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波
編輯 | 朱秋雨
牛年春晚,你看了嗎?
作為春晚的氣氛組,“小岳岳”岳云鵬一上來就搞了一段歌唱節目,演播廳成大型KTV現場;天王劉德華歌嗓一出,一句“恭喜你發財”,立馬把人拉回到在超市采購的熱鬧時光;把五福穿在身上的賈玲既貢獻了一系列表情包,又幫助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掃出了敬業福。
嘴上說著不看春晚,結果玩壞了所有梗,這是不是你?
與此同時,“第一屆春晚有多潮”“90后春晚童年回憶”等話題也登上了熱搜。“懷念過去的春晚”“現在的春晚不好看了”……這些伴隨著晚會路透消息開始的聲音依然存在。
這是春晚的第38個年頭,它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成長。只是,當春晚每年都在眾口難調的節目安排中被反復吐槽,淪為眾人搶紅包、打麻將的背景音時,那些關于春晚的記憶,還能繼續嗎?
牛年春節聯歡晚會,從節目的路透消息到幾次演員聯排再到臘月二十九晚節目單正式公布,質疑、失望的聲音始終不絕于耳。一丁點風吹草動,都能引發討論,
“開心麻花央視春晚節目被斃”“蔡明小品被斃”“楊麗萍作品將上云南春晚”等,都讓許多觀眾大呼不解。
蔡明曾參加過近30次表演,曾有《機器人趣話》《浪漫的事》等代表作品,一直以來在表演中充滿喜感,經驗十足,隨著越來越多老牌小品演員的退出,蔡明成為少有的堅守在春晚舞臺上的老面孔。
開心麻花從春晚首秀開始就好評不斷。他們既有包袱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批判社會不良風氣,讓人感受到小品曾經的味道。比如2014年《扶不扶》聚焦不敢扶老人的社會現狀、2020年《走過場》批駁形式主義,在后起之秀中,開心麻花頗具觀眾緣,
但同時,牛年春晚舞臺出現了不少流量明星。張藝興唱起了京劇,黃子韜演上了小品,還有各類青春組合里的人氣藝人,操起了老本行,勁歌辣舞,成為吸引收視的主力。
這也是近年來的趨勢:青年藝人的比例漸漸上升,大批偶像藝人涌入春晚,同時引發了關于實力派讓位于流量明星的擔憂。
黃子韜出演小品
面對實力演員的節目被斃,觀眾們遺憾,也不由感嘆:“好家伙,所以今年春晚到底是什么神仙節目?”
除夕晚八時,春晚上線,
段子手們也如期開考。在舞蹈節目中,眼尖的網友發現黃子韜驚喜亮相,忙碌的他不久后還表演了小品《大掃除》;賈玲的五福毛衣、張小斐的芭比粉外套預定了牛年開年的潮流風向;甄子丹、吳京帶來精彩的武術表演,讓人不禁想喊:“不要再打啦”,
但在5G沖浪歡樂發段子的同時,不少人也感慨幾語言類節目著實無聊,包袱都太“尬”。放眼一看人們的關注點,仿佛人們看的是直播帶貨節目,最終只有金句和商品才成為人們的談資。
連多年擺好凳子坐在春晚前的資深觀眾,我85歲的阿么也站起了身,丟下了句:“看春晚,不如去洗澡。”
一位網友感嘆道:“不喜歡現在的春晚小品,以前多好啊,開心是陳朱,開心是趙宋(注:陳佩斯小品角色),是純粹的開心,是不需要在尾牙后還被迫強灌一大口油膩雞湯的開心,是沒有大愛小愛道德教義綁架的開心,是不需要回答父母電視里光鮮亮麗的帥哥美女是誰的開心,”
“最后一次對央視春晚的記憶是什么?”
在豆瓣上,網友們談論起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春晚。有人記住了喊著“不差錢”后一夜爆紅的小沈陽,有人記得趙本山和宋丹丹的白云黑土cp,有人則是蔡明對潘長江的“欣賞”:“怎么看怎么像李易峰,”
每個人都有春晚的獨家記憶,但永遠不是今年的一屆。
一位朋友對我說,2014年春晚鐘聲敲響時,連續旋轉4小時的小彩旗終于停止了旋轉,一年就這樣過去了,也在同一年,另一首歌《時間都去哪了》出現在晚會里,歲末年初,那種關于時間流逝的感覺觸動了他,
作為一個90后,我的春晚記憶是趙本山的小品,像《說事兒》里的“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不差錢》里的“你心里還沒點數嗎”。那些年,趙本山在零點前壓軸的小品節目成為很多人的春晚期待。到了年初一,甚至還會津津有味地看起重播。
《不差錢》
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年代的春晚記憶。
60、70后懷念1983年的春晚:那是面向全國觀眾亮相的第一屆春晚,大陸人的年俗里從此開始多了一項與眾不同的節目。
從帶有年代感的片段看得出,當時的春晚還十分稚嫩,舞臺簡樸,主持人、演員亦著裝樸素。但在這一年,一曲《鄉戀》應群眾熱烈點播而唱,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人們記住了李谷一的《鄉戀》、鄭緒嵐的《牧羊女》,也開始期待春晚。
人們懷念1984年的春晚:春晚歷史上第一個小品《吃面條》誕生,小品從此成為最受觀眾歡迎、帶來最多歡樂的一種表演形式,吃面條里,陳佩斯被朱時茂折磨得一碗接一碗地吃面條,兩人生動的表演令人捧腹。
小品《吃面條》
當年,馬季在臺上吆喝“宇宙牌香煙”,張明敏傾唱了《我的大陸心》,李谷一首次以最經典的《難忘今宵》結束了晚會,
人們也總提到1987年的春晚:高大帥氣的費翔穿著紅色西裝熱情地演唱了《冬天里的一把火》,成為迷倒萬千觀眾的男歌手;姜昆、唐杰忠表演的相聲《虎口遐想》也受到觀眾的喜愛,令人哄笑。
費翔《冬天里的一把火》
1988年,趙麗蓉以出演小品《急診》第一次登上春晚舞臺,在這之后的幾年里,人們總能看到一位純樸可愛的老太太在舞臺上帶來的一個個詼諧幽默的作品,
《英雄母親的一天》里,她繞來繞去地念“司馬光砸缸”、“司馬光砸光”;《如此包裝》里,老太太被包裝上“麻辣雞絲”的藝名,還時髦地穿上blingbling的小馬甲,一口說唱和評戲洋氣十足;《打工奇遇》里,她和鞏漢林一唱一和,一口風趣的唐山口音。
趙麗蓉
也是從九十年代開始,小品節目成了每年春晚的最大亮點。人們熱愛的喜劇明星,幾乎都因為首先在春晚舞臺上誕生的梗和笑點,火遍全國。他們的作品里,不止有逗笑人的包袱,還有話里是對時代的反思,對社會各個面向人群的映照。
趙麗蓉的幾個小品都是當年最受喜愛的一等獎,陳佩斯和朱時茂繼續合作表演了《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等經典佳作,《賣拐》《賣車》《說事兒》等一系列精彩的小品讓趙本山的節目成為春晚最有吸引力的部分,
《賣拐》
伴隨著流行音樂黃金年代長大的人們,則更喜歡那些在春晚舞臺上演唱的流行歌曲。
老狼穿著白襯衫、牛仔褲唱了動人的《同桌的你》:“明天你是否會想起,昨天你寫的日記”,王菲和那英兩位天后同臺演唱《相約一九九八》,《老鼠愛大米》《吉祥三寶》等歌都在亮相春晚后開始在大街小巷傳唱。
《相約一九九八》
人們記得2005年的感動:由21位聾啞人演出的舞蹈《千手觀音》轟動全國,她們和諧、完美的演出舞出了極致震撼之美;人們也記得2009年的驚嘆:名為劉謙的魔術師用近景魔術掀起了全國觀眾對于魔術的興趣。
以前的春晚,在捧紅明星,在引領潮流,在成就時代,
“70后的春晚記憶是費翔,80后的春晚記憶是陳佩斯,90后的春晚記憶是趙本山,00后的春晚記憶是沈騰,以后10后的春晚記憶是啥呢?”
在這則帖子下面,最贊評論是“10后不看春晚。”
這句話雖然有些扎心,卻道出了多年來人們對于春晚的一種觀感:春晚越來越不好看了。事實上,早在2000年代,唱衰春晚一年不如一年的聲音就已經存在了,
2021年牛年春晚小品《催婚》
一臺春晚,大大小小的節目多達四十個,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已屬不易,如果有那么幾個精彩的表演,人們便會對整臺晚會有個不錯的評價,在歌舞、相聲、小品、雜技、京劇等多種多樣的節目類型中,語言類節目是多年來最受觀眾期待的類型之一,
甚至在春晚開始前,人們就開始好奇,哪些小品演員會在今年的舞臺上表演,也難怪,當開心麻花節目爆出被斃掉時,不少觀眾都覺得失落。
從2012年開始,開心麻花團隊亮相春晚,帶來的精彩作品令人眼前一亮,穩扎穩打,從話劇到電影,開心麻花成為質量和口碑的保證。就像當年守著零點盼著見趙本山,許多觀眾也開始期待有開心麻花的晚會。
開心麻花小品《扶不扶》
隨著一大批喜劇老人的退出,春晚的喜劇節目表現式微,觀眾開始覺得小品“不好笑了”。前不久,在某演技綜藝上,小沈陽表示自己放棄了小品,因為自己研究不出好的包袱,“現在的小品都是喜頭悲尾,我不喜歡,我喜歡逗大家笑,從頭到尾地把你們笑得開心,”
小沈陽的感慨說出了觀眾的一部分心聲,人們期待小品,是期待獲得快樂,而當小品的主題是希望說教,就難以帶給觀眾最大的快樂。
更何況,跟曾經的娛樂環境相比,觀眾已然擁有太多的選擇,現在每個人都有發達的社交媒體,在各大視訊平臺上,歌舞、喜劇都應有盡有,春晚的表演節目究竟是否真的還能滿足觀眾的精神需求?
喜劇藝人馮鞏在抖音開設賬號
“打是親罵是愛。”用這句玩笑話來形容人們對于春晚的心情感覺倒也是恰當。
曾經,春晚用潮流歌舞、用相聲小品給人們帶來歡樂;如今的春晚變成段子手年終考試的吐槽大會,是的,供全體網友吐槽的大會。但沒關系,在電視機前,一家人團聚著看節目、搶紅包。在互聯網上,提及春晚都是充滿智慧與歡樂的段子海洋,
邊吐槽邊看春晚,正說明這臺在1983年正式亮相的老牌晚會依然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春晚依然是大年三十晚上人們在尾牙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是如今它如今成了背景音,成了沉浸在互聯網世界人們的必備節日儀式。
一位春晚導演曾這樣說春晚的意義,老百姓現在每天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都挺豐富的,春晚對于觀眾來說更多是一種精神需要,是一種習慣。春晚的主要任務是伴隨大家過年,家里打著麻將也好、吃著尾牙也好、聊著天兒也好,電視開著,春晚就在那兒,喜歡的節目就看兩眼,不喜歡的就跳過去。
開著電視看春晚,常常有人陪,團圓,依然是大年三十的美好圖景。
To define is to limit.
你這比春晚所有包袱都好笑,哈哈
哈哈哈😁
彼時正在搶紅包,一抬頭看見這畫面,第一反應是:哦,抗疫英烈。。。
家人告訴我這是虛擬外場的觀眾,俺羞愧地低下了頭:媽的,又錯過了幾個億。。。
[大笑]終于讓我笑出聲了!謝謝啊!過年好!
昨晚打開電視,看到這個畫面,我差點對著屏幕三鞠躬,我就想問這是誰設計的 [圖片]
每年看,每年罵[大笑]···這樣會變成常態嗎?“為你瘋狂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