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的教育將會是什么樣子?這里有四種設想

世界經濟論壇抖音賬號開通了

抖音搜索“世界經濟論壇”,一起看世界!


covid19肺炎表明,我們必須為未來教育計劃中的不確定性做好準備,(圖片來源:路透社/Cindy Liu)

作者:Andreas Schleicher

教育與技能司司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 covid19肺炎疫情表明,我們不能把教育的未來視為理所當然。

  • 通過想象教育的不同未來,我們可以更充分地考慮其結果,開發敏捷與響應系統,并為未來的沖擊做規劃。

  • 經合組織(OECD)對未來學校教育的四種設想向我們展示了該如何改革我們的教育體系,使其具有前瞻性?

新年伊始,我們時常回顧過去,以展望未來,暢想未來,規劃未來。

但實際上,未來總是會給我們帶來驚喜。學校向商業開放,教師使用數字技術來強化(而非取代)傳統的面對面教學,甚至學生們隨意結伴外出——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們還認為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在2020年的前幾個月里,所有的這些都發生了變化。

為了實現我們的愿景,為未來的教育體系做好準備,我們不僅要考慮最有可能出現的變化,還要考慮我們沒有預料到的變化。

關于未來學校教育的設想

對未來教育的設想促使我們充分考慮到可能的結果,并有助于我們開發敏捷與響應系統,經合組織對未來學校教育的設想描繪了一些可能的選擇:


前瞻性?未來學校教育的四種設想(圖片來源:經合組織)

重新思考,重新布線,重新構想

根本的問題是:我們當前教育的區域、人員、時間與技術在多大程度上幫助或阻礙了我們的愿景?使現行制度現代化并對其進行微調,猶如重新配置房子的門窗一樣,會實現我們的目標嗎?是否需要一種完全不同的方法來組織教育的人員、區域、時間與技術?

現代化和擴展現有的學校教育或多或少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內容和區域在整個系統中基本上是標準化的,主要以學校為基礎(包括數字交付與家庭作業),并專注于個人的學習體驗,數字技術的應用頻率逐漸增多,然而,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其主要是作為一種傳遞方法,用來重建現有的內容與教學方法,而非用來革新教與學。

轉型會是什么樣的呢?這將涉及重新構思學習的區域;不僅僅是通過移動桌椅,而是通過利用學校內外的多種現實與虛擬空間。通過利用身體資訊、面部表情或神經信號的尖端技術,使內容與教學方法完全個性化,

我們會看到靈活的個人與小組在學術主題以及與社會和社區需求相關的活動,這會使學生們在閱讀、寫作及計算上的討論和反思與集體對話中的一樣多,學生將通過書本、講座,以及實踐活動和創造性表達進行學習。如果學校成為學習中心,并利用社區的力量來提供協作學習,建立正規與非正規學習的角色,并改變時間和聯系,會怎樣?

或者,學校可能完全消失,基于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以及物聯網的快速發展,未來會實現即時評估與認證知識、技能及態度。隨著正規學習與非正規學習之間的區別消失,個人學習通過利用集體智慧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而進步。雖然這種設想似乎有些牽強,但我們已經將生活的大部分內容融入到智能行動電話、手表以及數字個人助理之中,這種方式甚至在十年前是無法想象的,

所有這些設想對教育的目標與管理以及教師隊伍具有重要影響。許多國家的教育制度已經向新的利益相關方開放,權利從國家下放至地方,并越來越多地面向國際,權力變得愈加分散,進程變得更為包容。協商正為共同創造所取代。

我們可以構建無窮無盡的這樣的設想,未來可能是這些設想的任意組合,并且在世界各地可能看起來非常不同,盡管如此,這種想法給我們提供了工具,來探索教育的目標與功能、組織與結構、教育勞動力與公共政策的結果,最終,它讓我們更加努力地思考我們想要的未來教育,這通常也是緊張局勢與困境的解決方案:

  • 現代化和顛覆傳統之間的正確平衡是什么?

  • 我們如何使新目標與舊結構協調一致?

  • 我們如何支持具有全球意識并立足本地的學生與教師?

  • 我們如何既能認識到教育在社會上具有高度保守性,又能促進創新?

  • 如何利用現有能力發揮新潛力?

  • 我們如何重新配置區域、人員、時間及技術,以創造強大的學習環境?

  • 如果有不同意見,誰的聲音重要?

  • 誰該為我們社會中最弱勢的群體負責?

  • 如果全球數字企業是主要的供應商,那么需要什么樣的監管制度來解決數據所有權、民主以及公民賦權等已經很棘手的問題?

思考未來需要想象力,也需要嚴謹性。我們必須提防誘惑,去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未來,并獨自為之做好準備。在如今這個世界里,由于氣候變化、社會動蕩以及政治兩極分化,流行病與極端天氣事件等沖擊的出現將會更為頻繁,我們不能再措手不及。

這不是絕望的吶喊,而是行動的號召,教育必須做好準備。我們知道人類的力量,知道學習與成長在我們一生中的重要性。我們堅持將教育作為一種公益事業的重要性,無須管未來的設想是如何,

探索有關教育的更多內容,請點擊閱讀原,即刻體驗戰略情報工具Strategic Intelligence


來自世界經濟論壇的戰略洞察和背景情報, 探索和監控 推動經濟、產業和全球性問題轉型變革的議題和力量。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文翻譯自世界經濟論壇Agenda部落格,中文版本僅供參考。歡迎分享至朋友圈,申請轉載請在本文下方留言。

翻譯:程楊 | 編輯:王思雨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