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關于流行文化的著名論斷,大意是我出生前的作品都是陳腐無聊的,我在青春期和晚年黃金時期接觸到的大部分作品都很棒,很經典,我中年以后出現的作品,往往膚淺幼稚,怪誕聳人聽聞,
但是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真的認為過去的音樂更好,還是我們的記憶被自我美化了?
《音樂與科學》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給出了一個有趣的答案,
音樂與記憶和情感密切相關。BBC經典廣播節目《荒島碟》受歡迎是有原因的。音樂似乎與社會主題的積極情緒記憶特別相關,這有助于提高大流行期間的生活滿意度。
常規心理學研究表明,某些時間段的自傳體記憶(生活經驗)比其他時間段好。
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懷舊動蕩”:人們經常不成比例地回憶起10到30歲的記憶,
心理學家對這一現象提供了幾種理論解釋,比如有人指出,在那段人生中,我們接觸到了新奇的、定制的個人經歷,這些經歷被記錄在大腦深處,更容易被找回,
在此期間,生理和荷爾蒙的變化也可能增強我們的記憶。
已經表明,如果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很可能來自坎坷期,
但這是否意味著這一時期的音樂更容易與自傳體記憶聯系在一起?
結果
作者和同事調查了470名年齡在18歲至82歲之間的成年人。目的是看接觸流行音樂的年齡如何影響三個相關但完全不同的概念:歌曲與自傳體記憶的關聯程度,歌曲的熟悉程度以及他們對歌曲的喜愛程度,
結果,在整個樣本中,他們對自己青春期排行榜上的音樂更加熟悉,音樂與自傳體記憶的關系也更加密切,
這種與音樂相關的記憶震蕩在14歲左右達到高峰:在每個年齡段中,當時的歌曲一般引起的記憶最多,
此外,年齡較大的參與者(40歲以上)也更喜歡自己的青春期歌曲,但年輕人(18-40歲)并沒有表現出同樣的趨勢(注意,是一種趨勢),在某些情況下,年輕人更愿意選擇自己出生前的老歌。
然而,不管參與者的年齡分布如何,錯過青春期的音樂是主要的。
所以,我們似乎對年輕人的音樂不那么感興趣,因為我們認為它比其他時代的音樂更好,因為它與我們的個人記憶密切相關。但是,有些歌是可以超越世代界限的。
想引起部分消費者懷舊反應的廣告主,應該關注這個研究,精神科的臨床醫生也要喚醒患者對過去的記憶。
https://www . science alert.com/a-s-a-reason-we-prefere-rock-out-to-music-from-youth
獎賞
支付寶獎勵[x]
您的姓名:
獎勵金額:
5元10元15元20元50元100元GO
心理學不解釋藝術,年輕人審美已死
不覺得,感覺最好的音樂是最近幾年的。
個人品味確實有時代的因素
但是我不認為最近幾年大陸音樂我不喜歡是因為時代問題
是真的太普通了
所以各位也不要太懷疑自己是不是落伍。很可能只是單純的不好聽
推薦個老點的,天龍八部的主題曲,這個幾十年后也能依舊好聽
@protons: 能否分享一下,如何分析音樂作品的質量?
其實和自己的音樂素養有關系。我們大多數人是不會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的,只是在消費音樂而已。最近我公司來了一個音樂專業的人,給我講了很多欣賞音樂的知識和如何作曲的一些邏輯,我開始欣賞新的音樂了。我早就過了青春期了。但是我又有了第二個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