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小編在找資料的時候,看到一個餐飲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他過年回老家,想買一種當地傳統的小吃:糯白飯,
他發現一條街上兩家店相距不過200米,一個要排隊,一個無人問津,最后他兩家都買了吃,發現口味上沒有太大的區別。
這個問題相信很多老板們都思考過:
有些不起眼的小店,賣的很普遍的東西,但是生意就比別家好太多,如果你好奇,親自去吃了,發現味道也沒有那么驚艷啊?
裝修,沒有!味道,也就一般!服務,忙的沒時間搭理你!
讓你產生一種:“這錢我也能賺”的錯覺,甚至倒推出“做餐飲,味道一般也沒關系”的結論。
如果你對餐飲的思考止步于此話,只能以失敗告終。人家小店看著普通,必定有過人之處。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討論一下,咱們中小餐飲老板,怎么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把普通的品類做得出彩。
01
一家銷量不錯的肉夾饃外賣店
再沒有比賣“肉夾饃、涼皮、涼面”更普通的小吃店了,
這類小吃店大家產品的重合率極高,一個商圈還有好幾個像“漠漠家”、“剪花娘子”等不下4、5個成熟的純外賣品牌店。
按道理來說是一個競爭紅海,已經不適合中小商家去做了,因為這些品牌店的產品、包裝、運營肯定都比小商家做得更專業,
小編還是發現了此區域有一個肉夾饃店,在春節后(店面位置靠近大學部城)銷量依舊有2772單,并且滿減活動不高、客單價橫向對比也略高。
也就是說既有銷量又有利潤。做小吃的商家們可以看看這個店鋪的截圖,試圖尋找一下這個小店把哪里做好了?
成功的原因肯定是綜合的,不過小編從用戶端下單的感受來看,最不同的地方就是這個小店把吃肉夾饃的這個用戶群體的產品需求做到了90分,
一般小吃店肉夾饃這個分類無外乎:肥瘦相間、純瘦、素菜、多肉幾種選擇。但這個小吃店僅肉夾饃就分出12種之多,還不包括每個菜品下不同口味、不同規格的組合。
再仔細看看這些不同肉夾饃里的組合,都不是商家自己“強行創新”的東西,顯然都非常符合線下顧客買肉夾饃時的消費習慣,
這樣多種類肉夾饃的設計方法有以下幾個好處:
1、產品多樣化提高下單率和復購率,(比競爭對手更多的產品選擇、也有更多的組合變化)
2、更多加夾的小菜,也就意味著變相提高了客單價。
3、所有這些小菜都是統一鹵水口味出鍋,不增加人力負擔,沒有增加成本,
這個小店“經典肉夾饃”的銷量最高1113,原價14.8,
不過,顧客看到這么多可以加的小菜和為了湊滿減,顯然不可能只點一個肉夾饃,必然會加菜。這樣,小店的客單價就有了小小的提升,
此外,這個店除了主打的肉夾饃、常規的涼皮、涼面以外,還增加了煎餅和自制飲料這兩個分類,
煎餅這個品類的目標用戶和肉夾饃用戶是完全一致的,又同樣是高頻的,而且加的小菜又和肉夾饃有部分重合。
可以說,這個老板把在大學部城附近吃肉夾饃這個消費群體的需求琢磨得透透的了。
這些產品的設計和組成,使這個普通的肉夾饃小店在商圈內成為了一個不能被別的品牌店替代的選擇。
02
一家銷量不錯的快炒小店
基本做快炒的小店不是做湘菜、就是川菜還有各種家常菜。
這種店小商家自己也做,各種品牌商也在做,都逃不出一個圈,99%做小炒店的商家都在主打:蕃茄炒雞蛋、馬鈴薯絲、小炒肉、麻婆豆腐、蒸蛋這些常規品類。
這些菜賣的銷量最高,但店和店之間的差別也就小了,去A店下單和去B店沒有區別的后果是大家為了搶客戶開始了價格大戰,最后大家賺錢都難,
小編也發現一家“神奇”的普通小炒店,這個店在我們公司附近,無意間發現這個店的銷量很高而且價格也很便宜后,下過一次單,
后面幾個同事看到小編點的外賣后,又跟風開始下單。有一段時間,這個店是我們公司內很多人的午餐選擇。
線下小編也特意去找過這家店,就跟餓了么系統里顯示的一樣,是一家簡陋的小炒店,而且堂食根本沒啥生意,就是靠外賣來支撐的,
這樣既沒線下口碑也沒營銷人氣的普通店鋪是怎么做到月銷4526的?
而且店里原價69.8元的兩個魚類菜品銷量累積有273單,比常規熱銷菜18元的酸辣馬鈴薯絲都高,
這外賣店是屬于初看普通,用戶真正下單后復購率極高的店鋪,而且平均下來每單客單價也不低。
為什么呢?
第一,一單下來加上滿減、折扣等非常便宜,還有一個8元的炒飯作為爆品主打,(這個很多純外賣店能做到,沒什么稀奇。)
第二,菜量大,完全不是外賣的份量,跟堂食份量差不多,(既便宜又份量大,一個人正常飯量都吃不完,是一種超值的驚喜)
第三,拼單更劃算,(很多高價菜,比如一條2.5斤的黑魚還贈送配菜,既有價值感,實際支付時不到四十元,小編親測3個人吃都可以,再點三份白飯人均不到20元,)
這三個特點層層遞進后,從評論可以看出這家店的很多人愿意多人拼飯下單。
雖然這樣菜品低價毛利率低了,但這樣的拼單使得客單價高了,每單的毛利也高了,本質上也能賺錢。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公司一個人下單后,其他人看到都開始紛紛拼單,并且一買再買的原因,
這個店的商圈里有非常多的雷同小炒店,比它低價的,份量不夠,跟它份量一樣的,價格高出不少。
這里也出現過拼低價贏銷量的萬單店,不到兩年也做不下去了,
這個外賣店已經活了三年,經過疫情那么低迷的一段時間以后還能堅持活到現在,并且銷量恢復如初,說明它這個路線走對了,也必然是盈利的,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兩個案例,
以前,我們常常說要做細分品類的外賣才能賺錢,這其實是賺一種投機、時間差的路線。
找一個目前沒有什么競爭對手的區域先占山為王的思想,這也是很多初創者最喜歡的,品類找對了,后面操作難度很小,
但有這個幸運找對品類的創業者只是一部分,更多的初創者是一頭扎進了競爭紅海里,
今天小編選擇了競爭最激烈的兩個品類里的中小店鋪,只要找準需求依然可以在眾多專業品牌商里突圍出來。
究其根本,它們真正做到了餐飲的本質,比模板化的品牌商更細致的尋找人們吃飯的需求和價格的平衡。
就像網上很多商業雞湯說的那樣:“要成為時間的朋友,”有時候,餐飲也要回歸它的品質。
-END-
來源 | 外賣玩家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所有低門檻的行業,不都可能輕松賺大錢。
賺錢,民以食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