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在室溫下從石墨烯的熱運動中提取能量,因此有可能獲得清潔和無限的能源。
該方法巧妙地利用石墨烯內部的納米級波紋和布朗運動(粒子的隨機運動)產生適用的電流。
阿肯色大學的物理學家保羅蒂巴多說:“基于石墨烯的能量收集電路可以集成到芯片中,為小型設備或傳感器提供清潔和無限的低壓電源。”
這項新研究從同一實驗室以前的工作中吸取了教訓。
研究小組在論文中寫道:“這些納米級波紋的起源仍然是一個未解決的問題。”Tibado指出,石墨烯波紋似乎源于材料中亞原子粒子的相互作用。
該系統的關鍵部分是在電路中使用兩個二極管將原始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DC),使電流沿著單獨的路徑回流。
最終的結果是脈沖DC電流,它可以工作在負載電阻上,并可能為小型電子設備供電。另一個發現是,系統的雙二極管設計有助于提高輸出功率。
蒂巴多說:“我們還發現,二極管的開/關行為實際上放大了傳輸的功率,而不是降低了它。”
看到這里,我估計有些朋友忍不住了:如果你從室溫無限吸熱產生電流,那不就是第二種永動機嗎?
《科學警報》的報告對此進行了解釋:研究表明,石墨烯與電路之間存在共生關系,通過保持一個均勻的溫度避免熱量傳遞,避免了與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沖突。換句話說,流入電阻器的電流不會發熱。單單這句話無論如何都是非常可疑的.
有問題的朋友可以在《Physical Review E》上查看原論文。
研究結果很大程度上歸功于隨機熱力學——,這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研究領域,旨在討論能量和熱量相互作用時系統中宏觀和微觀的相互作用。
石墨烯表面的慢波運動意味著可以在低頻下在電路中感應出電流,這一點非常重要。
下一個挑戰將是找出如何在實踐中應用這項技術。首先,確定能量是否可以儲存在電容器中以備后用。
石墨烯單獨使用可能產生的能量很少,但如果能代替低功率電池,就不再需要充電或更換電池。
https://www . science alert.com/physicers-build-a-circuit-from-graphene-the-general-clean-limited-power
@月半大帝: 是麥克斯韋妖吧。
南方紅脖子州大學部搞出來的玩意,呵呵。
“研究表明,石墨烯與電路之間存在共生關系,通過保持一個均勻的溫度避免熱量傳遞,避免了與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沖突。換句話說,流入電阻器的電流不會發熱。”
這幾句話怎么看怎么怪異,查了一下原文難道是指下面這幾句話嗎?
Our model provides a rigorous demonstration that continuous thermal power can be supplied by a Brownian particle at a single temperature while in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provided the same amount of power is continuously dissipated in a resistor. Here, coupling to the circuit allows electrical work to be carried out on the load resistor without violating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我的翻譯如下:
我們的模型嚴謹地證明了,處于單一溫度的熱力學平衡底下的一個布朗運動粒子可以向外輸出持續的的熱功,只要你保證等量的功率也在電阻器上被持續地耗散掉即可。這里,石墨烯與電路的耦合使得負載電阻器可以做電功,而不會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
特別指出一下,電阻器當然會發熱,而且這個發熱很重要,你可以認為是電路那一側有一個冷池,將電阻器的發熱無限吸收掉,那么石墨烯一側的所謂“單一溫度”(取作室溫)實際上就與電路一側的“等效溫度”之間形成了等效的溫差,那它能做功也就不足為奇了。
雖然可以粗糙地理解成有等效的溫差,但電路一側其實沒有真正的熱力學溫度,所以論文很自滿地說這個模型是“單一溫度”的,亦即只需將石墨烯放在室溫下即可。
挑戰熱力學定律是民科領域第二熱門的方向,第一熱門的是挑戰相對論,第三熱門是挑戰牛頓力學定律
@celk:
是的。
我理解是如果持續從液體微粒的布朗運動中汲取“能量”,那么液體溫度會下降。
而同時電阻有電流通過并發熱,這部分熱量如果“回饋”到液體當中,液體溫度會上升。
一升一降抵消了。
系統溫度不變。
看來這個電不能用來燒水,不知道聽音樂會不會比水電感覺更柔。
在我肚子里的食物重新合成為原始狀態
布朗運動發電?人類有救啦!
米國民科,最多就是某種未知的能量轉換機制,理論沒有驗證就胡扯什么永動機
該方法巧妙地利用了納米級的波紋和石墨烯內部的布朗運動(顆粒的隨機運動),產生了可應用的電流。
jojo誠不我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