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貓這個名字,大多數人都應該或多或少地聽說過,然而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靈貓似乎同歐洲野貓、豹貓、金貓等一樣是一種貓科動物,或者干脆就只是一個符號,至于真實的靈貓長成什么樣子,那不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
事實上靈貓并不是貓科動物,也不是只有一種,而是一個較大的家族。非洲靈貓(Civettictis civetta),就是其中的一員,
非洲靈貓 | Николай Усик / Wikipedia
相貌出眾,一目了然
靈貓雖然名字帶貓,卻不屬于貓科,并且它的外觀也與貓科的物種大相徑庭,一定程度上更類似于鼬類,非洲靈貓體型較大,在靈貓科內位居第二,僅次于東南亞的熊貍。和大部分食肉目物種不同,非洲靈貓雌性的體型稍大于雄性。
排名第一的熊貍 | TassiloRau / Wikipedia
非洲靈貓是一種辨識度頗高的動物,無論是體態還是長相,都有些像犬科的貉。它們的皮毛底色為灰黃至棕黃色,兩眼外周有著極為醒目的黑色區塊,猶如一張面罩。很多夜行動物,比如同科的棕櫚貍、浣熊科的浣熊、鼬科的黑足鼬、犬科的大耳狐等都具有類似的黑色斑塊,這其中是否有什么聯系,還有待研究,
在黑色面罩與黑色鼻尖之間,非洲靈貓的吻側則是純白色,對比十分醒目。頸部側面存在兩道黑色的領狀斑紋,這是非洲靈貓最為顯著的標識。體側密布黑色的斑點,排成整齊的行列,脊背中央的毛延長成為鬃毛狀,并形成一條黑紋直至尾端,尾部有黑色的環紋,在尾端融合為一致的黑色,四肢下半部同樣為黑色。
學廢了嗎 | Wild in Africa. / Flickr
行蹤隱秘不挑食
如此鮮明的特征使得非洲靈貓很難被認錯,但是這樣一種體型并不小,數量也不少的動物卻并不容易見到,非洲靈貓習性隱匿、晝伏夜出,白天的時候隱匿在茂密的灌叢之間,夜晚才會出來活動。黑色的面罩被認為有助于增強夜視能力,同科的棕櫚貍、浣熊科的浣熊、鼬科的黑足鼬、犬科的大耳狐等都具有類似的黑色斑塊,這些動物也無一例外習慣夜行。
在體型相仿的獰貓、藪貓等明星物種頻繁活動的時候,非洲靈貓正躲在一旁酣睡,也難怪它不為人所知了,與大多數靈貓科動物不一樣的是,非洲靈貓并不偏愛繁密的熱帶雨林,它最常出現在較為開闊的疏林灌叢地帶,由于體型較大,非洲靈貓主要在地面活動,并習慣接近水邊,
藪貓 | Self / Wikipedia
非洲靈貓不挑食,幾乎任何可以吃的東西都會吃,包括各種昆蟲、小型哺乳類、兩棲爬行類、鳥蛋、腐肉和植物果實。多樣化的食性使它有效地避免了與同域分布的其他動物的競爭,在非洲靈貓的分布區域內,它最大的天敵是豹,這是唯一對非洲靈貓有明顯威脅的食肉動物,其他食肉動物要么對它沒興趣,要么根本沒有能力捕食它。
當非洲靈貓受到威脅時,它會采取一種類似家貓的防御姿態——背部盡量拱起,脊背中央的長毛也會豎立起來,使自己看起來更加龐大,當然這類招數只對獰貓等體型差不多的敵人有用,如果遇到了豹,第一反應仍然是掉頭就跑。
“聽說你會拱背?” | James Temple / Wikipedia
靈貓從哪來?
靈貓的形象對于大眾來說已經很是陌生,更不要提非洲的靈貓了,非洲靈貓,顧名思義就是分布于非洲的一種靈貓,這種靈貓廣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雖然非洲靈貓分布廣泛,數量也不算少,但它的存在感卻低于同域分布的其他很多動物,
非洲靈貓屬于食肉目貓型亞目靈貓科Viverridae非洲靈貓屬Civettictis。屬內僅有非洲靈貓一種,屬名Civettictis是由法語civette(靈貓)和希臘語ictis(鼬)組合而成,種本名也是靈貓的意思。
非洲靈貓的腦袋 | Baldhur / Wikipedia
靈貓科曾經是食肉目里種類最多的科,包含了靈貓、棕櫚貍、林貍、雙斑貍、獴和食蟻貍等諸多類群。然而隨后的研究發現,這個龐大的靈貓科,其實是由各種并沒有多少親緣關系的類群組合而成的,因而龐雜的靈貓科被拆散,其中獴和食蟻貍獨立成科,它們是鬣狗的遠親,林貍則與貓科關系更近,至于神秘的雙斑貍(Nandinia binotata),是一個殘遺的單種科。
如今“失血嚴重”的靈貓科約有38種,與貓科、犬科種類相當,雖然在哺乳類中只能算是小科,但對于種數不多的食肉目,也稱得上是比較大的類群,
雙斑貍 | Subhumanfreak / Wikipedia
既然是一些風馬牛不相及的類別,為什么當初都被歸入了靈貓科呢?最直接的理由莫過于形態相似了。這些不同類群的物種看上去確實非常相像,如林貍科的斑林貍(Prionodon pardicolor),幾乎同靈貓科的物種沒有任何的差別。但是分子層面的差異,并不一定會表現在形態上,另外可以看到,在貓型亞目的每一個分支上面,都存在著一個靈貓形態的類群。
其實這并不難理解,貓型亞目乃至食肉目的早期形態,就是類似于靈貓的樣子,從距今5000萬年的小古貓Miacis上就可以看到一些端倪,小古貓是相當原始的食肉目物種,其體型細長、四肢短而粗壯、頭骨較長而圓潤,這些特征都近似于現今的靈貓科,以至于許多小古貓的畫像,就是按照靈貓的形態畫的。那些形似靈貓的類群,只是因為千萬年來生境沒有太大變化,所以保留了更多原始的形態,
小古貓Miacis | GFDL / Wikipedia
來之不易的靈貓香
靈貓科動物的會陰部位有一對半球形的腺體,通常也稱香囊,香囊會分泌出黃色的蠟狀物質,靈貓會用腺體在物體上涂擦留下氣味,借此標識領地,香囊在雄性和雌性靈貓身上都存在,但雄性的腺體要比雌性的更加發達,
靈貓香囊的分泌物是著名動物性香料(龍涎香、麝香、靈貓香、麝鼠香、海貍香)之一,香味的主要來源為環酮類。然而靈貓香的原料并沒有任何香味,反而帶有令人不快的強烈臭味,只有經過稀釋之后才會變成香氣。靈貓香在香水和藥物的制造中有著重要的用途,需求量也不小。但靈貓香取之不易,每只靈貓一年只能生產幾十克靈貓香,這樣的產量難以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靈貓也因此險遭滅頂之災。
麝香。人類為何如此偏愛動物性香料 | Farrukh / Flickr
靈貓香主要來源于3個屬,大靈貓屬Viverra、非洲靈貓屬和小靈貓屬Viverricula。除了非洲靈貓外,另兩個屬均分布于亞洲,在市場需求的刺激下,亞洲的靈貓種群無一例外地走向了衰退。據不完全統計,大陸境內的大靈貓(Viverra zibetha)的數量在幾十年間下降了90%以上,種群近乎崩潰;同屬的大斑靈貓也一樣成了瀕危物種,小靈貓境況稍好,但數量也有著明顯的下降趨勢。
野生靈貓資源的衰退,催生出了靈貓的養殖業,人工養殖以小靈貓為主,經過多年的馴養繁殖,現在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只是人工個體雖多,卻無法解決野生種群所面臨的困境,有時甚至還要捕捉野生個體來填補人工種源,養殖的大量小靈貓無法被放歸野外,最終只能被淘汰掉。
小靈貓 | Alfred Brehm / Wikipedia
躲過一劫的非洲靈貓
在亞洲的靈貓飽受摧殘的同時,人類的魔爪也伸向了遠在非洲的非洲靈貓,在一些地區非洲靈貓也被捕捉并飼養起來用以生產香料,它的體型更大,產量也相對更高。好在非洲靈貓種群數量較大,分布地又少有人涉足,并沒有遭到像亞洲同類一樣的悲慘命運,況且現在合成香料逐漸取代了天然香料,昂貴的靈貓香也不再是香料制造業的必需選擇,
因為遠在非洲偏遠地區,非洲靈貓躲過了厄運,它大概不會走上與亞洲靈貓同樣的路,這不僅是因為它們擁有頑強的適應能力和強大的繁殖力,還因為它們有著相當不錯的運氣。但愿非洲靈貓能夠一直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在廣闊的非洲大陸一代代繁衍下去,生生不息,
非洲靈貓躲過了厄運 | John Gerrard Keulemans / Wikipedia
臉盲患者
貉
浣熊
狗獾
就是喜歡貓!
這喵一臉的生無可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