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芹齋做了啥,西方稱其為“古董教父”,大陸斥其為“文物大盜”

1914年,西安“昭陵六駿”的“颯露紫”和“拳毛騧(guā)”在陪伴李世民近1300年后,被不法之徒盜運國外,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部博物館以12.5萬美元的代價收購,操縱這一事件正是盧芹齋,

西方稱為他為“古董教父”,大陸斥其為“文物大盜”,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上圖_ 現藏于美國的“颯露紫”雕像

盧芹齋其人

2013年4月,法國作者Géraldine Lenain出版了《盧芹齋傳》,書中描述:“盧芹齋于19世紀末前往巴黎涉足商業。當時,無人預料到這位遠離故土在此謀生的青年會如此之快成為一名享有國際聲譽的古董家,他生來具有商人的天賦和出色的藝術鑒賞力,

1902年,在大陸大使館,他遇到了一位青年——張靜江。張是孫中山的好友,他建議盧芹齋開一家古玩店并成為其合作者。未久,一家名為通運的公司在馬德蘭廣場開業,盧芹齋以此專門經營大陸古董。”

傳記顯然對盧芹齋進行了美化,然而作者坦言:“他20歲之前的人生是個龐大的秘密。”事實上,盧芹齋,又名盧煥文,出生于1880年的浙江湖州南潯,10歲時,他父親因吸食鴉片、沉迷賭博破產致死,母親羞憤自殺。成為孤兒的盧芹齋寄養在叔叔盧梅春家里。成年后,他來到南潯望族張家,給張靜江做傭,


上圖_ 張靜江(1877年—1950年),譜名增澄,又名人杰,字靜江

借助“天時”

二十世紀初,一只從山西“進價”10塊大洋的宋瓷小白碗,在巴黎能賣到1萬美元。1903年,張靜江之父張廷甫出資30萬元,成立了通運公司,開始涉足文物交易,在通運公司的六年中,盧芹齋憑借天賦和好學,不僅學會一口流利的法語,還掌握了出色的文物鑒定技術,

盧芹齋曾自述:“20 世紀初,特別是 1900 年義和團運動時期,很多大陸陶瓷和其他古董趁亂出境,流入法國,巴黎于是成了大陸藝術品集散地。”當時大陸正值社會動蕩、政治變革、監管缺失,他借此良機,從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文物走私活動。


上圖_ 盧芹齋(1880-1957),浙江湖州人

掌握“人和”

盧芹齋深知經商中人脈的重要性。1908年,他在巴黎泰布特街成立了自己的“來遠公司”,專門從事文物貿易。當時,張靜江的叔叔龐來臣是當時著名的書畫鑒定專家,有著穩定的貨源,盧芹齋每兩月銷貨一次,一年周轉6次,從中攫取了巨額財富。

1911年,由盧芹齋、吳啟周、祝續齋、繆錫華等四人出資開設了盧吳公司,總部設在泰布特街34號,在北京、上海、倫敦等地設有分號。一戰爆發后,歐洲受到戰爭的波及,文物收藏漸漸蕭條。1915年3月,盧芹齋轉戰美國,在紐約成立了分部,


上圖_ 站在壁畫前的盧芹齋

1926年,祝續齋、繆錫華退出了盧吳公司。盧芹齋實施了重組,與禹貢古玩號葉叔重、雪畊齋張雪庚、福源齋戴福保和珊瑚林古物流通處洪玉琳等“四大金剛”合作,將盧吳公司發展成為二十世紀開辦最早、經營時間最長、販賣文物時間最多的跨國公司。

盧芹齋還和小洛克菲勒、弗利爾、戈登和J.P.摩根等頂級收藏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同時,游走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部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法國吉美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之間。有了這些機構和個人的關系,盧芹齋如魚得水,登上“人和”的階梯,到達事業的巔峰。


上圖_ 盧芹齋與外國古董商

拓展“地利”

盧芹齋將自己偽裝成文化大使的樣子,舉辦文化沙龍,組織系列展覽,向歐美上流社會介紹大陸古典藝術。他的商業活動,引起歐美媒體的廣泛關注。盧芹齋頻繁出入社交場合,熱心公益活動,資助大陸留學生,還一度投入抗日救亡活動。

在推廣大陸藝術的表象下,無法掩蓋盧芹齋偷盜販賣文物的卑劣本質。他每年從法國出發,經沙俄回國,了解大陸的最新行情,對分號進行看樣和訂貨。除此以外,大陸分號將圖片或照片寄給盧芹齋,由他決定文物的采購和去向,盧芹齋還會將暢銷或獲利豐厚文物的相關資訊,反饋給大陸分號,讓其進一步關注和組織相關的貨源。由于盧吳公司資金雄厚,出價高,大陸的精品任其遴選采購,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運營,盧芹齋的“地利”優勢日益明顯,


上圖_ 盧芹齋在觀賞古董

流失文物知多少

盧芹齋倒賣的文物數量,始終是個未解之謎,1923年,山西渾源李家峪先后盜掘出土了75件青銅器,法國人王涅克、葛揚以5萬大洋買走了第一批。1932年,以“渾源犧尊”為代表的第二批青銅器進行了公開競標,盧芹齋以29萬大洋的價格中標。此事曝光后,輿論嘩然,轟動一時,在學術界的壓力下,各部門加大了管控措施,避免了這批青銅器流失海外的命運,最終被上海博物館收藏,

不是所有文物都這么幸運的,北宋李公麟《華巖變相圖》和《列仙圖》、南宋米友仁《云山圖》、錢舜舉《王羲之觀鵝圖》、趙雍《五馬圖》等字畫,均被走私歐美,山西廣勝寺《熾盛光經變圖》和《藥師經變》壁畫、洛陽龍門石窟雕像也成了盧芹齋的獵物。龍門石窟遭到偷盜后,造成了永久性的破壞,很多珍貴文物流失海外后,大陸從此絕跡,


上圖_ 《王羲之觀鵝圖》元代畫家錢選(舜舉)創作的紙本設色畫

1948年,盧芹齋花費100萬法朗,從上海收藏家譚敬手中買下了一批贗品,職業生涯開始走下坡路,八年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葉叔重進行審判,法院認定:“從1927至1942年親自經手收進各種珍貴文物達8000件之多,盜賣給美、英、法、日、瑞士等國的博物館,價值700萬人民幣,僅銷美國的即達300萬元美金。”當時,一級技術工人的年收入不過400元而已,這只是盧吳公司販賣文物的冰山一角,

盧芹齋曾對盜賣文物的行為進行自我辯解:“如其他熱愛藝術的人一樣,我從事文物交易一直胸懷世界,與此同時,我深信藝術品是沒有國界的,它們走遍全世界就像無聲的大使一樣,讓世人了解并欣賞,”不過,他給小約翰·洛克菲勒信中用“大陸古代雕塑作品已經被禁止出口了”為借口抬高文物價格,賺取更大的利益,其偽善虛假的嘴臉可見一斑,


上圖_ 張伯駒(1898年3月14日—1982年2月26日),原名張家騏

“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為了收集文物,四處奔走,散盡家財,收藏了東晉陸機《平復帖》、隋朝展子虔《游春圖》、唐朝杜牧《張好好詩》、李白《上陽臺帖》、北宋黃庭堅《諸上座帖》、趙佶《雪江歸棹圖》等22件字畫,建國后,他將這些國寶悉數捐獻給故宮,實現了“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的初衷,兩者相較,云泥立判,

作者:計白當黑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袁曉春 《文物巨鱷——盧芹齋》

【2】胡一峰 《盧芹齋的兩面人生》

【3】戴葉君 《影響大陸•上海百年收藏大家盧芹齋與大陸文物的流散海外》

文字由歷史大學部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