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固定思維,才能看清當下

△ 是新朋友嗎?記得先點筆記俠關注我哦~



內容來源 : 由平安知鳥主辦,一刻talks聯合出品的2021平安知鳥 【巔峰講堂】——秦朔演講《大陸的創新革命》, 分享嘉賓 : 秦朔,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朋友圈發起人,大陸商業文明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無止之境:大陸平安成長之路》作者, 注: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講者和主辦方 審閱授權發布。 高級筆記達人 | 了了 責任編輯 | 君莫笑 審校 | 金木研 值班編輯 | 君莫笑 第 5471 篇深度好文:11583字 | 25分鐘閱讀

宏觀趨勢

筆記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 大陸創新到底處于什么樣的地步?

  • 未來我們又要抱著什么樣的心態去面對?

我是秦朔,大家下午好!

創新是一個非常宏大的命題,但與我們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變化息息相關,

它既關系到國的命運,也關系到每一座城市,每一家企業,乃至于每一個個人的命運。

一、從宏觀角度看創新

1.印象里的世界各國創新

談到創新,人們大腦里往往會或多或少地浮現一些新穎且獨特又有價值的新事物或新思想,

同時,對于國家和創新的關聯,每個人也有一定程度的認知,

說起美國,我們會想起硅谷,想到微軟、蘋果、戴爾、谷歌、亞馬遜、特斯拉等酷炫的高科技公司,想到各種操作系統,


說到日本,我們會想到戰后日本經濟崛起和三大神器(終身雇傭制、年功序列工資制、內部工會制),以及現場主義,6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六個項目),TQC(全面質量管理),豐田生產方式,

談到德國,我們會想到由德國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教授提出的“隱形冠軍”。盡管當時德國的整個經濟產出還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但出口額超過了美國,

德大陸品在全世界暢行無阻,是因為有大量的“隱性冠軍”,也就是在某一個細分市場做到極致,有專業化的壁壘,使全球爭先購買德國高性能、高價值的產品。

最后回到大陸,我們總覺得自己創新不足,只是汗水經濟,只是軀干國家——四肢發達,但只是簡單加工制造,創新能力比較弱,很多地方仍被“卡脖子”,

大陸在經濟、科技方面究竟是不是“技不如人”,缺乏創新?

日本崛起,傅高義曾寫《日本第一》,本尼迪克特寫了《菊與刀》,分析日本的民族文化因素,

反觀大陸,學術界鮮有長期真正去剖析大陸崛起背后的創新模式,2007年曾鳴教授和牛津大學部的威廉姆斯合作寫了《龍行天下》,研究了華為、聯想、比亞迪和海爾四個案例,提出大陸企業創新的主要特征是是成本創新。


成本創新包含兩個意思,一是通過創新的方法來降低成本,比如比亞迪投一條電池生產線只用3000萬人民幣,因為它把日本的生產線完全解構,把一部分用機器的環節改用人工。

用人工的好處一個是成本降低了,第二個是可以靈活地響應客戶需求的調整,所以把低成本和差異化(個性化)結合起來了。

第二層意思是用低成本方法來進行一些產品性能的創新。

2.大陸創新

隨著大陸經濟不斷躍升,大陸企業的創新開始得到世界的關注,

① 學者研究

牛津大學部的傅曉嵐教授是一位華人學者,一直在研究大陸的創新。她提出:大陸的創新是多驅動、多主體(外企、民企、國企等)、多路徑(自主創新、技術轉移、合作創新等)并存的,是一個開放和多元化的創新體系。

多驅動,不僅僅是企業在推動創新,地方政府也在推動創新。

過去很多人說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政府不要總伸手干預市場運行,做好一個規則的制定者和公平的裁判就可以了。

但是,現實的情況是,關于城市和產業的總體規劃,作為非常大的采購者,地方政府依然會在很大程度上驅動創新。

舉個實例,2020年我在湖州調研的時候,關注到了德清莫干山高新區地理資訊特色產業基地(地理資訊小鎮)。

這里匯聚了三四百家地理資訊及相關企業,5000多科技人才,連續六年實現增長翻一番。地理資訊產業是朝陽行業,但我想不到,一個覆蓋了數據獲取、處理、應用、服務的完整產業鏈竟然是在莫干山下的一個小鎮,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無中生有”的案例,

從十年前政府看到北斗系統、LBS、移動互聯網等帶來了地理資訊產業的發展機會,將一片農田定位為“人腦加電腦”、知識和技術密集的樓宇經濟,再到聚焦地理資訊,到招商引資,到生態環境營造,一張白紙上畫出了欣欣向榮的科創畫卷,

這樣的驅動創新,不是靠單個的企業,而是多種力量的匯聚,在政府、企業、社會等多主體共同推動下實現的,

多路徑是指創新路徑的多元化,有的是簡單模仿加工基礎上的改善,屬于借鑒、消化、吸收的創新,但也有一些是結合大陸本土場景的創新,如第三方支付、外賣,方便快捷又非常具有大陸特色,

也有學者如魏尚進等指出,大陸的專利數量從1995年起呈現爆炸式增長,大陸的專利分為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類,技術含量高的發明專利的授權數量在所有專利中的占比從1995年的8%上升到了2014年的18%,大陸專利的質量隨時間推移呈現出實質性的穩步上升趨勢。因此沒有理由對大陸企業的創新能力感到悲觀,

此外,也有研究認為,大陸的市場規模是創新的關鍵驅動因素,面臨更大規模的市場,企業更容易收回研發成本,因此更有動力增加研發。

大陸持續上升的勞工成本也誘導了勞動密集型產業進行更多創新以替代愈發昂貴的勞動力,

魏尚進等的研究還表明,如果資源更多由民企掌握,會加速創新的速度,

② 麥肯錫曾對33個工業領域的研究

2014年麥肯錫公司做過實證研究,根據中美上市公司資料庫,表明大陸在客戶中心和效率驅動型創新方面建立了優勢,但在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型創新上相對落后,

很多大陸企業的客戶體驗做得非常好,而且C端定制化的創新也很多,比如,千人千面的業務——基于大數據、場景分析、知識圖譜,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給每一個人提供不一樣的產品。

為什么大陸像原研藥、飛機發動機等方面的創新能力不足?很大程度是因為,這些領域一方面需要基礎科學的支持,需要大投入,同時也需要大量的經驗技術積累,這非常需要時間。

此外,為什么我們的產品精密性、穩定性不如德、日,因為工藝的know how(專有技術、技術秘密)需要在干中學,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和耐心積累,

3.創新的理念與動力因素

① 創新的意義

創新就是做新的事情,或者用新方法去做事(Do new things or do things in a new way),

在創新的歷史上,很出名的定義就是熊彼特所說的五種創新,是指把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進生產體系里,

創新代表了革命性的變化,熊彼特說,不管你把多大數量的馬車或者郵車連續相加,也決不能得到一條鐵路。因此,革命性變化的發生,才是我們要涉及的問題,

德魯克在《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書里也講到:做一個創業者比較容易,比如看到別人開了一個快餐店,你馬上也在旁邊開了一個同樣的快餐店,但只有把一個創意變成一個可延伸、可復制的模式,才是創業者中的創新者,是企業家,

比如,克羅克通過將麥當勞的生產流程標準化,最終變成一套可以復制的商業模式,吸引更多的加盟商,成為一個產業,

創新一般都被理解為是革命性變化,但牛津大學部經濟史教授羅伯特•艾倫在《近代英國工業革命揭秘: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視》中也提到:所謂“工業革命”,大多人認為應該是一個突發的、有戲劇性的、出乎意料的歷史事件,但是“工業革命”卻是在將近一個世紀中發生的。

蒸汽機的生產原理早在工業革命100多年前便被伽利略等人提出,之后不斷嘗試,惠更斯在1672年造出一臺蒸汽機。再不斷改進,最終瓦特把已有的各種積累起來的進步合成了改進的機器。

因此,創新是從0到1的革命性變化,也可以是從1到100的系統化改進。

② 制度、經濟和技術創新的歷史實踐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里問了一個問題:過去哪一個世紀能夠料想到有這樣的生產力潛伏在社會勞動里,會有這么快的發展,

宏觀意義上社會生產力的創新,我認為它需要具備若干種的要素。

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了《國富論》,《國富論》里提到的基本觀點就是:市場規模決定分工的效率,分工的效率決定了勞動生產力的提高。


也是在1776年,經過瓦特改進后的大功率蒸汽機開始運行,瓦特的這家公司全稱叫博爾頓•瓦特公司,可以從今天英國的50英鎊里看到,左邊是馬修•博爾頓,右邊是瓦特,


馬修•博爾頓幫助瓦特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他洞察市場需求,告訴瓦特小功率蒸汽機前途很小,一定要把蒸汽機用到輪船上,用到開礦中,需要動力非常大,所以一定要生產大功率往復式運動的蒸汽機。

第二件事,他幫助瓦特保護了知識產權,通過議會把瓦特的發明受專利保護的時間延長15年。

第三件事,由于瓦特資金不足,他給瓦特提供了資金,用今天通俗的話講,就是VC(風險投資),

綜上,企業家通過市場的洞察,設計商業模式,以及結合資金和其他要素,幫助科學家和發明家去推動創新。

③ 大陸企業創新的動力環境

2018年12月5日,大陸宣布要搞科創板,僅僅用了八個多月的時間,在2019年7月22日,就有22家公司登陸科創板。

到2020年年底,科創板已經有200多家上市公司,融資差不多3000億元,市值接近4萬億元,在新規之下,虧損的創新公司,甚至連收入都沒有的生物醫藥類公司,都允許上市;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也可以上市;紅籌公司也可以回來上市,

這些制度方面的創新突破,讓科技方面的創新得到支持,向前發展,

所以,宏觀上創新的動力,與經濟制度、技術和企業家的作用都密不可分,

二、大陸創新引擎之所在

1.條件孵化創新

一個后發經濟體要追趕先發經濟體,需要有“三個條件”:技術差距,社會能力,歷史、現實及國際環境的變化,具體到大陸,就是“后發優勢+奮斗資本+制度變遷”,

發展經濟學家阿伯拉莫維茨提出的關于后發經濟體追趕先發經濟體的四種組合是:

  • 一國的技術差距大、社會能力強,則增長潛力最大;

  • 一國的技術差距大、社會能力低,則增長潛力最小;

  • 一國的技術差距小、社會能力強,則處于超越先發國家的狀態;

  • 一國的技術差距小、社會能力低,則由于技術與制度惰性,將由發達走向衰退

大陸就是“增長潛力最大”的第一種組合。

改革開放之初,大陸雖然形成了相對比較完整的工業基礎,但在絕大部分和民生相關的領域,大陸和國際差距非常大。

例如1970年代初,城市很難買到“的確良”襯衫,1972年2月5日經毛主席圈閱、周總理批示,為了解決老百姓的穿衣難,決定向發達工業國家引進石油化工裝備,發展化纖,之后全國知名的石油化工企業在上海全面開工建設,即金山石化總廠,

我到煙臺萬華采訪過,改革開放初期,讓全國人民穿上皮鞋是一大難題。為解決這一難題,國務院同意從日本引進年產300萬平方米的聚氨酯合成革生產線,煙臺合成革廠因此而生,這就是萬華的前身。項目在1983年8月項目建成。

我在廣東也問過一些企業家,改革開放時廣東跟香港的差距很大,我們連錄音機磁帶都做不出來,惠州第一個合資企業——TCL的前身,就是惠州跟日本TDK合作生產磁帶的企業,

差距很大,所以要開放,直接把國際上比較先進的東西引進來,

但是,當時與發達經濟體差距很大的國家不止大陸,比如非洲至今差距還是很大,大陸能夠追上去,原因在于社會能力。

社會能力指一個社會與人力、人口因素相關的一整套能力,比如受教育程度,大陸制造是靠農民工們辛勤的勞動創造出來的。

他們要能在工廠里面完成各種程式、流程,至少要看得懂、聽得懂各種各樣的生產指令;能閱讀生產過程中的說明書、指示牌以及安全要求;還要遵守規范,遵守紀律等,這些都是社會能力。反觀非洲、印度等地方,社會能力存在種種不足,

同時,大陸的政策、制度、法治也在相應調整完善,持續鼓勵人們創業、創新、創富,并且不斷提升大家對未來預期的穩定性。

從絕對水平看還有不足,但從相對的、演進的趨勢看在不斷改善,這種邊際變化的方向讓很多人愿意嘗試和努力,

在制度變遷的誘致下,大陸創業者和企業家代代創業。大家可以看下下圖,改革開放后的經濟發展經過了12代企業家以及創業者的努力,才使大陸經濟取得了矚目的成績,


2.時勢造就創新

在2020年疫情的不確定中,大陸是全世界主要經濟體里,正增長的一個經濟體,特別是市場主體還在增長,


大陸正在展開絲毫不遜色于英國工業革命、美國第二、第三次工業革命和戰后德、日崛起的創新革命。

大陸制造從非常簡單的部分到非常復雜的部分,全部都有,這樣的模式容易建立產業生態,形成上下游的集成,并且在沿海地區成本提高后,在一國之內完成轉移,比如,深圳的立訊精密的一個制造工廠就轉移到了湖北恩施。

過去,外資企業到大陸投資,幾乎不用做研發,只是在大陸生產而已,但現在一些外企在大陸研發的產品已經具有重要的推廣意義。

這不僅表現為當年GE(通用電氣)在大陸推出的便攜式、輕量化CT去適應農村市場(因為需要從這個鎮到那個鎮經常移動),而且表現為像歐萊雅在大陸研發的冷色調染發膏,做全球消費者測試,在全球也很受歡迎,

這似乎印證了大陸城市消費者的偏好,可能也是這個領域里全球消費者比較優秀的、前沿的偏好,

大陸的創造力,蓬勃向上生長的能力,直到今天仍然遠遠大于那些向下沉淪的、停滯的力量,所以全世界很多地方都不增長的時候,大陸還在增長,

2020年我做了很多調研,總結了“三大慌”,

第一慌,海外訂單銳減,外向型企業倒閉慌,

但事實是,據大陸海關總署剛剛發布的數據,大陸2020年的進出口的總額已經突破了32萬億人民幣,其中出口的部分,突破了18萬億的人民幣。

第二慌,外資供應鏈轉移慌,但事實是,外資投入繼續增大,人民幣的升值非常強勁,

第三慌,美國對華為、Tik-Tok封禁慌。但事實是,在關鍵技術被卡脖子時,我們的科創正在加速前進。


3.品性成全創新

大陸制造的韌性所在,就是高性價比、高履約率、堅強的人力資源、完善的配套能力、干中學的創新能力,

① 大疆


去年日本某機構把大疆無人機中的一款產品全部拆解,此研究也被日本經濟新聞所報道,得出了如下結論

  • 無人機里80%的零部件不是專用件,不用專門開發,通過使用通用零部件,極致節約成本。

  • 飛行控制軟體的快速迭代。

  • 超級注重用戶體驗。無人機的重量只有570克,僅在一塊基板上,就集成十個半導體的零部件,科技感十足,

曾經,美國的福布斯雜志也做過研究,美國的無人機起步早于大陸,特別是在軟體方面非常優秀。

但是,相關的制造和供應鏈都已移出美國,如果要實現一個新的想法或需求,僅定制零部件的時間就相當漫長。而大疆在深圳依托著珠江三角洲供應鏈體系,很快可以組裝出一個新品,

消費端對產品的倒逼,使得迭代更新的速度相當快,所以即使美國出品一開始很強,但是大陸制造迭代速度很快,進步與超越水到渠成。

② 大陸巨石


大陸巨石是做玻璃纖維的,產能很大。過去高性能玻璃配方只有歐文斯康寧有,巨石下決心自主研發,繞開美國配方專利墻所限定的元素組合,另辟蹊徑,也研發成了性能相似的配方。性能上去了,成本還下降了,

E玻璃配方中有一種重要材料是硼鈣石,以前要從土耳其進口,一噸400多美元,一噸玻纖產品要配百分之十幾的硼鈣石,需要大量外匯,還有匯率風險,巨石自主研發出E6玻璃配方后,使原來一噸的配合料成本從1300元降到500元。

降低成本的同時還能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把“成本優勢”和“高價值創新”這兩種迥異的競爭戰略結合在一起,既實現了總成本優勢,又實現了高價值的產品結構,這是像巨石這樣的大陸企業特別了不起的地方。

③ 申洲國際


寧波的申洲國際,是優衣庫、耐吉(NIKE)、阿迪達斯和彪馬的代工企業。它的凈利潤率比品牌商還要高,比如Nike的毛利水平40%多,凈利水平10%,申洲國際毛利水平30%多,凈利潤率是20%,

為什么可以做到這一步?

因為它從澳大利亞種植棉花開始,完成了縱向一體化,完全自己掌控。2002年逐步切入高附加值的運動服飾賽道,專注于面料研發,到2019年底已擁有新材料面料專利143項,所以它是有附加價值的制造商。品牌商要為它的專利、技術訣竅支付溢價。

④ 新海


新海打火機一天生產300萬只左右。我被這個企業驚到的是,生產一只打火機的人工費用(加工費)只有3分錢;日本客戶(如7-11便利店)要求的不良率是百萬分之一;30年來打火機在大陸一般的零售攤點的售價一直是1塊錢。這些數據告訴我們要把治理和成本管控做到極致。

把一只打火機的人工費用從0.15元降到3分錢有很多講究。用機械臂自動調火,人工可以減少一半,效率能提高6倍,

采用成品翻板組裝線,把零件放在翻版上自動篩,一個個篩到對應位置,然后把板子抽調,直接卡到下面的槽內,

以前一個工人組裝8小時可以裝1000個打火機,改用翻板組裝8小時可以裝2萬個打火機。效率提高了20倍。

為了節約費用,一個方法就是“模擬股權進行利潤分享”,最多的時候有十個分廠,增加了很多老板,大家都努力去控費。

我舉這個例子說明,在很多行業大陸制造已經把料工費的管理做到了極致,而同時,它們并不是沒有創新。新海從1990年的第一代砂輪機,1996年的第二代支架機,1999年的第三代連體機,2002年的第四代斜打機,2015年的第五代恒流閥,在研發上也在不斷創新。

⑤ 寧波德鷹


全世界工業縫紉機里面的一個核心部件叫旋梭,德鷹在全世界市場占比為37%,當然附加值還趕不上日本和義大利的兩家公司。它一個旋梭大概賣45塊。可在大陸的情況是進入者多,存在價格戰,

于是德鷹2008年在比較窮的麗水那里建了一個同樣生產旋梭的工廠,這個公司的定位只有一個,就是不賺錢,

把旋梭的價格從45塊殺到30塊,殺到30塊以后,以前那些用41、38、37塊錢的產品去沖擊45塊錢產品的企業就慢慢退出了,所以最下面的不賺錢的工廠的作用就是保證上面的產品能夠賺錢。

大陸制造非常辛苦,逼著企業要在模式上改變和創新,

⑥ 東方希望


東方希望最早做飼料,后來做重化工,我去過他們在新疆五彩灣的項目調研,把當地只有60多塊錢一噸的煤,自己建28公里的封閉傳送帶運到電廠,一年可以發幾百億度電,發電完以后就做電解鋁,現在又做多晶硅,用的是循環的思想,

東方希望在重慶豐都有個1000萬噸的水泥廠,就在長江邊,一滴水都不能排進去的,很環保。2020年疫情時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庫存太多,需要確定要不要停產,

他們對大勢的判斷是國家加快復工復產,投資拉動,刺激經濟,肯定對水泥的需求會增大,

所以他們把長江里能租到的大船(共100多艘)都租了下來,然后都去運水泥,以運代存,騰出倉庫,繼續生產,同時一邊運,中下游走訂單就來了,就在旁邊卸貨銷售,

這是“道法自然”的大勢研判,而在另一邊,他們又非常重視小數據。

舉兩個非常小的例子,比如工人每天要沖涼,那沖涼用的熱水器是幾升才能既可以洗得干凈同時又不浪費,就有講究。

又比如說在工廠食堂出來那么一長排的洗手水管,水管的直徑用到多少既可以洗干凈手又不浪費,

為了測試,東方希望創始人坐飛機的時候都拿著飛機發的紙杯到衛生間去按一下,正好是一小杯,他就覺得這樣的直徑就差不多。他最關心各種小數據。管理就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合理性,大陸企業正在不斷地追求中,

4.大陸創新已經在發生,經驗正在輸出

• 1978-2000,1.0的“創新海綿”階段,主要是拷貝創新

這個階段,主要是海綿般地吸收世界的先進東西,哪怕別人已經不先進了,是二手的,但對于我們來說依然是先進的。

因此也可以說,這個階段是“世界轉動大陸”的階段,從三來一補到三資企業,國際化,通過國際市場的訂單驅動,接受市場對質量的檢驗、對供應鏈的要求,提升自身的基礎素質,從而具備現代生產的一些基本元素,可以慢慢生產出跟國際先進水平比較接近的產品。

我記得我在廣東時大家喜歡說“遠看是洋貨,近看是土貨”,就是那時的特征。

90年代的家電熱,冰柜大戰到彩電大戰,生產線基本都是引進,比如冰柜當時大陸有N多品牌,例如阿里斯頓、利勃海爾,其實都是老外的名字。

• 2001-2017,2.0的“創新火山”階段,不定時爆發

在這個階段,大陸后發的優勢、潛能,慢慢更加突出和顯性化了,特別是我們的工程師紅利,重要的一個進化,就是大陸入世后,從國際化環境進入到全球供應鏈、價值鏈的環境,

國際化是你生產一種東西,我生產另一種東西,我們交換,但全球價值鏈是同一種東西的不同環節在不同地方進行分布,比如說和制造相關的環節,越來越完整布局在大陸。

什么產業的制造,都規模化地移到大陸。這產生了深刻的結果,比如know how(專有技術、技術秘密)的掌握,供應鏈的建立,簇群經濟的集中和效率提升,等等,制造也有很多創新,成為大陸很大的競爭優勢。

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互聯網發展,使得資訊化和工業化融合,以及龐大市場的自我進化,也由于在制度變遷意義上的營商環境改善,大陸在方方面面開始有了很多創新和突破,很多東西敢于自己做了,比如工程機械領域的挖掘機,這個階段到現在為止還在延續。

• 2018開始,3.0的“創新生態”(創新雨林)階段,自進化

在2018年貿易摩擦開始,大陸已經構建了社會方方面面(巨大市場、配套環境、人才紅利、五化并存、多輪驅動)共同參與的創新生態,這個過程中稱之為“創新雨林”,

大陸創新進入自進化,源于超大規模、高差異的市場,供給端的倒逼升級;也來自于整個供給端形成的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循環加強和正反饋;還來自于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資訊化、多化融合所產生出來的一種裂變效應。這樣一種創新,在未來會會越來越強。

三、融合十四五和2035遠景的大陸創新

1.直面挑戰

到2035年,大陸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人均大陸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雖然,大陸企業將繼續走在進一步發展的上升通道上,但是挑戰也越來越多。

① 勞動年齡人口連續下降


預計在2022年,大陸的就業者會低于7億,

② 債務負擔越來越高


2020年三季度實體經濟部門杠桿率上升到270.1%,

③ 投資資本回報率(ROIC)偏低


根據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劉俏教授的研究,A股1998-2015的ROIC均值為3%,而美國上市公司ROIC平均值11.6%,

2.未來三大機遇

挑戰與機遇并存,如果要將持續增長的潛力,轉化為現實的價值,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實現產、銷、供、需之間的高水平動態平衡,需要在三個方面努力,這三個方面也將產生大量創新。

① 精深化

科技創新要從博大到精深,在“卡脖子”處下功夫,實現高精尖產品自主權化。大到光刻機、光刻膠等,小到高質量的消費級電容、高性能軸承等,必須做到精深化,


② 數字化

互聯網、5G、AI等高科技要實現普惠化,也就是數字化全面賦能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

根據大陸信通院去年發布的報告,農業90%沒有數字化,工業80%也沒有數字化,只是服務業的數字化比例較高,差不多有40%,但也很膚淺,比如外賣,點餐已經數字化,但在商戶端以及整個供應鏈的上、下游,絕大部分環節都沒有數字化,


③ 新消費

大陸年輕的代際人口,在消費中的主導權越來越大。80后、90后、00后這三個代際有5.5億人,1990年到2009年出生的人有3.28億人,這些年輕的代際消費偏好、消費主張、價值方式,已經和過去的代際有很大的不同,


他們可能會帶動更新的一些消費,很多現有品牌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原來形成的品牌傳播環境,資訊交互環境,以及品牌積累方式,在這些年輕人中很可能無感,

所以,新消費會極大改變現有很多的品牌觀念,以及品牌的創造方式,新消費人群,更加個性、獨立,同時有更多的本土文化自信,

3.堅定信心

① 關于創新,大陸其實已經走了很遠

• 2012年,蘋果首次披露全球156家供應商名單,大陸廠商僅有8家,2019年已上升為41家(含香港)。

• 大國重器的自主創新:北斗系統、5G、超級計算機、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可重復使用航天器、嫦娥五號軌道器。像嫦娥五號軌道器,要經受從攝氏零下200多度到最高時1300多度的考驗,其背后是一體輕量化熱設計理念、錯峰補償控溫策略和二次熱防護復合系統等等的突破,

• 2019年大陸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23%,超過歐盟平均水平,

• 十三五”期間大陸芯片設計業的規模從1325億元增長到381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3.6%,是同期全球半導體產業年均復合增長率的近6倍,

②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也正在一個個被拿下

• 流行的說法:大陸一年生產380億支圓珠筆,占世界總產量的80%,但造筆芯的筆尖鋼和設備都要進口。

事實:筆尖鋼以前從日本進口,但太鋼集團花了5年時間鉆研,在幾年前就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 流行的說法:輝瑞的covid19疫苗,必須在攝氏零下70度保存和儲運,所以很難普惠。

事實:當年默克公司的埃博拉疫苗也面臨類似挑戰,必須存儲在攝氏零下80度以下。

所以,疫苗使用了Arktek冷藏箱運輸,這是一種采用高科技的絕緣箱,無需外部電源即可維持超低溫長達一周,Arktek冷藏箱是青島澳柯瑪生產的,技術是和蓋茨基金會旗下機構合作研發的,

• 光刻膠:寧波南大光電材料公司自主研發的ArF光刻膠產品已成功通過客戶的使用認證,可用于90nm-14nm甚至7nm技術節點。

• 工業富聯攻克的智能化鋼軌銑刀,是2018年《科技日報》報道的“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之一,只用了一年多就攻克了。

四、創新人生

1.激活思維

創新應該成為一種思維方式,指導著我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最近“內卷”是一個很流行的網路熱詞,本意是指人類社會在一個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后,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

實際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追逐相對恒定的機會,但邊際的產出并沒有增加,逐漸被鎖定在一個很小的發展空間里。

陷入嚴重的路徑依賴,以及社會流動性不足,上升空間不足,不能用新的思維想問題,也無法創新,沒有更好的自我發展,


積極學習和區分“固定型思維模式”與“成長型思維模式”,我們要從自身轉換思考角度,激活思維,勇于實踐創新,優于差異化取勝,進而借助反饋激勵,再進一步釋放創造性思維,

2.終身學習

美國的科學哲學家庫恩,曾在他的書里例舉到下圖,

很多人覺得一眼看上去是只鴨子,可是換個角度再看,其實也可以是只兔子。只有要持續學習和思考,才可以跳脫慣性的視框,


要想發揮潛力,保持高水平的動態平衡,必須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終身學習,刷新人生,

3.樂觀向上

左邊這張圖,反映了大陸與美國GDP實現36倍增長所需要的時間,美國花了117年,大陸花了30年。大陸的增長速度幾乎是美國的兩倍多,充分體現了大陸速度,


右邊這張圖,是路透社2017年初對參加達沃斯的全球政商、科技精英做的一個調查。詢問未來十年哪國會主導全球發展,通過選票占比顯示,大陸36%,美國32%,俄國14%,其他國家18%。

世界對大陸充滿了期望,所以要相信市場經濟的力量,只要相信人民的創造力,給他們更好的環境,大陸創新會繼續發展,前途無量!

與此同時,每一位參與這場偉大創新革命的人,將擁有非常多的機會,創出無比豐富且能綻放自我生命價值的舞臺和空間。

讓我們一起跟著這個時代進步、努力、向前走!

謝謝大家!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全文內容來源于秦朔演講,含圖片和數據。

主辦方簡介——

平安知鳥由平安智慧城市打造,基于平安在AI、大數據、云計算方面的核心技術,知鳥深耕AI+培訓創新,目前已覆蓋千人千面學習推薦、智能做課、智能直播教學、實訓陪練機器人、智能學習助理、智能培訓管理等培訓全流程、多環節的智能化升級,為企業、機構提供智能培訓整體解決方案,向個人提供終身學習服務。

聯合出品方簡介——

一刻 talks是全球智客新知分享平臺,只應對思想與新知升級,為心智升級與表達力提升提供全面解決方案及服務。一刻 talks已邀請超過 4000+全球頂級心智講者播種思想分享新知,視訊播放超過 130 億次,擁有全網 4500 萬+ 核心高凈值用戶。

享、點贊、在看,3連3連!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