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抱住保姆不放親媽走卻無所謂,錯過依戀期,別怪孩子親不起來


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孩子與父母哪怕是長時間不見面,也隔不斷骨肉親情,但也有人說,自家養孩子仿佛養了個“白眼狼”,明明是親生父母,卻怎么也親不起來。

小孩子與誰親近完全憑天性,這就涉及到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依戀關系的問題,


寶寶抱住保姆不放,“明明我才是親媽呀”

莎莎這幾天心情很不好,對著兩歲的孩子也沒什么耐心,兒子不過是把水倒在了地毯上,莎莎就大聲斥責他:“哭哭哭,就知道哭,阿姨走了也哭,見到我也哭。”


一旁的老公聽出不對勁,忙上去抱起孩子,責怪莎莎不講道理。沒想到幾句話卻讓莎莎炸了毛:“明明我才是親媽呀,結果和誰都比和我強,我罵幾句怎么了?不管什么時候我都是他媽,”

小孩子才兩歲,他能懂什么?兒子嚇得躲在爸爸懷里大哭,老公無奈地搖搖頭,莎莎之所以反應這么強烈,其實也是事出有因,


因為家里事情比較多,從寶寶出生以后,莎莎就請了一個保姆幫忙照顧孩子,自己剛好可以騰出手來忙生意。

保姆把孩子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養成一個機靈可愛的小寶寶,兩人之間的感情自然親厚,可后來莎莎發現,兒子看到保姆甚至比自己這個親媽都要高興幾分。

前兩天,保姆家中有事要辭職,兒子竟然死死地抱著保姆的胳膊,大喊讓她不要走,傷心的樣子讓莎莎這個寶媽十分吃醋,


就在不久前自己同樣是要出遠門,當時的兒子由保姆陪著,全然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看著坐在地上大哭的兒子,莎莎知道,這也不能都怪他,可為什么明明是自己生的親生骨肉,到最后卻和自己不親呢?


父母錯過依戀期,別怪孩子親不起來

我們通常認為和孩子最親密的人一定是母親,由此衍生出許多類似“血濃于水”的說法。


然而心理學家卻發現,嬰兒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的前提并非血緣關系,而是撫養關系,

如果親生母親從來沒有在身邊,而是由他人從一開始就為嬰兒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并給予足夠的安撫,孩子就會從這個人身上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親密感,

換句話說,只要有一個固定的人承擔了作為母親應盡的義務,對嬰兒來說媽媽的角色是任何人都可以替代的。


如果孩子從小就沒有被母親親自撫養,孩子不和媽媽親近也不足為奇,畢竟他沒有從親生母親這里獲得足夠的關愛。

我們之所以認為“母子連心”,只不過是因為絕大多數情況下,撫養孩子的都是媽媽而已。

專家建議,如果想讓孩子和自己更親近,在孩子三歲之前,也一定要盡量由媽媽親自撫養,


盡管此時他沒有記憶,但這卻是依戀關系建立的關鍵時期,如果媽媽錯過依戀期,沒有和孩子建立穩固的依戀關系,勢必會影響之后的親密程度。


不想孩子與自己親近不起來,爸媽一定要避免這三點

作為一個媽媽,經歷了懷胎十月和分娩之痛,卻眼睜睜地看著親生孩子與自己親近不起來,哭鬧著尋求他人懷抱,這種感覺可謂是心如刀割。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媽媽就要有意識地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1. 避免長時間分離


盡管我們提倡由父母親自撫養孩子,但迫于現實原因,一定會有一部分父母無法做到。在孩子上幼稚園之前,父母盡量不要長時間跟孩子分開生活。

當分開時長達到一個月以上,通常會對親密關系造成明顯影響,有時候我們發現分離后再重聚時,孩子重新見到父母后有些認生,實際上就意味著親密關系已經受到影響。


在每次和孩子分開之前,都要提前說明原因,并約定好重聚時間,這樣可以減少分離對孩子的影響,使其獲得更多安全感。

2. 摸索孩子的性格特點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要學著成為合格的父母,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小精靈,他們有自己的心思和想法,

嘗試著摸索孩子的性格特點,與孩子進行磨合,可以讓撫養與教育的過程更加順利,減少更多沖突,


3. 不要吝于承認錯誤

《請回答1988》的臺詞中那一句“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曾引無數人淚目,畢竟人無完人,即便父母在孩子面前具有絕對的權威性,但是人總會犯錯,


一旦我們發現自己做錯了,并且這些錯誤對孩子產生了一定影響時,一定要及時真誠地和孩子道歉,并反思自己的錯誤,不要讓親子之間因小誤會出現隔閡,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松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值得父母深思

  2. 孩子說要抱就抱,七歲的大寶我都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