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的充氣馬甲,兩萬六走紅,真不是用來穿的

LV 的一件天價充氣馬甲火了

這種衣服被設計出來

到底是不是給人穿的?


一卷快遞箱里的防震氣泡袋,只要 5 毛錢。

而它被時裝設計師借鑒后,設計出的馬甲,一件被賣到人民幣 26700 元。

Louis Vuitton(以下簡稱 LV)的一件新款馬甲,就因為這巨大的差價火出了圈,


圖片來自 Louis Vuitton 官網

時裝界權威媒體《女裝日報》報道了這件氣泡馬甲在大陸社交網路上爆火的消息。

許多人曬出自己用快遞氣泡袋自制的“LV 空氣馬甲”,手巧的還畫上 Logo,調侃自己經過了“艱苦卓絕”的配貨,才拿到這件珍貴單品,


截圖來自 WWD

翻翻社交網路上這些自制 LV 空氣馬甲下面的評論,除了贊揚腦洞大開的創意,更多人感到不解。

“貧窮顛覆了我的認知,這種衣服被設計出來,到底是不是給人穿的?”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為什么奢侈大牌總要出一些貴而無用的東西”這件事。

這些單品被生產出來,還真不是完全為了讓買的人炫富,

01

兩萬多塊的馬甲

只能當“救生衣”?

LV 的這件馬甲是今年春夏季的高級成衣新品之一,有透明 Monogram 和印花帆布 Monogram 兩個款式。

同系列還有一件形似羽絨服的束腰夾克,售價比馬甲還夸張,要 31000 元。


這兩件單品的設計靈感,來自于去年 LV 在上海舉辦大秀時,用來裝點秀場和模特的大型充氣玩偶。


想買到它不容易:你必須是 LV 的 VIP 客戶,還得和柜姐搞好關系,

拋開價格,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來講,這件馬甲的實用性幾乎是零。

從美觀角度來說,穿上以后上半身立馬變成縮頭縮腦的小烏龜狀態,本來就不太長的脖子更是又短了一截,


從實用角度來說,它不像羽絨服那樣可以充絨保暖,而且表面的塑膠極易磨損,擠一趟魔都早高峰的捷運就會報廢,


唯一的實用場景大概是:因為看起來太像救生衣,有人親自測試了是否能穿著它漂浮在游泳池里,結果真的成功了一小會兒,

02

當奢侈大牌

開始愛上“接地氣”

LV 這次玩的“超高冷和超接地氣”結合套路,其他大牌這幾年也屢試不爽。

今年春夏 Bottega Veneta 的最新首飾里,就有一個“電話線圈”系列特別矚目。

手鐲要賣 8850 元,耳環要賣 6000 元,最便宜的戒指也要 3650 元,和它的“原版”,幾毛錢一米的電話線形成了巨大反差。

雖然形似電話線圈,但它其實是銀質的,做出了以“假”亂真的不規則電話線造型。


曾經風靡一時的 Celine 塑膠袋包,就是一個印著 Logo 的厚實塑膠袋子里,裝著一個他家的經典手包,

也是因為這巨大的反差,這個塑膠包成為 2018 年春夏季最火的單品,一度被炒到 6000 多元,


Tiffany 也曾經推出過折合人民幣近萬元的 18 K金別針,8 萬 7 千元一卷的純銀毛線球,


Balenciaga 玩得更溜,從春運蛇皮袋到宜家購物袋,把幾塊錢的袋子賦予再設計,賣出上萬高價,


接地氣到近乎荒誕的大牌們,越來越會博眼球了,

03

奢侈品,沒有性價比

這件 LV 透明充氣背心在社交網路上爆火,恰恰說明了“為什么奢侈大牌總要出一些貴而無用的東西”的問題,

買下奢侈品時

也在買下它的 Logo

你可以把奢侈品視作“價格遠超過其使用價值”的商品,

生產它們的大牌,往往有自己的標志性 Logo,并且喜歡談論品牌的歷史、工藝,也會把店鋪開設在城中好地段的高級商場里,

除了賣東西,還賣服務和理念,本質上是一種成熟的商業模式。


時裝品牌 Maison Margiela的“留白”店鋪陳列

比如 Tiffany 在上海、倫敦等城市推出的 Blue Box Cafe,讓許多人就算消費不起店里動輒上萬的項鏈,也能用一杯百元以內帶有 Tiffany Logo 的咖啡體驗品牌的文化,同時用 Logo 展示自己的好品位。

當我們有能力為這樣一件附有品牌附加值的商品買單時,上面的 Logo 也讓購買它的人有了區分身份地位的標簽。


Tiffany Blue Box Cafe

奢侈大牌

也需要社交網路的營銷

這一點其實很好解釋。

想想 Balenciaga、Gucci 這些最近幾年換了帥的老牌奢侈時裝屋,今天你出一個宜家編織袋,明天他出一個哆啦A夢聯名,變著法地用“超高冷和超接地氣”元素的結合,刷屏年輕人的社交網路。


Gucci 的哆啦A夢聯名

LV 的這件馬甲之所以能火,就是因為它價格高冷,但材料和理念無限接地氣,還有一定的“低價值可復制性”,

當我們趕時髦用家里快遞的包裝自制馬甲,po 在各種社交平臺上時,不光博了眼球,無形中也吸引觀看的人去了解一下“一件 2 萬 6 的馬甲為什么這么貴”,為品牌做了宣傳。

這樣開心輕松又省錢的宣傳手法,大牌們怎么會不開心呢!


許多單品

并不是為了實用而生

當代藝術家方力鈞曾說過:藝術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奢侈時裝大牌誕生了那么多年,每年至少兩季的創意和工藝也基本等同于藝術創作了。

從每一年的秀場布置,購物時的店鋪體驗,社交網路上的視覺沖擊,再到如今我們去各種博物館里看到的時裝收藏,本質上,它們都屬于時裝藝術的一部分,


LV在韓國首爾江南區的新店,由知名建筑藝術家Frank Gehry設計,成為當地的網紅打卡點

而奢侈品時裝的價值,也是不能用成本來衡量的,

我們常常吐槽藝術品的昂貴,這是因為它被藝術家們創作出來時,附加了創意在其中,對于時裝的創作來說,這就是隱形的文化價值。

和大部分藝術品的屬性一樣,除了少數可以日常穿高定的人群之外,高級時裝的收藏和流通價值大于使用,

就比如那些如今陳列在博物館里的高級定制華服,它在誕生之初可能真的被買下它的富婆穿過一兩次,之后會被當作慈善捐贈或是收藏,變為能記錄時代的展品。


Dior 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展覽

話說回來,一件售價 26700 元的充氣馬甲,除了被穿之外,在這個時代它還有更多的意義。

依靠“超高冷和超接地氣”的組合引爆社交熱點,品牌獲取了熱度和曝光,模仿它的人也有了流量,對此好奇的人前去店里看熱鬧,一次成功的宣傳就完成了。

又或許它在多年后會像那些高定禮服一樣,被收藏它的人捐贈到博物館中。

帶著 2021 年開年的一段時尚小插曲,成為一段有關人類創意的有趣回憶。

文、編輯/菠蘿狗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 THE END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我買不起還造不起嗎

  2. 越傻逼越有人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