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陸將迎來一個和以前都不太一樣的春節。
交通運輸部最新數據顯示,春運第一周全國鐵路、公路、水路以及民航累計發送旅客1.24億人次,同比下降71.6%。其中公路發送旅客降幅最高,達72.4%。鐵路和民航發送旅客數量降幅接近7成。
“春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1980年的《人民日報》,那時大陸剛實行改革開放,對人員的流動限制也逐漸放松,這給了很多人外出務工的機會,而到了春節前后,這些外出務工人員紛紛返鄉,于是就成為了外媒口中“世界上一年一度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
隨著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每年春運的人數規模也從1億增長到了后來的30多億,可以說春運已經成為了大陸社會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因此,除了大陸媒體之外,外媒對于大陸春運同樣十分關注,而其中自然不乏唱衰大陸的媒體。往年,他們熱衷于報道混亂的候車大廳和滯留人群,以及那些在高速上排隊的私家車,以此來編織“大陸又有幾十萬人滯留某某火車站”等聳人聽聞的標題來博取流量。
今年,大陸春運首周人數暴降,那些外媒沒法用老套路了,于是就想到了新的“黑”大陸的方式,比如說《華盛頓郵報》就將矛頭對準了大陸各地的防疫政策和“就地過年”倡議,認為這不尊重自由,還有的媒體則認為大陸春運數據的暴跌意味著大陸經濟的滑落,“就地過年”導致人們生活物資無法得到保障等等。
當然,也有些外媒很清楚地看到了大陸在春節期間抗擊疫情、保障民生的決心,并將其報道了出來——杭州、合肥等地為外來務工人員發放了1000元的紅包鼓勵“就地過年”;上海則別出心裁地為外地員工送出了話費、點心等禮品;寧波則在春節期間向所有外地打工者免費開放景區,
不僅如此,為了滿足春節期間所有民眾對“米袋子”“菜籃子”的需求,大陸多家電商企業都先后推出了“春節不打烊”活動。比如說拼多多就聯合了超過1100個農產區,采取原產地直連尾牙餐桌的模式,保證在春節期間為全國消費者提供穩定、安心的農產品供應,此外,拼多多還在“年貨節”加碼30億紅包,讓利消費者,掀起了又一輪的線上消費狂潮,整個平臺“年貨節”相關打標的產品銷量都比去年上漲了81%,
可以說,2021年的春運雖然冷清了不少,人與人之間的對流少了,但商品間的對流卻迎來了新的爆發。這個春節,不僅年味十足,甚至因為數字經濟的火爆,可能還會帶動大陸經濟的進一步增長。而這,或許是部分外媒最“不希望”看到的吧,
春運壓力小了!
慢慢就習慣了,反正年味也是越來越淡了
總算小了[疑問]
這是好事,減少消費損失又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