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誰想出這么個抓馬的綜藝,他對人類的貢獻都值得拿回諾貝爾獎

通常來講,綜藝的路數就那么幾樣:要么選秀唱跳爭冠軍,要么明星撕逼大亂斗,要么唇槍舌戰妙語連珠特別逗……


一個節目能占上面一樣就夠下飯,占兩樣能天天上熱搜,全占了就會有微商貴婦化妝品花很多錢來冠名。


但最近我發現了一個節目,路數之野、drama之密集超乎想象。這么說吧,里面這幫選手每一個都演得了小品、劈得了叉,


開得了黃腔、接得住梗,


上臺能走秀,張嘴會唱歌,


就沒有他們玩不轉的賽制:今天大咖秀,明天奇葩說,


當然缺不了貫穿始終的明爭暗斗、貌合神離、塑膠姐妹、互相Diss…… 有時候把來看熱鬧的明星評委都一起拖下場。


但最最精彩的還不是這些,而是他們每個人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都打扮得像時裝周的高定秀模特一樣,


時裝屋質感都是入門級,各種天馬行空、不拘一格的造型,不光美的,還有怪的、騷的、好笑的、驚悚的、奇葩的。



就連丑都丑得非常有想象力。


而且甚至,這些衣服有時候還是這幫選手自己手工一針一線做的……


這個究極無敵精彩綜藝就是大名鼎鼎的《魯保羅變裝皇后秀》。


簡單來說,《魯保羅》就是一檔糅合了模特、唱跳和選秀的真人秀,可以想象成《創造營》+《達人秀》+《全美超模》的集合體,只不過選手全是所謂的“變裝皇后”,每期用各種變裝挑戰和主題比拼,直到決出最后的變裝冠軍,


我保證這個世界再也找不到另一群人比這些搞笑、活潑、花枝招展又全能的刻薄drag queen們更適合綜藝這種東西了——你想象一下自己身邊那個最能咋呼戲最多的朋友,然后十多個這樣的人搭一臺戲——就知道我是啥意思了,



無論是誰琢磨出這么個節目,他對人類的貢獻都值得拿一回諾貝爾獎。言歸正傳,《魯保羅》本身的目標,是找到“美國下一位變裝超級明星”。自從2009年開播,現在已經播到第13季 了,艾美獎也拿了好幾座,


我花了幾天把最近一季完整的第12季給看了,等不及跟大伙說道說道《魯保羅》到底有多值得去看。


全能皇后

節目第一期當然是選手先出來挨個亮個相。姓甚名誰,哪里人氏,自報家門,外形大概能看出每位選手走的是啥路線。


硬件條件好的就一門心思美,屬于外表出眾的“look queen”,



擅長打扮、時尚品味出色的自然是“fashion queen”,



活潑、表現力強的就發揮特長重點鉆研喜劇或是表演風格,



以及端莊的、神秘的、華麗的、瘆人的、還有二次元的,反正眼花繚亂各有特色,


作為變裝界傳統,每位皇后都自帶一個很浮夸的花名,比如Gigi Goode(Gigi棒)、Heidi N Closet(藏在柜里)、Dhalia Sin(達莉亞罪惡)、Widow Von‘Du(寡婦馮·杜)…… 不一而足。


姐妹們初次見面自然是一通寒暄擁抱,實際上心里都在掂量對方幾斤幾兩,而且他們在場外解說自己心理活動時都出奇的一致:就你們這幫碧池小婊貝也能跟老娘斗?


“My style is better than all these any other bitches are gonna be on the show”

雖然各有特長,但走秀都是基本功,放幾個動圖大家感受一下,和超模不是一個路數,但在runway上那是真slay,





皇后們在臺上走,頭排看秀的評委們在旁邊三俗毒舌點評,其中包括坎耶·偽斯特和金·假戴珊等等,


迅速快進到第一個挑戰:合作說唱表演,但只給伴奏和一個主題“I‘m That Bitch”,剩下的寫verse、編舞全得選手自己搞定,評委是Nicki Minaj,這回是本人,


看他們表演才知道什么叫生下來就是吃這碗飯的,婊的、浮夸的、做作的、炸裂的、劈叉下腰的,高潮迭起一浪接一浪,


看得麻辣雞都直呼好活,


一個節目能把歌舞、雜技、小品等元素全裝里,比不咸不淡的春晚好看18000倍吧,


雖然沖突不斷,但也有很多真情流露的時刻,選手們會聊自己的家庭、經歷,有的很小年紀就失去母親,有的成長在同性戀不合法的國家不得不恐懼地壓抑著真實的自己,有的家人還在卻不敢公開性取向并為此痛苦著,


平時看起來歡天喜地的大家都有著各自不同卻又相似的掙扎,這也是為什么他們都極為渴望在《魯保羅秀》證明自己,哭完互相鼓勵勇敢地收起眼淚繼續前進。


明星嘉賓也是節目特色,Miley Cyrus、Ariana Grande、Halsey、Lizzo、Christina Aguilera,一批在LGBTQ群體里受歡迎的diva們都來過。


最好玩的是Lady Gaga那期,她本人假裝成cos自己的選手,然后突然揭曉身份把所有其他選手激動地一片打鳴雞叫,



每一期還會給選手們出不同的考題,比如第四期是要求大家以“球”為主題創造自己的服裝,


有的人一看就是很擅長裁縫,縫紉機咔咔咔三下五除二一身衣服就出來了,而且裁剪、設計還相當出色,


也有號稱手殘對縫衣服一竅不通的,只能是各種大小球生往衣服上懟,最后倒也能搗鼓出一身像樣的衣服上臺。


可能再也沒有一個綜藝節目組那么省心了,畢竟造型、妝容、發型、才藝,選手們自己全搞定根本不用操心,連小劇本都不需要,這群人自帶的戲比什么劇本都精彩,


除了固定的T臺秀,每一集都有個好玩的挑戰,比如惡搞經典美劇重拍《實習醫生“gay”蕾》,


或者名人模仿大咖秀、模擬總統競選互相辯論、以各個gay icon為靈感進行再創作等等,都夾雜著典型的Drag Queen式惡搞和葷段子,又好笑又精彩。


但每期最后,有一個環節是固定不變的:當場發揮最差的兩人對口型唱歌1v1比拼。勝者留下,敗者淘汰——lip sync for your life。



這是整個節目最殘酷也最具情感張力的段落,沒有插科打諢,只有豁出一切也要留下,你能看出來選手們有多在乎這個舞臺,但無論多努力,最后總會有人必須離開,


在每一期比賽結束后,魯保羅RuPaul Charles本人會念出他那句著名的語錄:“If you can’t love yourself, how in the hell you gonna love somebody else?(如果你連愛自己都做不到,更何況愛其他人呢?)”


史上最時尚綜藝,period

前面說的都是戲,接下來說說美,選手們第一次T臺秀前魯保羅說了一句話給人印象很深:“好好表現,多少時尚界的人盯著找靈感呢,你們得滿足他們,”



他還真沒在自吹自擂,時尚界的人確實都愛死了這個節目。好多大牌設計師比如Marc Jacobs、Jeremy Scott都來當過明星評委。


Marc Jacobs更是一集不落的鐵粉,他說自己辦完時裝秀筋疲力盡的時候,心里想的都是:“八點鐘必須要看魯保羅全明星,躺床上,蘸著花生醬吃餅干,和男朋友一起看變裝秀!爽!”


段子、搞笑全放一邊,十幾季《魯保羅秀》中讓人瞠目結舌的時尚時刻能結成一本書出版,皇后們可以是瑰麗的、華美的、壯觀的,




也可以是幽默、大膽、艷俗的,





甚至是恐怖、出格、毛骨悚然的。



最光芒四射的時候能讓任何超模、明星在他們面前黯然失色,


但也會隨時用以一般眼光看來怪異、禁忌的美學挑戰你的底線。


而這就是《魯保羅秀》最讓人興奮的一點,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他們接下來會呈現給你什么,因而會永遠饒有興味地抱有期待。



變裝皇后們比任何人都懂得擺脫束縛的含義,這個語境下沒人追隨“你該穿什么”、“你需要是什么樣子”、“你不能做什么”之類的條條框框。


他們突破了大多數人都沒意識的障礙:在想象力之前被禁錮的,首先是內心。

《魯保羅秀》史上最成功的選手之一、第七季冠軍Violet Chachki是這么說的:“變裝有很多樂趣,打扮起來很有樂趣。

我愛幻想,我也喜歡迷人的美麗,而在變裝中實現幻想是最有趣的,”



順帶一提,他在第八季決賽作為上季冠軍返場時的造型被drag粉絲們廣泛認為是變裝比賽歷史上最無法超越的時刻。 建議大家都去找個視訊看一下,“我是天下第一超級明星”的光環呼之欲出,言語很難形容。



去年黃齡在浪姐唱《一剪梅》時最后的reveal和Violet比賽里的T臺表現極為類似,說不定就是從《魯保羅》偷學的,



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毫無防備地碰到這么一位變裝皇后,大部分人可能都會心中一驚。可一旦習慣下來,人人都能欣賞他們身上不可思議的才華和靈感。



選手們被允許以任何形態透過時裝表達自己,靈感來自秀場高級時裝的衣服借由變裝皇后們身上巨大的生命力幻化成新的存在,







同時,這還是一群無比癡迷于文化致敬的人,樂此不疲地去重新創造流行文化史上的瑰麗瞬間,




應該說整個變裝文化都是建筑在時尚的瓦礫上的,但在極度崇拜時尚的同時,變裝又能以游刃有余的姿態理直氣壯地諷刺時尚,


這也是為啥時尚行業的人都深深為變裝文化所吸引,甚至前年的Met Gala直接搞了個Camp主題——翻翻那年的明星造型,其實就是一群沒化濃妝的變裝皇后罷了,




美國第一變裝超級明星

前面提到過,《魯保羅秀》的目標是找到“美國下一個變裝超級明星,找就找唄,為啥還特別強調下一個呢?那是因為第一個已經被公認了,那就是已經60歲的魯保羅本人。



在節目里,他一半時間是個戴眼鏡的光頭,


另一半時間,才變回“變裝形態”:一位面無表情的芭比大媽。


當然和挖空了心思的徒子徒孫們比,魯保羅現在的造型就很基本了,一副與世無爭、把舞臺留給你們的樣子,



但千萬別誤會,再怎么漫不經心,魯保羅世界最有名變裝皇后的地位依然無可撼動——畢竟現在變裝文化在主流世界的江山有一半是他打下來的。


他從80年代開始以變裝皇后的身份混跡在地下俱樂部圈,當時社會上對變裝人群的態度可遠沒有現在那么友好。

把時間往回推一點,變裝文化源于地下舞廳(underground ballroom)文化。1920年代的紐約哈勒姆區,一小部分異裝人群在這里的俱樂部涂著濃妝、戴著假發、穿著裙子自娛自樂。

不過這批“怪人”在那時候屬于人人喊打,不僅很多人譴責他們“瀆神”,甚至紐約當局還把變裝行為犯罪化,派便衣潛伏進變裝舞會勾搭這些皇后們,一旦對方上當說要一起回家就會被逮捕關進監獄,


在各種“你們不該存在”的社會圍剿下,變裝文化依然綻放出很強的生命力,甚至越來越繁榮,



他們從時尚界借鑒了相當多靈感,比如把時尚雜志里或者是T臺上模特的pose用屬于變裝皇后的夸張方式表達出來,并且創造了一個新的詞來命名:voguing(沒錯,就是來自那本最著名的時尚雜志),



皇后們自發形成了變裝家族,每個家族有自己的族母,為變裝皇后們提供庇護,形成類似家庭的紐帶,許多家族還會直接用時尚設計師的名字來命名,比如Saint Laurent家族,Balenciaga家族、Miyake-Mugler家族等,


但總體而言,這些邊緣人群的社會處境還是很艱難的,1990年有一部對變裝文化意義非常重大的紀錄片叫做《巴黎在燃燒》,


就描寫了黑人和拉丁裔LGBTQ群體面臨的困境:貧窮、疾病、種族歧視、性取向歧視等等問題,那個時候變裝人群的平均壽命大概只有30幾歲。

Madonna可能是第一位認識到變裝文化價值的主流藝術家,她1990年那首名為“Vogue”的大hit一夜之間讓全世界都知道了vogue是啥意思,


魯保羅也是在那個時期找到了自己突破主流的穿搭“公式”:Cher + David Bowie + Diana Ross,他在1994年發行的單曲“Supermodel(You Better Work)”取得了商業成功,就此開啟了作為全美最知名變裝皇后的表演生涯,


當然他也比誰都更了解變裝群體面臨的冷眼和痛苦,他說:“人們對我說的惡心話多了去了,但我會讓那些阻礙我嗎?沒門!我會盡一切努力讓自己的生命結出盡可能多的果實——而且我已經做到了。”


《魯保羅秀》最可貴的地方是給了家庭或者社會放逐的一群人一個去拼命閃耀的機會,他說自己是要尋找“下一個變裝超級明星”,其實更是教會這群年輕人如何成為自己的明星,


每個有變裝夢想的年輕人都懷著《魯保羅》崇拜,因為這可能是他們唯一有機會向所有人肆無忌憚地展示自己魅力,而不必在乎什么,因為這里的所有人都愛他們,

追逐超級明星的夢想,然后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新生。

看得越久,體會得越多,就越發感慨《魯保羅》不止于一檔真人秀,不知不覺中你會為它投入很多感情,就像Marc Jacobs說的:“我為它哭,為它笑,它里面有太多的力量”。


也是因為有《魯保羅秀》,有那么多人慢慢認識到變裝群體的獨特、真實與美麗。甚至人人都有機會借著這檔節目重新探索自己。


聽聽魯保羅咋說吧:“每個人生來都是赤裸的,余下的都只是變裝罷了。”


文字:Dongbao

圖片:Konashi & Brown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文字原創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