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最可憐的清朝皇后,去世后沒有謚號,還被葬進了妃子陵寢之中

在清朝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皇后,她在去世后沒有獲封任何的謚號,也沒有按照清朝時期的傳統與帝王合葬,僅僅是以偏位安葬在了另外一位皇貴妃的陵寢地宮之中,甚至在她去世十多年時間里,她的事情都沒有被宮中的任何人所提及。

這位非常可憐而又可悲的皇后,便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輝發那拉氏,

那么,歷史上的乾隆繼后輝發那拉氏究竟因為失寵,并且為何她會遭到乾隆皇帝如此的厭惡,在這里我就來為大家做一個解讀和介紹。


乾隆繼后到底是輝發那拉氏,還是烏拉那拉氏?

歷史上,關于乾隆繼后的姓氏問題,一直存在有爭議。

有一種說法稱,乾隆繼后是烏拉那拉氏,這是《清史稿·列傳一·后妃》之中的說法。

“皇后,烏喇那拉氏,佐領訥爾布女,后事高宗潛邸,為側室福晉。乾隆二年,封嫻妃。十年,進貴妃。孝賢皇后崩,進皇貴妃,攝六宮事。十五年,冊為皇后。”

并且在一些史料中,也有乾隆繼后自稱為烏拉那拉氏的記載。


而乾隆繼后為輝發那拉氏的說法,則是出自于《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關于繼后父親訥爾布的出身描述。

“莽科,鑲藍旗人,王機砮之孫也。世居輝發地方。國初率兄弟及同里人等來歸,編佐領使統之。其孫羅和,原任副都統。曾孫羅多,原任護軍參領,訥爾布,原任佐領。元孫薩賚、四格、訥理,俱原任佐領。武德,現任佐領。四世孫札拉芬,原任佐領,六十八,現任佐領。”

而在《欽定八旗通志·卷十六》中,也將訥爾布記載為出身于輝發那拉氏家族。

“鑲藍旗滿洲佐領:第三參領第一佐領系國初以輝發地方來歸人丁編立,始以莽庫管理,莽庫故,以纛章京德爾德赫管理。德爾德赫故,以其子護軍參領博伯尼管理,后復以莽庫之子羅和管理。羅和故,以其子羅多管理。羅多升任右衛護軍參領,以其弟訥爾布管理,”


其實,不管是輝發那拉氏,還是烏拉那拉氏,都是海西女真四部的王族姓氏,另外的兩個則是葉赫那拉氏和哈達那拉氏。而按照滿洲人的傳統,那拉氏是他們的姓,葉赫、烏拉、輝發和哈達則是所屬部落的名稱。

然而,在海西女真的四部中,只有葉赫和烏拉這兩支被稱為是最“正統”那拉氏,輝發和哈達無論是實力上,還是在地位上都要遜色許多,因而在清朝時期,出身于葉赫那拉氏家族以及烏拉那拉氏家族的重臣與品階高貴的后妃,也要遠多于輝發那拉氏和哈達那拉氏家族,

由此可見,乾隆繼后在宮中自稱為是烏拉那拉氏,有很大的“攀附”成分所在,而事實的真相則更應該是如《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和《欽定八旗通志》中所記載的那樣,她是出身于輝發那拉氏家族,因而應該稱其為“繼皇后輝發那拉氏”。


繼后“斷發”,使得乾隆皇帝對其是極為憤恨,

乾隆繼后輝發那拉氏生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時年16歲的輝發那拉氏嫁給了當時還是寶親王的乾隆皇帝,成為了其府上的側福晉,地位僅次于乾隆的結發妻子、也就是后來的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此時的乾隆還有一位側福晉,這便是后來的慧賢皇貴妃高佳氏。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皇帝登上了皇位,在他對于后妃的首次冊封中,將輝發那拉氏封為嫻妃,并在乾隆十年(1745年)將其晉封為嫻貴妃,

乾隆十三年(1748年),富察氏皇后去世,同年乾隆將輝發那拉氏晉封為皇貴妃,攝六宮事,輝發那拉氏也就此成為了“后宮之主”。到了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正式將輝發那拉氏“扶正”,將其冊立為皇后。


乾隆十七年(1752年),輝發那拉氏為乾隆誕下了十二阿哥永璂,后又生下了十三阿哥永璟和皇五女,可見這一時期乾隆與輝發那拉氏的感情還是非常好的,如果一切都能按照這樣的情形順利發展,那么作為當時嫡子的永璂極有可能會被乾隆皇帝立為儲君,而輝發那拉氏在后宮中的地位也將無比穩固。

然而,輝發那拉氏的人生卻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時候發生了反轉。


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皇帝在“四下江南”的途中,突然安排福隆安將輝發那拉氏秘密從水路送回京師。而在乾隆結束南巡回到宮中之后,雖沒有下旨廢黜輝發那拉氏的皇后之位,但卻直接收回了其手中的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

一年之后的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繼后輝發那拉氏便在凄涼與憂郁中病逝。

然而,乾隆皇帝也并沒有就此原諒輝發那拉氏,雖然乾隆下旨要以皇貴妃的禮儀安葬輝發那拉氏,但實際上禮部只是按照一般嬪級妃子的標準將其予以了下葬,并且根據內務府檔案顯示,整個喪事僅用銀207兩,可以說是相當的寒酸,更為重要的是,身為皇后的輝發那拉氏不僅沒有被葬入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宮之中,只是以偏位象征性地葬入了純惠皇貴妃的陵寢中,更是沒有享受到任何的謚號,

而這也使得輝發那拉氏成為了清朝歷史上唯一一位沒有獲得謚號的皇后,同時也是唯一一位葬入妃子陵寢的皇后,


由于事發太過于突然,并且乾隆皇帝對于此事的態度又無比的堅決和果斷,以至于宮中上下所有人都就此達成默契,十多年之中沒有再度提及此事,也沒有向盛怒之下的乾隆皇帝詢問事情的真實緣由,

直到十二年之后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才對當初為何要收回輝發那拉氏手中的四份冊寶,以及以如此決絕的態度對待輝發那拉氏的舉動,做出了自己的解釋。

“孝賢皇后崩逝時,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宮時皇考所賜之側室福晉,位次相當,遂奏聞圣母皇太后,冊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又越三年,乃冊立為后。其后自獲過愆,朕仍優容如故。乃至自行翦發,則國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顧。然朕猶曲予包含,不行廢斥,后因病薨逝,只令減其儀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號,朕處此事,實為仁至義盡。且其立也,循序而進,并非以愛選色升,及其后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愛弛。”


按照乾隆皇帝的說法,我們便可以看出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乾隆皇帝是在富察氏皇后去世后,聽從自己生母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的建議,將其封為了皇貴妃,后又加封為了皇后,之后盡管輝發那拉氏有過一些錯過,但乾隆還是予以了原諒,沒有影響到他們之間的感情,

可是,輝發那拉氏竟然擅自削剪頭發,要知道,按照清朝時期的禮儀制度,在皇帝和皇太后還在世的情況,削剪頭發既是對其進行的一種惡毒詛咒,也正是這一行為,使得輝發那拉氏引發了乾隆皇帝的盛怒,這才有了乾隆收回四份冊寶的決定,

最后,乾隆皇帝還強調了一下,自己只是收回了冊寶,并未將其徹底廢黜,也算是做到了仁至義盡。而他也僅僅是因為輝發那拉氏削剪頭發的這一行為而對其產生了厭惡,而非因為其年老色衰,這一切都是輝發那拉氏咎由自取的結果。


雖然乾隆皇帝是這樣說的,其實,繼后輝發那拉氏之所以會有如此沖動的舉動,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吃醋”的表現。

這一時期的乾隆皇帝對于嘉慶皇帝的生母,也就是后來的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幾乎是處于“獨寵”的狀態,而魏佳氏不僅被乾隆逐步晉封為了令貴妃,更是在十年時間里誕下了三男兩女,共計五個孩子,“風頭”儼然蓋過了輝發那拉氏。

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引發了輝發那拉氏對于乾隆皇帝的不滿,進而在沖動之下做出了“斷發”舉動,最終導致了自己的慘淡結局。


實際上,不僅僅是輝發那拉氏受到乾隆皇帝的憤恨,由她所生的十二阿哥永璂也遭到了乾隆皇帝的厭惡,直到其在去世,也沒有得到過任何爵位冊封。而他也是等到了嘉慶四年(1799年),也就是等到了乾隆皇帝去世以后,才被非常同情他的嘉慶皇帝追封為了多羅貝勒。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