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京東方,押中蔚來:成為大陸“風投之城”,合肥不只是靠豪賭


「核心提示」

過去十年新經濟快速發展,基礎設施、移動互聯網和內需崛起,全方位重塑人們的生活,大潮之下大陸城市競爭格局也發生了結構性調整。抓住新浪潮,攫取新動能的一些城市,逐漸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吸引了更多人口涌入,杭州、長沙、廈門、成都、南京、武漢、合肥這些新一線“網紅城市”,到底有什么魅力,春節期間豹變將推出系列專題逐一解讀,

作者 | 沈方偉

編輯 | 邢昀

1969年,內外形勢多重因素影響,北京重點高校紛紛外遷。

大陸科學技術大學部在多地碰壁,河南、江西和湖北紛紛拒絕,只有安徽釋放了歡迎信號,中科大先落地安慶,由于區域有限、條件艱苦,1970年搬遷至省會合肥。

在那個物資匱乏、口糧普遍短缺的年代,合肥乃至整個安徽拿出了極大誠意。

電力不足的情況下,合肥將中科大列為優先于省政府的供電單位;地處淮河之南,合肥并沒有暖氣,中科大校園在這里實現了供暖,

被留下來的中科大,日后成為整個合肥乃至安徽最好的大學部,這次豪賭是合肥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縮影,

先天條件并不好的合肥,在江浙滬強大虹吸效應下大部分時候都是配角,想要獲得機會,只能傾盡全力,有時候甚至得孤注一擲。

過去十幾年時間里,合肥手握一把爛牌,卻敢打敢拼,完美抓住產業轉移機遇和政策紅利,將小縣城賭進了“網紅城市”行列,


改變合肥的幾次機會

2020年,關于合肥“風投之城”的文章在社交媒體紅極一時,不管是城市營銷還是無心插柳,名不見經傳的安徽省省會終于不再是一個小透明了。


2008年引進京東方;2012年起押注半導體和晶圓產業,陸續引進了聯發科、長鑫等企業;2020年投資蔚來意圖撬動電動汽車產業鏈,被總結為合肥投資的三個經典案例,

合肥的發展實際上是從家電開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擁有榮事達、美菱、天鵝等多個本土品牌的合肥,在家電行業展露頭角。2005年合肥市確立了“工業立市”的發展路徑,抓住了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時機,吸引了格力、美的、海爾、長虹等一大批知名家電企業。

眾多家電產業落地,而“缺屏少芯”的影響進一步凸顯,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國際液晶巨頭大降價讓京東方持續虧損,資金壓力巨大。京東方接觸了一系列資方和地方政府,包括深圳在內的城市表示有意接洽,但最終合肥市拔得頭籌,總投資175億元的第6代TFT-LCD液晶面板生產線落地合肥,用于建設大陸最先進的液晶屏。

175億元,對于當時的合肥而言是一個大數目,2007年全市財政收入僅215億元,稅收收入僅90億元,為了爭取京東方項目,合肥市政府甚至給出了項目資本金兜底的承諾,答應幫助企業籌集90億元的資本金,并協助落實85億元的銀行貸款,

十年后,京東方成長為全球顯示領域的領頭羊,并吸引了包括住友化學、康寧玻璃在內的數百家新型顯示產業上下游企業,合肥成為全國面板產能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基地。

顯示器背后需要芯片驅動,2012年起合肥進軍芯片這個最為高精尖的核心產業,并最終形成了以長鑫存儲、合肥晶合等為代表的晶圓制造產業,以通富微電等為代表的封測產業,

汽車產業因為鏈條長,對當地就業和經濟協同作用明顯,一直是眾多城市眼熱的重點領域,當新能源汽車成為大勢時,不少城市希望借此實現彎道超車,合肥也是其中一員,

2019年底,大陸造車新勢力蔚來經歷資金鏈危機,跌入谷底期,股價不到2美元,2020年4月,合肥市堅定“抄底”,攜一組戰投注資70億元人民幣,持有蔚來大陸24.1%的股份,蔚來大陸總部落地合肥,一年后蔚來股價暴漲到60美元左右。


2021年2月4日,蔚來汽車表示,將向蔚來大陸兩名戰略投資者回購3.3%的股權,作價55億元,據媒體報道,參與股權回購的戰略投資者包括合肥市政府。

不到一年時間,蔚來大陸的估值也從之前的290億元漲至現在的1664億元,這意味著合肥市在這次大膽的新能源汽車投資中賬面收益也翻了大概5倍。

按照蔚來的計劃,未來五年售出150萬輛汽車,而合肥市政府也表示將投資收益再投入到對蔚來和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集群的扶持中,

幾份答卷交出背后,合肥經濟總量也實現快速躍升,從世紀之初的GDP總量僅為300億元,到2020年GDP總量突破萬億,近三十倍的增長。


“風投之城”不止靠賭

清朝康熙年間,江南省東西分置,安(安慶府)徽(徽州府)建省,此后安徽省會經歷過南京、安慶、蚌埠等城,

1952年,合肥被定為安徽省會時還只是一個小縣城,人口5萬,面積5平方公里,

很長一段時間里合肥毫無存在感,彼時省內大城市中蕪湖人口二十萬級別、安慶、蚌埠人口都在十萬級別。


作為一個地處長三角的城市,合肥并無任何產業和地理優勢,不沿江不靠海,不是交通樞紐,沒有工業基礎,

在今天全國GDP排名前20的城市中,9個圍繞在合肥周邊。除去上海,還有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無錫等城市均位列合肥之前。

而在中部省份中,長沙、武漢、鄭州多個中心前后夾擊,留給合肥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事實上,“散裝”安徽省內各市對合肥也頗有微詞,滁州、馬鞍山等城市常年與南京關系密切,被稱為“南京小弟”。曾有網友表示,馬鞍山到南京只需要17分鐘,去合肥還需要從南京轉車。

所以,能夠留給合肥的機會并不多,那些最大膽的投資之舉,更多是長期以來的無奈之舉,

合肥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呢?

首先是戰略明確、行政快速高效。

圍繞“工業立市”堅定戰略布局,補齊短板,確立了“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發展模式,當年為了引進家電產業,從項目審批、融資擔保,到土地供應等,合肥市都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

而高效,從合肥市投資蔚來的過程中可窺一斑,蔚來總裁秦力洪在相關報道里披露,這次合作2020年1月正式接觸,2月簽署框架協議,4月簽署正式協議,雖然有春節和疫情影響,但在合肥市委、市政府推動下,這樣一個大規模的復雜產業項目,100天左右就完成了所有工作得以簽約,效率非常高。

而從戰略到落地的高效,還需要擁有一支高質量的調研隊伍,及時將最一線的一手資訊轉交到決策層手中,

安慶日報曾對合肥招商團隊做過一次報道,合肥市投資促進局有一批數百人的項目招商人員,按照集成電路、軟體人工智能等18個重點產業分類,每個人負責研究特定的產業行業,每年有200多天在全國各地尋找各種值得投資的項目。

團隊專業到什么程度?在某地考察一家工廠時,招商人員看了廠房和設備后,給出了項目的投資額,與實際投資額僅相差一百萬元,

一家vc機構投資經理告訴豹變,他曾經拿到過一份合肥的芯片行業招商計劃,幾百頁的報告里對芯片產業的發展趨勢、市場需求、技術分析、政策解讀進行了清晰梳理,精細程度不亞于專業的投資機構。

此外,成為外界口中的“風投之城”,也無法忽視合肥這幾年在區位、交通上補齊短板帶來的重大利好。

合肥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鐵路交通盲點,省內交通樞紐是蚌埠,普速鐵路時代,京九、京滬兩條穿過安徽的大主干都撇開了合肥,京九線從阜陽過,京滬線從蚌埠過,那時合肥直達北京的列車寥寥,省內部分城市到合肥也極為不方便。

到高鐵時代,合肥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以合肥為中心形成“米字形”高鐵網路,1小時內至南京,2小時內到杭州、武漢、上海,3-4小時到北京、福州、長沙、西安。便利的交通,強化了產業吸引力,更是讓人口回流有了可能,

而除了招商引進,合肥這幾年依靠中科大積淀的科研實力,內生企業也厚積薄發。2020年,合肥新增12家上市公司,其中有7家登陸科創板。


合肥投資的神話與失敗

與過去幾年中合肥被神化為風投之城相對的,是那些被忽視和沖淡的失敗案例。

在合肥如何依靠投資成功這件事上,失敗的教訓往往比成功更值得一看。

從2007年以來,合肥便提出了121工程計劃,具體目標指每年10個新建工程,20個續建工程,10個竣工投產工程。

而在每年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就出現了很多與本地實際不符,盲目追求成效導致的失敗案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失敗,包括引進船舶重工熔盛重工和生物醫藥企業北大未名兩個案例,

2007年,合肥市政府宣布與江蘇一家造船企業熔盛重工合作,在合肥成立熔安動力,一家生產船用柴油機的企業,這被列為2008年度當地1號工程,獲得全市鼎力支持,

這個項目的意圖,是讓合肥在重型裝備制造業方面實現“零”的突破,建成年產值達到百億的船用發動機生產廠,但在合肥過去發展的工業中,輕工業占據主導,重工業份額極低,拓展重工業難度極大,

同時,合肥在地理位置上也并無優勢,既不靠江也不靠海,為了幫助企業落戶,當地政府花費12億元改造了從市內派河到長江的132公里航道。

這個項目進行了五年之后,由于航運市場大范圍萎縮,造船業也開始削減訂單,熔盛系企業陷入連環債務危機,最終資不抵債破產。

據一位經手過該項目的招商局工作人員向豹變透露,事后核算,這筆沒有充分考慮產業結構,盲目加塞進來的項目,讓地方付出了近40億的損失,

另一起失敗案例,則是缺乏實際考察,僅僅依靠光環就促成的醫藥產業投資。

2013年,合肥政府宣布與北大未名集團合作,地方投資200億共同在合肥建設醫藥產業園,未來10年建成投產后,年產值預期達到1300億元,

據一位曾在合肥招商局任職的知情人士對豹變透露,選擇與未名合作,是看中了北大在醫藥方面的先進技術和背景背書,擁有極高的可信度,雙方一拍即合。未名描述的生物醫藥和每年千億元大健康市場,合肥市認為自己撿到了寶貝,

這也是未名集團所仰仗的優勢,一家“北大光環+上市公司+醫藥邏輯”的公司,在地方政府看來很有吸引力,愿意出讓土地并建設廠房,

但在之后的三年里,合肥為醫藥產業項目建設的一期工程陸續落成,而未名集團原計劃引進的生產線卻遲遲未能落地開工,

與此相關的,是未名集團在全國10多個省市拿下數萬畝土地,大多數項目均未能實現投產。唯一有所進展的,是未名集團規劃建設的高端養老地產項目,

同時,公司主營業務不理想、管理層決策混亂、大規模跑馬圈地也導致了集團資金鏈斷裂,未名集團最終在2019年宣布破產重組,

公司重組后,合肥一度向公司施壓,敦促生產線落地投產。而最近的動態是2020年6月第一條生產線落地合肥,后續無進展,

直到2020年末,未名合肥的員工仍在討要工資,多位員工反映生產線開工后拖欠數月工資未能解決。


投出一個美好明天?

當合肥躍升至萬億俱樂部,這座城市越來越多的超級工廠落地,城市建設也一改過去大縣城印象,

2020年,合肥以10045.72 億的生產總值,躋身萬億俱樂部,過去的大縣城用十幾年變身為新一線,今非昔比。

但作為江浙滬腹地,安徽一直是人口流出大省,即使走“強省會”路徑發展合肥,合肥對省內人才的吸引力也依舊面臨諸多挑戰,周邊過多優質城市擁有更完善的商業生態,更好的教育、醫療資源,讓這里的人更愿意走出去,而非留下來。


另外,居高不下的房價和收入就業機會不匹配,也讓城市吸引力大打折扣,

2016年合肥房價跳漲,與南京、廈門、蘇州并稱“樓市四小龍”,2020年12月合肥市區新房成交均價在1.9萬/平,房價收入比在中部省會中處于高位,

而合肥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大多以勞動密集的制造業為主,整體收入和就業機會相較于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并不占據優勢。在留住人,讓市民真正享受到發展成果這件事上,合肥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復制合肥模式,成為一些省市這些年來希望做成的事情,

在一位十幾年來經手過合肥數次投資項目的招商人員看來,合肥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成功。

合肥模式,恐怕難以復制,

2014年以來,他曾前后接待過幾十波來自全國各市縣的考察隊伍,很多人前來取經的目的,都希望快速復制出一個合肥模式,但至今沒聽說過各家學習合肥有特別大的起色,反倒是盲目上馬投資栽進去的不少。

好的招商和投資,一定是在特定時間下的特定產物,不僅僅需要管理者有足夠的膽識和勇氣一擲千金,更多的是找對地方發展的路子,抓住優勢,分析短板,真正的循序漸進,構筑起不會被輕易超越的護城河和避風港,才能增加一些投資成功的幾率,

沒有一座城市每次都能依靠賭來成功,相比合肥的成功,最近幾年來全國各地出現的地方政府投資失敗形成政府債務的案例,更具有警示價值,

例如貴州獨山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獨山縣盲目大肆投資,空建好基礎設施、產業園區,但沒有真實的產業吸引力,最后的結果,就是投資項目全部爛尾,獨山陷入數百億元的債務困境之中。

而合肥成功和失敗經驗所揭示的,更應該是一個城市應該揚長避短,抓住機會全力投入的故事,

這背后,其實不是豪賭,而是經過反復摸索的可靠的產業投資經驗。這也是地方產業投資應該學習的第一原則,不管是民生工程還是產業項目,都要尊重經濟規律、量力而行,

否則,復制合肥的喜悅可能無法共通,但復制獨山的悲劇卻可能一再上演。

5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希望這次協鑫集成也有很好的表現

  2. 協鑫好像也拿錢搞足球隊了

  3. 別吹,應該一兩年之內就出大問題

  4. 問題一定會有什么時代什么技術都一樣,但是新能源這個事兒就是大勢所趨,問題會阻礙或者延緩趨勢,但是絕對不會停止進程…

  5. 麻蛋,協鑫集成虧了我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