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幾天,李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沉浮了一把,
講講起因,
2月24日,李誕在自己的微博上,發布了一段視訊,為Ubras品牌的女性內衣進行帶貨。
帶貨文案中有一句,“一個讓女性輕松躺贏職場的裝備”,引發了大規模的爭議與討論。
不少用戶質疑,“內衣和躺贏職場有什么關系?”“這明顯是在諷刺女性”…
隨后,有網友發現品牌方的其它轉發中,出現了一些語義微妙的文案:“襯衫扣子崩老板臉上?”
持續引發罵聲一片。
最終,該品牌與李誕先后通過微博道歉,并對一系列視訊刪除、下架,
02
先說說這個宣傳文案是不是有問題?李誕和品牌方被罵得冤不冤?
應該是不冤,
所謂“躺贏”,簡單說就是“躺著也能贏”,附帶含義是指,哪怕什么都不做也可以(靠抱大腿)勝利。
這個詞出現在與職場相關的文案中,本來就有些不妥,似乎是否定了職場人本身的努力一般。
再看看這句“一個讓女性輕松躺贏職場的裝備”。
如果這件裝備是電腦等職場上本來就用得到的產品,應該不至于引發如此轟轟烈烈的爭議,
但偏偏這件裝備屬性比較微妙,是指女性內衣,
用原本和職場毫不相干的“內衣”,來關聯“躺贏職場”這件事,的確很容易讓人產生不好的聯想,引導發散出“性暗示”和“職場潛規則”等歧義,
再加上“躺贏”這個詞附帶的“不作為、不努力”感,
女性看到文案后,覺得有被冒犯到,實屬正常。
更何況該品牌作為女性內衣品牌,用戶就是女性群體,也更應該關注她們的感受,
而且我覺得這個文案,同時也冒犯了男性。
在“性暗示”和“職場潛規則”的語境中,男性往往被認為是施加傷害的一方,
這句文案描述的場景,很難不讓人覺得是在暗示,那些會提拔、培養女性下屬的男性上司,并不是看重下屬本身的優秀,而是別有用心、有所圖謀,甚至已經完成了某些桃色交易,
難道不是更加固化了男性作為加害者的形象嗎?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個文案都充滿了冒犯感,絕非優質的廣告輸出。
不過,這也不意味著品牌方一定是惡意的,
可以看看他們同期的其它文案,
比如楊笠的,“一個允許你職場喘氣的禮物”。
再比如思文的,“一秒職場變主場”。
其實都還是不錯的,也能突出品牌目前想要推出的“擺脫束縛”的概念。
只能說,品牌沒有從始至終把握好語言的分寸感,
03
但在我看來,這段文案并不是最值得被罵的問題,更不合理的問題在于,性別為男的李誕,卻被邀請帶貨女性內衣,這正常嗎?
來看個對比,“躺贏”這個詞匯曾經多次出現在該品牌的宣傳文案中,但輸出者不同。
但為什么偏偏這次引發的爭議如此大呢?
——顯然和帶貨人的形象有關,
同樣的話,聽不同人說,給人的觀感是不一樣的,
女性自己講出這樣的用詞時,相對來說,不會有那么強烈的被審視感;而且這條文案整體強調的并不是“躺贏”,而是前面的“舒適”。
但即便如此,也有人覺得不合適,
當通過男性之口講出時,就顯得更沒分寸感了,
一個男性,為什么要管女性穿什么內衣呢?他又能從怎樣的視角來評價和推薦女性內衣呢?
更離譜的是,讓男性為女性產品代言、帶貨的情況現在還不少。
不僅涉及到內衣,連衛生棉都有男性代言人。
只不過以前很多女性產品選擇的男性代言人、帶貨人,普遍屬于小生、偶像類明星,幾乎沒有出現過李誕這種形象的帶貨人,
有網友說,看到李誕推薦內衣,有一種辦公室的中年大叔和你討論內衣的尷尬感,
還有網友翻出《廣告法》規定,不得為其未使用過的商品或者未接受過的服務做推薦、證明。
我也實在想象不到男性究竟要如何使用該類產品,才能達到可以為女性做推薦的程度呢?
不禁讓人疑惑,明明男性不適合代言女性產品,為什么品牌硬要找男性來帶貨呢?
很多網友也有同樣的疑問。
這事其實也好解釋,
因為品牌方只看到了流量,忽略了真實的用戶需求,或者說,他們不關心用戶需求。
他們盲目地擁抱流量,而不在意流量與目標市場是否匹配,也不在乎用戶究竟想要什么,
這似乎是現在市場中的普遍手段,
找到流量來為品牌背書,然后就可以輕松收獲流量帶來的“韭菜”,而不用對產品本身多下功夫,
但流量的形象、觀點與品牌本身是契合,還是違和,似乎并不在品牌的關注范疇內。
這就容易引發爭論,
前陣子楊笠代言海瀾之家被罵,也是一個道理,
品牌方的目標用戶,并不認同其邀請的帶貨人、代言人傳遞出來的形象或觀點,從而產生爭議。
說到這里,我實在想勸勸各大品牌方們,既然不缺錢用來請人帶貨、代言,不妨也多花點心思去研究自己品牌的用戶畫像,聽聽用戶們究竟想要什么,
04
說到這里,忍不住多說幾句。
品牌方找人帶貨、或打廣告,其實是為了宣傳產品,但一旦掌握不好分寸感,宣傳就容易變成了負面的,可謂是得不償失,
這種翻車事件可太多了。
比如前段時間“全棉時代”的視訊廣告,講一名年輕女子被男子尾隨跟蹤,隨后該女子急中生智,從包里掏出一張全棉時代濕巾開始卸妝,然后用真面目嚇到了男子,成功自保,
這個廣告即不尊重女性,也內涵男性,自然收獲罵聲一片。
還有茶顏悅色,他們的一款茶包上,將“官人我要飲茶”的前四個字放大,并印有“唇印”、“蝌蚪”等。茶包下方的注釋還寫有“嘴巴說不要,身體很誠實”、“因為這套,才不會開枝散葉,滿地不堪”等詞句,
在另外的一組泡茶方式文案中,還使用有“寬衣解帶”、“別瞇著眼YY”、“打入冷宮”等詞,
很難不讓用戶誤解,并產生歧義,
誠然,性是天然具有高流量的話題,但并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適合與其發生關聯,也不是所有的用戶都樂于見到這種廣告,
更離譜的還有一款自動炒菜機,在廣告文案中寫了一句“把五花肉切成女朋友的樣子”。
隨后他們的客服解釋說,想表達的是五花肉和女朋友一樣白白嫩嫩的意思。
但恐怕沒人能理解這層意思,只會覺得可怕吧。
說白了,會出現這樣的廣告,多半是因為品牌方不用心,既不了解自己的產品定位,也不關注目標用戶的想法,只是盲目地想要搏關注。尤其是涉及到性話題的,雖然容易吸引關注,但也容易翻車,一旦做得不高明,就會顯得惡俗、下流。
就像官媒之前說過的,“品牌在做宣傳營銷時,都有其想要表達的主題,但廣告是面向所有人的,自然要考慮絕大部分人的感受。不能為了宣傳效果,而忽略可能會造成的社會影響。”
希望品牌們能引以為鑒。
-END-
李佳琦,賣口紅,,你們怎么不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