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殘酷,但是是正確的。
普京講的那個故事里,小男孩用武器換了手表,他父親教育他:
“這手表真漂亮,等到一伙匪徒進來了把你爸媽殺了,再去欺負你和你姐姐,你可以把表拿出來告訴他們現在是莫斯科晚上12點。”
這就是俄羅斯的心理。
也是極為正確的心理。
因為我們再有智慧,變成了如何發達繁榮的文明,國際實際上還是叢林法則。
你弱小又有資源,那強國有一萬種理由把你變成化學武器研究者,核彈制造者,威脅地區安全者,獨裁者,污染環境者,將你除之而后快。
蘇聯剛成立的時候,真正的群狼環繞,為了扼殺這個紅色政權,從英法到捷克波蘭這樣的國家都出了干涉軍,經濟政治上也是圍追堵截。
蘇聯前期不去搞工業化怎么保存自己?
很多工人農民士兵為國家犧牲,什么是為國家犧牲?就是一部分國民為了另一部分國民犧牲。
談談我們自己可能更好理解。
我們的開局形勢比蘇聯開局強一點,但是工業底子比蘇聯起步差太多,新大陸剛成立蘇聯是對我們有極大的援助的,這個極大是幾乎用技術和硬件支持直接把我們從一個剛剛結束戰爭的農業國拔生成了工業國。
就這樣,我們還是拼了命和美國等聯合國軍打了一場北韓戰爭,才算真正站穩腳跟。
想想吧,我們國家直到90年代,農業才保證全國人吃飽,但那之前我們拿什么去實現工業化,拿什么去建設國防?
就是靠著農業補貼工業啊,說白了就是一代農民吃了三代人的苦保衛了這個國家,他們不是戰士?他們就是戰士。
年紀大一點的想想交公糧的時候。
有些城里人總是看不起農村人,可是直到現在,大陸真正的根基就在農村。
扯遠了,蘇聯并不是犧牲農業,他是以莫斯科為中心,可以犧牲其他的加盟國,比如烏克蘭大饑荒,這也是烏克蘭最后對蘇聯離心離德的歷史原因之一。
效果也看出來了,二戰中,已經完成了兩個五年計劃的蘇聯成了歐洲最大工業國,在被納粹德國占領了主要糧倉的烏克蘭等地,但是憑借著工業能力和戰時經濟,蘇聯依然艱難的反推了回去,這就提現了戰時工業的重要性。
不過這也為蘇聯解體埋下了伏筆:蘇聯這一套工農業發展方式其實是為了戰爭和面臨災難時而生的,卻在和平時過于僵化,所以最終堡壘自己崩潰了。
最后蘇聯不得不用步槍看時間
不管什么政策,有利就有其弊,不能以其弊端而忽視否定其有利的一面,更不能只看到好處而忽視弊端
開始集中資源發展重工業是沒錯的
經濟發展沒有對錯,只有利弊
我看到一篇文章挺有意思蘇聯為什么會這么做
二戰中蘇聯損失了幾乎整整一代青壯年男性勞力,導致社會無法變革。
開始正確,后來應調整
結合當時的環境是正確的,就像如果我們沒有發展核武器,你猜現在怎么樣
好像普京這個蘇維埃政委不欺負俄羅斯人民一樣
物極必反,當時蘇聯發展重工業是十分正確的,但是隨著形勢的變化就應該做隨時的調整 ,畸形發展對國家不利,這也是后來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協調可持續發展和保障民生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