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鳳來樓被燒的青天秘籍中只寫了一個字!

文/冰揚波

九品芝麻官中

包龍星逃命前

得到家傳的青天秘籍



打開一看

你給翻譯翻譯?


包大人沒看懂

很快被燒了


最終他得到了秘籍

就一個字“騙”


不信

我們用事實說話

01

前秦時,冀州(今大約山西、河南、河北,古代九州之一)。

是時,苻融為冀州牧。

這日傍晚,一老太太在路上遭賊搶劫。

賊人剛走,她不甘被搶、扯著嗓子一聲驚呼:“快來人,抓賊呀!”

一過路人聞聲追趕,嗖嗖,幾步便躥上前去,將蟊賊揪住,

不想,此蟊賊反咬一口,誣賴這過路人是賊,兩人撕撕把把,皆說對方為賊,

是時,暮色四合,光線不明,老太太眼神不好也分不清到底誰是賊。

于是,眾人將兩人一起扭送到州府,

苻融了解情況后,呵呵一笑:“這事簡單,是騾子是馬,拉出去溜一溜!”

如此斷案,整啥幺蛾子?

眾人無不疑惑。

“看好了,你倆誰先跑出前面鳳陽門,誰就不是賊。預備,跑!”說罷,苻融一聲令下,兩人立即開跑。

瞧,真跑,絕非玩笑,有趣吧。

說話間,那過路人已率先沖出城門,

不久,兩人回到起點,苻融對已累得呼呲帶喘的落后者一聲厲喝:“你就是那小蟊賊,還想誣賴別人。”

唉,蟊賊一聲長嘆,遂低頭認罪,

就這么定了?

這也太草率了點吧,

見眾人仍是一頭霧水,苻融忙作解釋:

“其實,這道理很簡單:作賊心虛, 東西一搶到手,必然拼命奔跑,他先跑反被后來者追上,可見其必不善跑,”

原來如此。

出處:《晉書·苻融傳》

前秦苻融,為冀州牧。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賊,路人為逐擒之,賊反誣路人,時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見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鳳陽門者非賊,”既而還入,融正色謂后出者曰:“汝真賊也,何誣人乎!”賊遂服罪。蓋以賊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賊也,


02

后周,柳慶做雍州別駕時,境內盜匪猖獗。

這不,城中富商胡家又遭搶劫,

對此,長官甚是惱火:“如期,再破不了案,都特么回家賣紅薯去!”

俗話說,大官一聲吼,小吏跑斷腿,

于是,三班衙役齊出動,拉網式排查,地毯式搜索,就差挖地三尺…

結果,嫌犯抓了不少,胡家左鄰右舍、老親古鄰多被抓進大牢,實則連個賊毛也沒抓到,

不過,殺良冒功,湊數交差而已。

至此,長官也素手無策,

然鵝,別駕柳慶認為此次涉案人犯眾多,應是一群烏合之眾所為,彼此交情不深,互相猜忌,若從其內部入手或許大有可為…

長官搖頭不止,唉聲嘆氣:“唉,賊不知所蹤,為之奈何?”

柳慶近前,與其耳語道:“只需如此這般 ,這般…”

翌日,不知何人把一封匿名信貼在衙門口,引來無數圍觀者,

是時,柳慶恰好經過,近前一看,其內容如下:“我等一起搶劫胡家,然同伙魚龍混雜,深恐日后事泄遭嚴懲,今欲投案自首,不知可否從輕發落…”

柳慶看后,忙入衙向長官稟報,

少頃,柳慶便以官府名義張貼了一張自首免罪的告示,及時對其訴求予以答復。

瞧,這政府辦事效率,快捷,實效,絕不磨嘰,

于是,此事兒在城中瘋傳,沸沸揚揚…

兩天后,廣陽王欣家一仆人,當眾人之面自行捆綁,到衙門自首請罪。

后,順著這根藤兒,一通摸瓜,其余黨盡皆捕獲,一網打盡。

其實,前匿名信也是柳慶所為,實乃攻心之計耳。

出處:《北史·柳蚪傳》

后周柳慶,領雍州別駕。有胡家被劫,郡縣按察,莫知賊處,鄰近被囚者甚眾。慶以賊是烏合,可以詐求之,乃作匿名書,榜官府門曰:“我等共劫胡家,徒旅混雜,終恐泄露,今欲首服,懼不免誅。若聽先首免罪,便欲來告,”慶乃復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廣陵王欣家奴面縛自告牒下,因此盡獲黨與,


03

唐時,懷州河內縣(今河南沁陽)有一人叫董行成,

據說,這老董有一特長:善察盜,

說的直白點,雞鳴狗盜之徒,他是一瞅一個準,沒跑。

若再直白點,即使是一只蚊子從眼前飛過,他也能認出公母來,絕對火眼金睛。

雖然,關于老董的任職履歷,書中無載,

不過,據此推測他應是衙門里專司刑獄緝盜之職一小吏,

至此,有瓜眾不免質疑,吹牛吧,

絕非胡謅八扯。

不信,且看,

這日清晨,老董剛吃過兩碗豆花,三個炊餅,正在街上溜達,消消食,

眼前,過往行人不多,偶有二三小販,有些冷清…

正溜達著,老董突然眼前一亮,有情況。

啥情況?

是時,街邊有一騎驢男子,從河陽長店方向過來,驢馱一大布袋東西,正疾步前行,

不就一驢友嗎?有啥好大驚小怪的。

當然,這是你的看法,

瞧,人家老董幾步追上前去,對他一聲大喝,如雷貫耳:“站住,你個小蟊賊!”

有熱鬧看了,立時有人過來圍觀。

只見那騎驢男子在老董一聲斷喝之下,忙滾下驢背,磕頭如搗蒜:“請大人開恩,小人只是一時鬼迷心竅,讓豬油蒙了心…”

乖乖,這男子還真是一蟊賊呀!

原來,這蟊賊昨夜在長店偷了一袋東西,順手牽羊,不,牽一頭驢代步,不想在此被老董捉了個正著。

這賊正嘚啵時,失主隨后趕到,認出了是他的驢子和失物,對老董自是千恩萬謝,

這簡直像在演戲,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這老董不會是神仙吧?

非也。

事先有人給他遞過話?

亦非也,

諸如此類,疑問者多也,

這不,現場已有人直接探問:“老董,你咋一眼就能看出他是一蟊賊?”

老董呵呵一笑,道出其中奧秘:“此驢行急而汗,非長行人也。見人即引驢遠過,怯也,”

說,這驢走得如此之急,且流汗不止,說明騎驢人急著趕路;他見人便躲得遠遠的,有意躲閃,此乃做賊心虛,怕人發覺,

嘿嘿,老董沒啥火眼金睛,不過善于觀察而已。

出處:《疑獄集》

唐懷州河內縣董行成善察盜。有人從河陽長店盜一驢并囊袋,天欲曉,至懷州。行成市中見之,叱曰:“彼賊住!”盜下驢,即承伏。少頃,驢主尋蹤至,或問何以知之,曰:“此驢行急而汗,非長行也;見人即引驢遠過,怯也。是故知其為盜也。”


04

北宋,有一牛案與包拯有關。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北宋名臣,以善斷案名揚后世,

坊間有言,“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即盛贊其公正廉潔,鐵面無私。

初,包公為揚州天長縣令,

是日,有一樸實老漢眼淚巴擦來縣衙告狀,家里耕牛的舌頭讓人割掉了。

包公聽了,臉色立黑:啥,口條沒了?誰這么缺德帶冒煙啊,必須嚴懲。

于是,“拯密諭令歸屠其牛而鬻之。”

瞧,此密諭者,或低聲細語,或耳語遞話,絕非扯大嗓門、吵吵巴火的。

包公到底要老漢干啥呢?

老丈,回去把牛宰了,賣肉,多少也能換點銀子。

如此處理,老漢自是不滿意,可牛沒了舌頭,吃不了草,早晚也得餓死,

無奈之下,老漢只好揮淚斬殺耕牛,上街賣肉…

不想,老漢竟遭人檢舉揭發:“大人,不得了啦,有人私自殺牛…”

趁這貨正打小報告之際,咱插一嘴,

舊時歷朝歷代,私殺耕牛,皆犯法,

且看,《宋刑統》有明文規定:“諸故殺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殺牛馬者,徒一年,”

至于,水泊梁山上108條好漢大塊吃牛肉,乃小說家之語,不可當真,

閑話少敘,書歸正傳。

此時,這貨正等著領賞呢,

不想,包公抽冷子一聲厲呵:“你個刁民,割人家牛舌,又反誣其犯法,還不從實招來!”

至此,看明白了吧,此乃包公引蛇出洞之計。

“大人,小人知罪,愿打愿罰,還大人請從輕發落!”

這貨神色立變,心知中計,可為時已晚,忙伏地叩頭討饒不止…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