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老人言,開心好幾年”

工作很忙很累,但父母完全不能理解,而且還冷嘲熱諷說這都是年輕人吃不了苦才會覺得累,當年他們那會兒如何如何……

聽完真的覺得很不是滋味,不和他們交流就不會有這種煩惱。

但是一段時間不聯系爸爸又會埋怨說好久電話都不打一個,但每次打電話我都是在自己找罪受,太難過了……

新的一個財年即將開始,老板們大展宏圖布置任務,爸媽們收起了春節的關愛,開始提出這一年工作生活的展望。

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老板前輩,總有一堆大道理,如果不按他們的要求走,就會被稱為是“叛逆”、“不虛心”、“不尊重長輩”

這是領英診所“第19期”要解答的讀者困惑,也讓我想到了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年輕人,和父母之間的矛盾。即使是濃厚的親情也不能遮蔽。

可今話說的好,不聽老人言,可能會開心好幾年。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Cici,一個步履不停的拖延癥創作者。

道德綁架?精神控制?

這是上一輩人的PUA

我家PUA的鼻祖是我阿公阿么。

2005年的時候,爸媽攢下50萬,打算在北京買一套小兩居,那時候二環內兩居價格大概是70萬,再貸款湊一湊,總歸是可行的。


然而阿公阿么堅決不同意,給出堂而皇之的理由是:奧運會后,北京的房價將會大跌。

現在看來,真實的原因是,爸媽和阿公阿么住在一起,如果搬走了就沒有人能貼身照顧他們了。

而當時,為了更好地宣泄感情、表達觀點,阿公運用了指桑罵槐的大招——說誰誰家的孩子什么都好,就是非要搬走離開老人,結果剛搬了沒有半年,家里就有老人去世了。

靠著這樣的洗腦,爸媽很快繳械投降,


12年后再次決定買房,爸媽掏出了當時的50萬+20多萬元利息,彼時兩居室的購買力只能買個衛生間,

可怕的是,阿公阿么的PUA又來了一遍,爸媽差點再次被說服。只是這一次我很強勢——買,堅決買,說什么也要買

最后房子真買了,阿公阿么也什么都不說了,

其實,又何嘗在買房。

催婚、生娃、當個公務員、找個富二代……長輩們有一堆理由,讓我們孝順、讓我們糾結、讓我們感覺不聽話就是虧欠。

但這背后,究竟是他們的認知局限,還是過往經驗已不再適用,亦或不過是他們為了滿足自己心底的愿望而給我們強行洗腦?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判斷了,

規則意識?界限分寸?

統統不存在

我也是沒想到,我連婚還沒結呢,竟然能夠因為將來誰帶娃,和我爸媽產生巨大爭執。

在我和我周圍人看來,生娃后找月嫂天經地義,孩子大了找個育兒師或者保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如果有家里長輩來幫助是錦上添花,如果沒有也不是大問題。

但是,這一點接二連三遭到我舅、我姨、我姑的反對,最后直接被我爸媽完全否決。


“大人們”給出的反對理由是:說到專業性——月嫂會的,他們也都會;說到干凈整潔——家里有個外人,上個衛生間都膈應;

說到孩子的教育——阿姨再怎么說,也沒有家里人會培養孩子、對孩子上心吧,萬一虐待孩子怎么得了,

這里面除了生活習慣的不同,更多的是規則的缺乏和底線思維的缺失,

他們并不會覺得,老人全局掌控指揮小家庭,是一件不妥當的事,

即使你提出異議、萬般阻撓,全家人都會以“好心當成驢肝肺”,“不知好歹”、“你爸媽勞苦功高”來懟你,

我閨蜜在坐月子時,家里兩邊媽媽都來看。可想而知,月嫂阿姨面對媽媽、爸爸、阿么、姥姥,完全不知道該聽誰的,


閨蜜一開始就非常堅定地說,所有問題都以我的意見為準,極大地解決了糾紛,否則鬼知道家里會打成幾鍋粥,

這種規則的缺失,不僅在自己家,還滲透在他人中,界限感、分寸感根本蕩然無存,

比如我可憐的哥哥姐姐們:今天姐姐想換工作,明天哥哥只應酬不著家,后天嫂子掙錢少……都可以成為爸爸媽媽舅舅舅媽姨媽姨夫的茶余飯后,

不止驚訝于家長們怎么那么閑,更驚訝于他們對于指手畫腳、評頭論足、管別人家的事,那么心安理得、稀疏平常,沒有感到任何不妥,

而我們能做的事情有兩件:一方面,保持清醒的頭腦,知道哪些該聽,哪些不該聽;另一方面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適度寬容。

是好心分享

還是好為人師

生活上,爸媽的很多觀點,總和我們的意見格格不入,

比如要節儉、要攢錢,出門打車、飯館吃飯統稱浪費,

比如寧可不買房,也不要當房奴,你要是一輩子負債令人心疼,

比如不爭不搶、做個好人,是金子總會發光,

更不用說什么“努力了就能有出息”,“上了大學部就好了”,“女孩子不需要太拼”這種欺騙大陸花朵的話。


工作中,前輩們也有一些行為讓我們難以理解:

比如為什么要計較蠅頭小利,不愿意和對方互利共贏?

比如為什么要媚上欺下、踩著別人往上爬,和平共處不行嗎?

又比如為什么要說話諂媚、曲意逢迎,不覺得有點令人作嘔嗎?

但種種觀點的沖突,可能并不在于我們多高尚、多灑脫,而是源于環境的烙印和本心的差距。

“從宏觀層面看,大陸的‘老一輩’基本上都是在缺乏規則和底線的半原生態社會環境下野蠻生長起來的……

對于他們來說,規則和底線只是可選項,不是必選,”

正如知乎上“托卡馬克之冠”所說:

“他們必須自私,因為機會有限,自己不抓住可能就再也沒有了。

他們必須市儈,因為生存資源有限,必須精打細算才不至于捉襟見肘。

他們必須狡黠,因為餅就那么大,別人要是多吃了一口,自己就少吃一口。

……

他們一方面對穩定有著巨大渴望,但另一方面他們又不敢把自己放心的交給穩定的規則,而更愿意訴諸于一些所謂的潛規則。

一方面盲目痛斥社會黑暗,另一方面自己努力成為黑暗的一部分。”

年輕人資源少、經驗少、話語權小,

受到欺壓時,我們總是告訴自己,“堅持一下就好了”,甚至還會提醒自己,“以后我不能這么欺負別人”,

然而等我們熬上位時,成為既得利益者,是否還會改變制度?是否會愿意“傻乎乎”地改變?

最后,請用下面的截圖,隨時提醒自己,


參考資料:

1. 知乎問題《老一輩給年輕人挖的最大的坑是什么?》@托卡馬克之冠、@微漾的回答,

2. 公眾號Just Lose It的《初入職場,如何讓領導好自為之》。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應該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聽老人話,吃虧吃得大,不聽老人說,吃虧吃得多

  2. 就你知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