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電影愛玩穿越梗?


今年賀歲檔幾部電影都跟“穿越”有關:《你好,李煥英》是穿越了時空見到年輕時候的媽媽,《人潮洶涌》是“穿越”了身份,兩個人互換了人生;《刺殺小說家》則是書里書外的故事相交叉,“穿越”了現實和虛幻。為什么大家喜歡穿越的劇情?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對現實不太滿意,希望能夠改變,“如果是那樣,該多好!”


這種“如果事情是那樣”的想法,每個人都經常都會有。就像《你好,李煥英》里女兒覺得母親嫁給父親過得苦,所以當她穿越到母親的少女時代,想給媽媽另外找個對象,這些“想象如果做了與現實中不同的選擇,事情將會如何”的想法,叫做“反事實思維”,反事實思維是一種心理模擬:對已經發生的事實進行否認,然后基于對現實的代替,進行想象的一種心理活動。

反事實思維往往包括兩個部分,首先是虛擬假設(“如果……”),另一部分是虛擬的結論(“那么……”)。這是一種心理模擬,在虛擬假設這個背景和前提下,對于事件的發生發展進行推演,從而達成可能的、與現實不同的結果,心理模擬有五大類,包括預測、對于某件事發生的概率評估、條件概率評估、因果性評估和反事實思維,像是《唐人街探案》里對犯罪現場的復原、對案情的推理,都屬于心理模擬,


但不同于其他的心理模擬,反事實思維關注的是過去,是對過去已經發生的一個或多個前提的事件結果進行重新建構,這個過程是基于對現實的因果推導:從既成事實的結果出發,以現實的發展軌跡為線索,反推原因,這個原因就在反事實思維中變成了虛擬的假設。在這個線性的反推過程中,首先要有明確的結果(事實),這也是反事實思維的第一階段:參照物或者范例選擇,也就是原本可以達到的其他結果(反事實),這個結果是不真實的,而事實和反事實的對比則影響了人們的情緒反應。人們在比較時,往往有兩種方向:一種是向上比較,也就是跟更好的比較;另一種是向下比較,也就是跟更差的比較。在跟別人對比的情況下,跟更好的比較,會產生“羨慕、嫉妒、恨”等等反應,而向下比較則會讓人們對于現實更為滿意。在反事實比較中,也有這樣的情況:當“反事實”是那些更好的結果時,人們對于事實的感覺會更糟。這種比較可能會讓人對現實失望,感到無可奈何,想逃避現實、轉移注意。

向上比較的反事實思維還可能伴隨后悔。后悔和失望雖然相近,卻并不相同:后悔的人往往將失敗的原因歸結于自己沒有選對,因此更容易進行反事實思維,當人們只知道結果,而對其他選擇一無所知時,更多會產生失望情緒,在后續行為上,后悔的人會更希望扭轉當前的不利形勢,得到再一次的機會,這就要依靠“反事實思維”的第二個階段,“因果關系的前提突變”,也就是找到造成“反事實”的前提,我們心里明白(或者認為自己明白),事情的起點在哪里,也就是我們對于導致當前事實的原因有所判斷,


當我們設立了虛擬的“前提”,這個前提的可造性就會影響心理模擬。當前提可以發生變化時,也更容易產生反事實思維。在玩游戲時,如果知道自己可以操控游戲內容,輸了的人會更多進行反事實思維;而無論輸贏,認為游戲內容不能被操作的人都會減少反事實思維,另一方面,人們還更容易對于很久以前沒有采取行動的事件感到后悔,可能是因為“無作為”的前提下,虛擬假設有更多的選擇,因此會引發更多負面情緒。

另一方面,反事實和事實的過程和結果越接近,產生的反事實思維也會越多,體驗到的情緒反應也越強烈,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那些得銀牌的選手,往往沒有得銅牌的選手開心——因為對于銀牌選手來說,更接近的“反事實”是贏得金牌;而對于銅牌選手來說,更接近的“反事實”是沒有得到獎牌。研究者通過對于1992年奧運會頒獎儀式上得獎選手的表現,以及賽后的采訪進行分析,肯定了上述結果,


其實電影本身又何嘗不給我們提供了“反事實”,讓我們對照自己的生活產生思考,也讓我們能珍惜現在、更好地面對生活。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穿越就是坐了一次多啦a夢的時光機,到過去或者未來

  2. 把穿越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