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今天(1月31日),第一架英國撤僑專機,帶著83名英國人“逃離武漢”,從病毒最先被發現的地方回到安全的大陸,在當時看似是合理的決定,不過一年之后,他們中的有些人只能感嘆世事無常,
2020年發生了許多事,武漢早已從76天封城磨礪中走出,是世界范圍內的“抗疫標桿”,而病毒已經帶走了10萬多英國人的生命,英國也成為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時隔正好一年,英國廣播公司31日采訪首批撤離武漢的英國人馬特·勞(Matt Raw),被困在柴郡郊區一座小房子里的他感慨“要是沒上那架飛機就好了,留在大陸,會更安全、更自由”。
“真希望沒趕上那趟飛機,留在武漢”
馬特和妻子、母親在回英包機上 (圖源:BBC)
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初,馬特已經接受過BBC的采訪,當時武漢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他已經流露出后悔情緒,不過當時他表示“更愿意在英國被隔離,英國的鄰居都很友善,而且‘既來之則安之’。”
去年5月,馬特曾接受英媒采訪表示后悔 (央視新聞截圖)
但時隔大半年再度接受采訪,馬特看到英國現在實施了第四級別的管控措施、即居家隔離,他比之前更加后悔了,
據BBC今日(31日)報道,當馬特收到“撤出武漢”的建議時,他認真思考了許久,起初,英國政府稱只有本國公民才能登機,如果他選擇回家,等于將他的大陸妻子“拋棄”在武漢。最終,他選擇留在大陸。
撤離前夜,馬特甚至將建筑工具放在家門口,因為第二天他要去支援“兩山”醫院的建設。
2月3日,一名疲憊的工人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工地一處正在施工的病房外小憩。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但就在飛機起飛前幾個小時,英國政府突然宣布,持大陸護照的家庭成員也可與配偶等一同登機。
馬特稱,他在凌晨4點看到新聞,然后“把東西胡亂塞進行李箱”,就帶著家人趕往機場,
但時隔一年接受采訪,他稱“要是沒上那架飛機就好了”。
“英國政府騙了我們,他們說可以把我們帶離武漢,‘回到英國,就安全了’,”
“我們要是留在大陸,會更安全、更自由,”馬特表示,“他們處置疫情迅速而高效,且封鎖了城市,這是正確的。”
與馬特坐同一架飛機回英的倫敦市民段麗萍(音譯)回憶道,“那趟航班讓人神經緊繃。”
“兩個英國人因為體溫過高,無法登機,飛機上沒有一個人講話,只能聽見孩子的哭聲,我盡量坐得離別人遠一點,全程戴好口罩,”
乘坐回應包機前的安檢和機艙座椅上配發的口罩 (圖源:BBC)
武漢封城時,她正好在春節期間回鄉探親,飛機降落倫敦僅兩天前,英國確認了首位確診covid19肺炎的患者,但據段麗萍稱,機場沒有人佩戴防護設備,
“我跟他們說,‘退后,我們從武漢回來的’,但沒人在乎,”段麗萍表示。
回到英國后,馬特和家人住進了納茨福德(英國柴郡的一個小鎮)的新居,但馬特稱,他立即就遇到了一個問題——網路暴力,
有網民認為,是第一架撤僑包機將covid19病毒帶到英國。馬特表示,直到今天,還有人在網上指責他。
“真的有人這么想,我很心痛。我們能做的都做了,去年我們只出了一次門,”馬特稱,
馬特表示,他仍然在后悔做出登機的決定,
“在武漢,蝸居在一間小公寓兩三個月里是不舒服,但是他們擊敗了病毒,生活恢復了正常,”馬特說,“我真希望當時(沒有去趕飛機,而是)睡醒了去幫助建設那座(火神山)醫院,”
“現在,我們住在柴郡郊區的一座小房子里,有一個小魚缸作伴,但我們被困在這里了,像座監獄一樣。”
武漢封城期間,除了英國,美國也派出包機撤僑,在從武漢歸國半年后,在湖北長大的8歲美國女童赫敏卻在去年8月不幸染上covid19肺炎,父親、阿公、阿么也一齊“中招”,一家人的經歷讓人唏噓。
赫敏和母親在趕往武漢機場的路上 (圖源:華爾街日報)
距離武漢封城已經過去一年,一場疫情,深刻改變了許許多多大陸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讓某些標榜“民主自由”的西方國家體制和思維方式中的脆弱性暴露無遺。
一年之后,盡管自己的國家仍然“深陷泥潭”,但BBC又推出一系列“重返武漢”的視訊報道,其中不乏一些“陰陽怪氣”的旁白與編排。
給一座10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按下停止鍵,武漢做出巨大的犧牲,有效延緩了疫情的擴散,讓人感慨的是,這座城市先是被“污名化”,后來又被外媒認為是大陸政府“政治宣傳”的“窗口”,還沒有在國際上得到她應有的感激與尊重,但這不妨礙笑容回到武漢市民的臉上,再順便給BBC背后的西方人從另一個維度解釋什么叫“自由”,
BBC武漢街頭采訪 視訊截圖GIF
來源:觀察者網 文:鞠峰
不是想留就能留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