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局一:股價崩盤。這是最常見的結局,因為市場流動性是有限的,不可能承受過高價格的股票交易,所以到了某個點位就會因流動性枯竭而崩盤。
結局二:交易所死機。這個情況這幾天已經發生過好幾次了,畢竟整個股市的交易量大了不少,處理不過來死機是很正常的,但在29日這天可能會引起大恐慌導致大盤熔斷。
結局三:GME股價創新高。在臺北時間接近晚上12點的時候,股價還保持在330左右,估計還是有一定的流動性支撐,這可能真的會導致多家對沖基金爆倉。而這個結果絕對不會只影響一只股票,而是整個股市都會出現明顯影響,同時可能會有好一些中小銀行會陪藏,后續還會有什么毛病誰都說不好。
結局四:由美國政府出面新成立一家不良資產處置公司全盤收購GME,然后把股票借給這些對沖基金用來平穩交割。這種方法最妥當,股價會盡可能地被炒高,同時又避免了對沖基金爆倉所引發的連鎖反應,但代價是所有債務全記到政府財政赤字上。這種方法在大陸已經很成熟了,但不知道美國要走什么程式才能實現,在一天時間內能走完程式的可能性很低。
結局五:證券經紀公司先發破產。Robinhood的交易墊資問題已經公開了,全美國這么大的量真的很難說會不會湊不齊,所以這是最小概率的。如果這些經紀公司先發破產了,那么它的業務會受多影響是說好的,但基本上短時間內它的客戶肯定無法交易,這可能引發大規模的恐慌,導致大盤崩盤。
對于GME這家公司來說,這次的事件估計是要成為滅頂之災了,因為這么高的股價是不可能持續的,肯定要往下掉,誰接盤誰倒大霉。而傳聞中的發新股也應該是要走資訊公示流程的,這需要一些時間,估計還沒等到發這股價就已經掉光了。股價劇烈波動會對董事會結構造成嚴重沖擊,必定會影響到本來就不怎么好的經營狀況,而且以后想融資也會因為這次事件而變得更難,所以倒閉的可能性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