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狂奔的深蘭科技,是否會成為第二個樂視?

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幾年前,樂視因為業務發展速度過快、資金鏈斷裂,陷入崩盤危機,樂視也一夜之間從巔峰跌入低谷。隨之而來的,也是賈躍亭從天選之子變成了“江湖騙子”。

盡管樂視崩盤的風波已成過往,但是帝國崩塌的過程,迅雷不及掩耳,仍令人心有余悸,

令人感嘆的是,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在人工智能、大數據、自動駕駛等成為熱門話題時,也有一家名為深蘭科技的企業,與昔日樂視的打法如出一轍,不僅狂熱的追尋這類行業熱點,也在資本市場受到眾星捧月一般的待遇,

不過,坊間更多的聲音,卻是將其比喻為“玩火者”。

因此,總有人將其與樂視相提并論,甚至預測,其未來的命運,是否會與樂視殊途同歸,猶如刀尖起舞?又或者會峰回路轉,迎來科技創新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狂追熱點吸引資本眼球,業務不聚焦

關于深蘭科技,網上不乏深扒其來龍去脈的段子,例如,有網友說其創始人陳海波過去是賣奶粉的,也有網友說其創始人是因為O2O創業不順,才轉行做最有前景的人工智能行業。

雖然這些說辭并不一定能得到考證,但是至少說明,其在人工智能領域,深蘭有點像是半路出家,甚至來歷不明。而其在人工智能這個涉及高端技術的領域,有多少底蘊,太多人對此存疑。

據了解,其公司名字是由上海澳添勵乳制品有限公司更名而來,且以IBM公司研制的深蘭(DEEP BLUE)計算機戰勝了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洛夫(KASPAROV)為品牌故事背景,由此可見,深蘭科技的營銷功力,從其創建的品牌名稱,就可以窺見一斑。


而且,從其公司的前身來分析,網友爆料的在深蘭科技創始人在創辦該企業之前的故事,也并非空穴來風,

深蘭科技過去是做什么的,我們可以姑且可以略過。不妨來看看現在的深蘭科技在做什么,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通過天眼查發現,該公司于2012年在上海成立,涉及多個領域:TakeGo、新零售、硬科技、物聯網、智能駕駛、人工智能等等。

資料顯示,深蘭科技應用的技術更是高大上,包括自主知識產權的卷積神經網路、深度學習、機器視覺、生物識別(主要是手脈識別,這也是深蘭宣傳最多的技術,據網友爆料這個技術是深蘭買富士通的)、生物支付等等一系列前沿技術,細心的人會發現,這幾乎是涵蓋了目前所有投資風口。簡而言之,什么火深蘭科技就做什么,好像這就是這家企業的發展戰略,

值得注意的是,深蘭科技雖然攤子鋪得很大,對外推廣的技術也熠熠生輝,但是主營業務卻是為傳統零售企業免費提供quiXmart快貓無人值守智能零售系統。這項技術能有多么高科技,相信業內人士心知肚明,但是,在深蘭科技的包裝下,總能與最前沿的智能科技掛上鉤,并能屢次獲得資本的助力,

近年,深南科技又開始在最為炙手可熱的無人駕駛汽車上,釋放了很多信號。據「于見專欄」觀察,最近關于深蘭科技造車的新聞就有多組:

例如,1月18日,有多家媒體報道,深蘭科技聯合中煤科工集團常州研究院聯合研發,與陜西陜煤榆北煤業有限公司資訊化運維分公司聯合實施的大陸首個“井下車聯網和無人駕駛技術研究”項目——無人駕駛線控車在曹家灘煤礦工業廣場進行了階段性試驗和現場演示,并成功完成第一階段技術驗證。


2月8日,人工智能頭部企業深蘭科技在上海總部大廈舉行自動駕駛及氫能重卡項目簽約儀式,線上線下30余位專家學者、行業領頭人參與簽約儀式,根據協議,深蘭科技將在兩年內實現1000臺以上自動駕駛+氫能重卡的交付,首批100臺將于2021年第二季度完成下線。

據介紹,本項目以深蘭科技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綜合領先科技、落地經驗為核心優勢,結合大型港口集團、能源集團、運輸集團等大型央企資源客戶,發揮深蘭貓熊汽車的技術優勢、先發優勢、落地經驗以及市場快速成長優勢,共同在全國范圍內重點港口、物流、礦山快速落地深蘭人工智能技術及氫燃料智能管理技術在無人駕駛重卡和氫燃料重卡產品。

此前,也有媒體報道,深蘭科技于2019年9月獲得武漢市交通運輸局頒發的自動駕駛商用牌照,同時拿到這張牌照的還有百度和海梁,這張牌照不是管生產的,它管的是能不能真正讓咱老百姓“名正言順”的坐上這個自動駕駛的“網紅車”,因為外形酷似貓熊,也被稱為貓熊智能公車。


不過,比起百度、科大訊飛、商湯科技這些看得見高科技的企業,深蘭科技的技術顯得有些“神秘”,而且,其與一些企業聯合研發的產品,多數仍在進行中,其實際應用價值尚待驗證,

即使拋開這些疑點,深蘭科技覆蓋的業務面之廣,也令人瞠目結舌,其是否能夠利用這些看起來很高上大的“高科技”,提供更具實用價值的商品與服務,還是一個未知數。

在這種情況下,其頭頂的資本光環,可能無異于是一個一吹即破的泡沫,這樣不難理解,為何人們會將其與樂視相比了。

回想當時的樂視,不也是這樣一路狂奔,最終難以剎車么?但愿深南科技不是樂視,

營銷驅動,產品與服務價值存疑

作為一家科技企業,深蘭科技造車無可厚非,但是,凡是對這家企業有所了解的網友,多數都有一個印象:這是一家營銷驅動型的企業,古人打仗,講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深蘭科技則是技術未動,概念先行。產品未動,營銷先行。

各種夸張的宣傳語,在深蘭科技的PR稿中隨處可見,“業界第一”、“全球首創”等可能涉嫌違反廣告法、夸大宣傳的字眼,更是其營銷包裝慣用的關鍵詞,


不過,事實可能并非如此,以自動駕駛汽車為例,「于見專欄」觀察認為,盡管深蘭科技造車,一向高舉高大,但是同時有大量玩家涌入“自動駕駛汽車”賽道。而且,其普及應用尚需時日。值得一提的是,參與其中的,都是全球大名鼎鼎的科技公司與傳統的汽車制造企業巨頭。

例如,谷歌、百度、微軟為代表的科技企業率先入局,目標是憑借在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GPU等關鍵軟硬件方面的技術實力,一步到位打造L4級別的無人駕駛汽車,而福特、通用、大眾等,在整車制造能力、銷售渠道與服務等傳統優勢基礎上,開始自動駕駛研究項目,這些企業盡管有打防守戰的意味,但是鑒于其在造車領域的專業性,也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反觀深蘭等垂直領域的人工智能企業,其側重點在于成為產業鏈上的細分技術提供商。因此,無人駕駛汽車的最終落地,深蘭充其量只是參與了其中的一個環節。但是在深蘭科技的包裝下,這類落地產品的雛形,卻總像是其獨家技術,不僅經常拿第一,而且大有天下無敵之勢。

由此可見,深藍科技的營銷驅動痕跡十分明顯,但是產品與服務的價值尚處于孵化期,實際價值有多大,尚待市場驗證。

概念成分居多,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化尚需時日

經驗告訴人們,一項前沿的技術,一定需要一個專業的技術團隊,潛心的研究,不可能從天而降,但是,在營銷驅動之下,深蘭科技專注技術研發的可能性,也是疑點重重。

早前就有網友爆料,其技術團隊的人員構成存疑,據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可以看到,深蘭在2017年僅為111名員工繳納社保,而據甲子光年介紹,深蘭PR曾告知:“自創立至今,培育了海內外超過100位博士后和博士的學術帶頭人,擁有超過700位研發人員的人工智能精英科研人才梯隊。”博士比例高達1/7,但其并未提供目前深蘭確切的博士、博士后的人數,而對比同為AI的領軍公司商湯博士比例不及深蘭的一半。

更為有趣的是,深蘭鮮有介紹具有代表性的技術人員,據天眼查查到的技術骨干,深蘭也很少透露有關他們的教育背景以及工作履歷,而唯一能查到的王昕磊履歷疑似為畢業于北大成人教育機構,而公開資訊中,關于陳海波本人之前的背景,也少之又少,

一個毫無技術背景、技術人才團隊也存疑的企業,將其技術實力說得天花爛墜,不得不讓人懷疑,其閃閃發光的技術來自哪里?

而且,多數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都會因為擔心技術泄密、破壞行業規則惹怒同行等原因,在產品正式發布前,都會選擇低調蟄伏,產品成熟后才高調召開開發布會、大肆宣傳,深蘭科技卻通常反其道而行之,營銷始終走在前面,這顯然不符合新技術面世的正常邏輯。

況且,目前自動駕駛企業之間的競爭,還遠遠未到市場化、落地應用層面,各類企業蜂擁而入導致的結局,將是在人工智能領域投入巨大,卻收效甚微。

因此,誰能在這一輪技術、市場、競爭的博弈中堅挺的活著,還是一個未知數,很顯然,在這場長跑賽中,有現有業務做支撐的科技型企業、汽車企業更有優勢,也更有生命力,

而對于深蘭科技,在尚無太多人工智能產品走向批量化生產、投放市場的前提下,除了繼續向資本講更加完美動聽的故事,以獲得資本的支持續命以外,恐怕很難與同行的玩家抗衡。這也不難理解,深蘭科技的焦慮,以及其不斷大肆宣揚其新概念、新產品的真正原因了。

結語

2019年,眾多明星級自動駕駛初創公司或倒閉、或賣身、或陷入拿不到融資的窘境,仍歷歷在目,2020年,雖然因為特斯阿里、百度等推出自動駕駛汽車,有春暖花開的兆頭,但是在其商業化應用層面,依然沒有太大進展。

而各大企業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競爭,更像是玩一局《絕地求生》的游戲,各路玩家被“空投”到一個特定的地圖中,憑借著各自的操作、裝備、策略,不得不接受淘汰賽機制的嚴酷篩選,是否能僥幸進入下一輪的決賽圈,也將是決定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深蘭科技雖然搭上了人工智能的這趟快車,但是因為新型產業的醞釀尚需時日,且同一賽道的實力玩家無數,因此在其欠缺技術、人才等優勢的現狀下,可能前途未卜,

2021年已至,在危機四伏的新產業進程中,還有諸多變數,最重要的是,深蘭科技造車是否能夠成功,其遍地撒網、全面開花的打法,也像是給新型業務埋了一顆雷,隨時都有引爆的可能。

但愿深蘭科技的“高科技”不要一直停留在實驗室、展覽館,也不要成為第二個樂視。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