。新鮮血液補充進來之后,主要就是做研究員,分為四大類:宏觀、量化、信用和行業研究員。

博時內部有一個入職指導人制度,入職指導人需要提供工作方法、工作流程的指導,幫助新員工熟悉工作,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在實際工作實踐中,潛移默化的讓新員工接受公司文化和制度。

博時各部門都有入職指導人候選庫,每年都會更新。入職指導人要定期與新員工討論工作情況和感受,給他們釋疑解惑,適時消除誤解,闡明公司對其的期待,鼓勵多與直屬領導和周邊同事溝通,闡述工作感受和工作建議。

6. 遠川研究所:據我們了解,博時有一個“10年投資人才培養計劃”。為什么要用這么長的周期去培養人才?具體是如何培養的?

江向陽:我們要求,進入博時之后,需要做4年的研究員,從事產業研究;之后會有一套答辯程式和標準來進行考核。如果合格,可以進入投資體系,擔任基金經理助理。這樣的好處在于,研究員可以學會用投資的眼光來理解研究,可以同時提升基本面和估值兩方面的研究能力。

但是,他們還需要繼續做5~6年的產業研究。這樣,培養周期大概是10年。只有經過長時間的產業研究和投資積累,研究員才有可能成長為一位出色的基金經理。

為什么要這么長的周期?因為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必須對2~3個產業有深度研究和積累,否則可能會不夠扎實,沒有定力,經不起大風大浪。

這套人才培養體系,大大提高了博時投研團隊的穩定性,研究員的發展路徑很清晰,很透明,每一年都能學到新知識,每一年職業成長到哪個階段都有預期,只需要專注于把個人能力提高,靜下心來做研究,自然能更好的留住人才,

7. 遠川研究所:除了“10年投資人才培養計劃”以外,博時還實行“雙通道機制”這一特有的激勵機制,為什么博時會選擇這種激勵機制?

江向陽:所謂“雙通道機制”,就是行政序列與專業序列并行的一種激勵方式。

博時實行的是扁平化管理,管理崗盡量壓縮,但專業序列是完全打開的,基金經理薪酬最高級別可以提到高管層級,只是沒有管理薪酬。首席研究員可以做到部門總經理級別,大部分都可以轉做基金經理。

“雙通道”就是給人才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管理層是有限的,但是對于專業人才,我們也希望他們在專業序列中能夠獲得一個比較好的身份認同,“雙通道機制”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的長處,各得其所,更容易匯聚人才,激發大家的創造性。

如果限制向上通道,行政序列沒那么多行政職位,優秀員工提不上去,就很難留住人才。博時是“六能機制”,干部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考核靠后的部門領導、基金經理會面臨調整,所以每個人都很奮進,

這種方式也可以解決公平問題,博時的年輕人很多,他們要的是公平和職業成就,最重要的是對他們的準確定價以及尊重,博時的文化強調對員工的關懷,不是純粹拿錢買服務,拿錢買服務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8. 遠川研究所:您曾經在演講中也提到“博時基金一直將客戶的利益真正放在心上”,您認為怎樣才能真正貫徹把客戶利益放在心上?

江向陽:過去20多年里,大陸基金行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也積累了一些問題,比如投資者購買基金的體驗不佳等,基金行業要想贏得客戶信任,必須要樹立正確的企業價值觀,堅持對投資者負責,勤勉盡責,為客戶創造價值,長遠來看,客戶、公司、股東、員工四者的利益應該是一致的,

“受人之托、代人理財”是一種誠信責任,易會滿主席在證券基金行業文化建設動員大會上提出,要建設“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行業文化。這也是我們的方針,以客戶為中心展開文化審視和制度設計,不管是產品研發、市場銷售還是投資管理,從前臺、中臺到后臺,從組織推動到考核評價,不斷完善制度和考核機制。

9. 遠川研究所:作為一個機構投資者,您認為博時承擔的社會責任是什么?有哪些領域博時是必須要積極參與的?

江向陽:博時基金一直堅持積極踐行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和ESG投資,這是我們作為一個機構投資者必須承擔的責任。其中,ESG就是投資不止是純粹看經濟利益,還要把環境影響(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三個因素一起納入到投資決策中,

我們認為,在ESG問題上,機構投資者應該積極參與到公司治理體系的改善中,獻計獻策,畢竟企業家精神和價值創造是市場融資的“源頭活水”,機構投資者本身就要注重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ESG投資方面的研究,更好地去服務于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10. 遠川研究所:您能簡單談談對資管行業未來的看法嗎?

江向陽:我對行業未來發展非常樂觀。中長期來看,大陸資管行業發展空間巨大,而目前尚處于戰略機遇期,在未來一段時間出現高速發展的條件已經成熟。

首先,大陸仍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增速較高的國家之一,在大陸經濟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過程中,一些長期優質賽道脫穎而出,投資機會巨大,

而資本市場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市場活力和韌性不斷增強。以注冊制改革為核心的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多層次市場的建設等,不僅改善了上市公司的質量,還提高了市場的活躍度,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被真正激活,

與之相對應的,隨著大陸居民財富持續增長,財富管理的需求增加,而從配置結構上看,居民資產配置正在經歷從不動產為主的非金融資產轉變為金融風險資產的拐點。在這個過程中,具備金融資產風險定價能力的資管機構將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第四,資管新規深刻改變著資管行業,資管產品從“剛兌”向“凈值型”轉型,投資標的從以“非標”為主體逐步轉向以標準化資產為主體,而公募基金是最為成熟的大眾化、凈值型、標準化的投資產品,而且資產管理經驗豐富,制度完善還擁有大量的專業化人才,有條件成為財富管理的重要載體。

另外,機構投資人占比逐步提升,投基金相對于炒股的優勢更加明顯,價值投資逐步成為主流,公募基金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同時,對于公募基金的投資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頭部化效應越來越明顯,近幾年大陸爆款基金頻出,顯示出頭部機構的紅利越來越明顯。

最后,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發展,為財富管理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技術條件,在更好地提升投研效率、風控能力的同時,還可以降低運營成本,為客戶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投資建議和陪伴服務,提升購買和持有體驗。

總體來看,目前資管行業正處于加速發展的窗口期,總量空間巨大,結構亮點紛呈。概括起來是“六個有”:實體經濟有基礎,資本市場有條件,財富管理有需求,政策改革有方向,行業能力有保障,金融科技有突破。

11. 遠川研究所:資管行業發展潛力巨大,那您是如何規劃博時未來的發展藍圖的?下一步突破的重點在哪里?

江向陽:一是“立足長遠、把握當下”。“立足長遠”體現的是視野和格局,找準行業發展方向,堅持價值投資,打造一流資產管理機構的目標不變。“把握當下”體現的是能力和水平,比如說投研能力、創新能力、服務能力,把這些能力落到實處,不留短板和遺憾。

二是要恪守信義義務,堅持和倡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繼續做“投資價值發現者”,積極服務各類客戶。客戶的需求是變化的,我們要順應變化,把投研、技術、平臺、資產配置、市場等等服務全都帶起來,線上線下一起走,實現核心能力的提升,

三是擁抱變化,相信科技,數字化是資管行業未來的基本趨勢,“金融+生態”和“金融+科技”將是未來的主要業態。什么叫數字化?它不只是“搞一個系統,多幾個應用程式”,它其實是技術與商業模式的深度融合,最終實現商業模式的變革。數字是核心,新技術是手段,業務模式變革、客戶體驗和經營效率提升才是目的。

最后就是以人為本。對資管公司來說人才是最大的財富,所以博時一直在搞人才機制,搞評價體系,就是要發揮每個人的能動性,把人才隊伍建起來,這才是公司保持健康運營的動力。博時基金希望成為一家具有領先地位的全能型資管機構。

12. 遠川研究所:博時一直以來都很注重客戶體驗和服務,未來在這一點上有沒有什么規劃?

江向陽:目前基金的銷售主要依靠渠道,服務往往比較缺失,大多是賣完基金服務也就結束了,用戶持有體驗較差,

為此,我們公司專門成立了知識管理中心,計劃配備十多個人,它的主要任務就是投資者陪伴,提供產品咨詢服務和投顧陪伴,另外,我們利用互聯網大力發展線上服務能力,及時解答投資者關心的問題,

我們會把服務客戶當成我們未來核心能力的一個建設方向,現在正著力以“全品種、全陪伴、低成本、低延時、優回報、優服務”為目標,打造平臺、產品、場景三位一體互聯網服務平臺,進一步提高客戶體驗,

13. 遠川研究所:您覺得未來3~5年博時最主要的發展方向是什么?是剛才我們講的服務嗎?

江向陽:我們想成為一個受人信賴的最佳資產管理機構,那么未來3~5年我們就希望在各個方面都采取對標管理體制,提高“軟實力”和“硬實力”,“硬實力”包括規模、業績;“軟實力”包括文化、價值觀、品牌等,我們希望這些方面都能達到行業領先水平,能夠為我們的投資者帶來非常好的回報和體驗。

回報是王道,陪伴最長情,對于這個行業而言,最缺的是優質供給和服務,而不是供給過剩,這一點我們有清醒認識,

14. 遠川研究所:博時未來會將權益投資作為發展重點嗎?還是說各項業務齊頭并進?

江向陽:這個問題問得好,其實這涉及到我們的發展戰略,之前在內部也有過一些討論,我們到底應該走全能型路線還是差異化發展,最后董事會確定了最終方向:打造全能型資產管理機構,

作為老牌基金公司之一,我們的業務形態比較豐富,沒有明顯短板,所以我們還是希望能夠均衡發展。整體上看,我們未來3年主攻的方向,一是聚焦權益投資,提升投研能力;二是聚焦養老金,

15. 遠川研究所:2015年,您在博時最低迷的時候臨危受命出任總經理,您當時面對困境時的心態是怎么樣?您又是做出哪些努力,使得博時最終觸底反彈?

江向陽:心態上,我倒沒有遇到特別困難的階段,初期也還沒有感到心里很慌,特別沒底。這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博時的文化總體還可以,比較友善、團結;第二,博時是一個比較純粹的資管公司,專業性很強,底子不差,

過去五年,博時主要是把握住幾次關鍵發展機會,在業務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從而迅速提升了公司規模排名,重塑了公司品牌形象和行業地位,

首先,輸出債券管理能力,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博時率先看到了銀行需求,立刻對接,為銀行提供債券主動管理服務,從此奠定了我們在固收領域的優勢,

其次,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2017年開始,我們一方面與存金寶合作,另一方面迅速擴大了互聯網貨幣基金的管理規模。在APP、互聯網、直銷銀行、券商互聯網四個方面一起發力,全面提升客戶體驗,基本建立起平臺、產品、場景三位一體的互聯網服務體系。

三是,發展絕對收益投資。隨著資管新規的頒布,傳統銀行、信托幾十萬億元剛兌產品向凈值化、標準化、絕對收益風格產品轉型的趨勢明顯,我們搶占先機,完善絕對收益產品線,目前我們仍有部分拳頭產品處于市場領先水平。

整體上看,我們的業務結構日趨均衡,聚焦權益、固收、指數、貨幣、另類投資、海外等方向,我們主要目標就是“全能型”發展,在ETF、國企改革、養老金、委外管理等方向均衡布局,同時彌補我們以往在科技和成長、數字經濟賽道上的相對不足。

去年,博時的規模排名有所下滑,但是我心里越來越不慌。與2015年相比,現在要好很多,我現在手里有人,心里有數,沒什么好擔心的。2012年保留下來的那批研究員、基金經理,現在全成了公司的骨干。

16. 遠川研究所:您平時喜歡看哪些書?這些書對您的工作是否有幫助?

江向陽:我本科畢業于理工專業,但喜歡文科,上大學部時讀了很多哲學方面的書,包括胡塞爾、波普、康德等,有點難讀,但個人比較感興趣。后來我考大陸政法大學部的研究所,考得比較好,就受益于讀書比較多、比較雜,我是理科出生,數學還不錯,所以考金融博士也比較輕松,

我以前喜歡讀社會學、歷史學、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不過,這幾年太忙,偶爾有時間會讀一點經濟學方面的書。總體上,理工科背景主要教會我精細化數量化的分析方法,多讀人文類的書籍特別是哲學方面的書籍,對管理工作的幫助比較大,因為哲學是研究人性問題,而管理的本質就是管理人性。

我最近在看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的新書《資管大時代》,講述后資管新規時代的市場發展邏輯和監管改革脈絡,對理解當前市場環境有很大的幫助,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