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鄉鎮干部,我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現在的農民對農業基礎設施確實是不怎么重視了。糾其原因,有這么三點。
一、農業不賺錢
現在,種地不賺錢甚至賠錢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現在種地的基本都是農村老人,而土地大面積季節性擱荒。
這種情況下,除了少量經濟作物和果蔬,誰還在意農業基礎設施呢?
二、集體觀念渙散
包產到戶以后,一切都走向了單干,現在農民基本已經沒有了集體觀念。對村委會的意識也僅僅就是結婚遷戶口等開個證明蓋個章。
從2005年取消了農業稅,農村的公共設施基本都是政府出錢。這基本也就代表著農業基礎設施這種事都是村上的事情。
三、利用成本高
一來糧食價格低,二來農業基礎設施利用成本高。就拿灌溉來說,雖然農用電價低,但管理灌溉井的人并不完全按照電價收費。一畝地加上人工,代價超過了糧食增產的價值。豆腐成了肉價錢,誰還愿意去灌溉。
另外,即使有農戶愿意澆地,但離水源近的農戶可能早把灌溉渠破壞或者填埋了。今年修好了,明年可能還得接著修。
總而言之,還是農業不賺錢。如果農業是個高利潤行業,怎么能不愛護農業基礎設施。
農村的現有情況不改變,將來絕對要出大事!!!
現在村一級基層都無事可管,大部分人都不住家里了
代表性極強的,最有說服力的底層聲音。
如果種一畝田,能夠賺一萬元錢,田多的人平2至3畝,收入也就2至3萬元,田少的地方人平幾分田,收入就只有幾千元,誰種田?因此體制要變,不要說包產到戶,一包就靈
你不看看他們還能種幾年地?他們出那個力有回報嗎?
農村荒廢的田地應該收為集體所有,大力發展農村集體制,糧食國家統一收購,價格隨市場調整。
說的實情。改變一家一戶小農經濟模式,把田地集中起來承包給老板辦農場,農戶分承包糧。如何?
原來的田埂路變窄了,渠道沒有了,都被改了田,年年灌溉抽水打架
說漏了一點,一畝地一年的純利潤是多少,可以說是一個瓦工的一天工資,這還要天道順當,否則還要陪錢。
我還是那句話,農村的一切問題都源于現有的個人生產方式問題。執行了幾十年的個人承包生產經營方式已經開始阻礙農業經濟發展了就比如說農村的灌蓋水利建設,誰也不愿意管,誰也不愿意修,有人說是因為種地不掙錢,沒有集體觀念,利用成本高等等等等,雖然也都是原因的一種,但是根本原因在于農村個人的生產方式問題,這個體制不解決,就會影響農村其他問題的解決。比如農村的城鎮化、社區化、機械化、田園化、集約化。所以說只有把土地收回,由集體大隊通過農業規劃專家和民主的方式進行重新規劃使用。規劃好以后,農村可以犬隊或鄉鎮為單位,組織招商引資,幫助農村搞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