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一個出版商給我送了一本書,叫《我們為什么不說話?》,作者是一個搞動物科學的教授,叫坦普爾·葛蘭汀。書名中的“我們”不是人類,而是動物。
(圖片來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動物不會中文,也不會英文、法文、日文,它們沒有和人類溝通的能力,只會嗷嗷、哞哞地叫,所以它們不會“說話”(“話”是指人類溝通所依賴的語言,動物沒有辦法使用任何一套人類可理解的語言系統,當然不會說話)。
好比一頭牛如果受傷了,又或者很傷心,它不會說“我好痛”,“我好難過”之類的話,
在這本書里,坦普爾花了大量的篇幅來介紹他在一個農場的研究經歷。
1999年,美國某食品生產企業請他對供應商的動物福利進行審核,所謂的動物福利,簡單來說就是動物開心嗎?幸福嗎?
他在牛場注意到了很多養殖問題,都是比較細枝末節,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容易注意到的地方,才讓牛焦躁不安,
比如,他發現在布拉斯加州的一家大型養牛場里,由于使用了一個液壓裝置,總是發出轟鳴的噪聲,弄得那里的牛都很不安。
又比如牛場為了散熱在夏天會裝上風扇,風扇旋轉起來的時候,牛就像好奇的小孩子一樣,會目不轉睛地盯著它,如果風扇被關掉,由于慣性的作用,扇葉還會繼續慢慢旋轉一段時間,而這會讓牛很不安,杵在那一動也不動……
(圖片來源:veer圖庫)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美國很多食品生產商要在意一頭牛開不開心呢?畢竟作為肉牛的它們,在1-1.5歲,最多不超過2歲的時候就要被屠宰,
反正都要變成盤中餐,它心情的好壞和吃它肉的我們有什么關系?
當然,最直接的還是利益關系,因為如果這些養殖場沒有通過動物福利審核這一關,生產商就會停止購買它們的牛肉,但這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一方面在意動物福利是因為西方人相信牛及其他動物是有靈魂的。一項研究顯示,只有28%的美國人認為牲畜的感受不重要,
因此消費者在購買肉類產品的時候,大部分的西方人會表達自己對牲畜的利他主義,會在意這塊肉生前的感受,這里不屬于科學問題,不作過多的討論。
另一方面,在意動物福利可以讓牛肉更好吃,簡單來說,開心的牛比悲傷的牛好吃一些,這可不假,是有科學依據的,
首先我們得知道,牛肉的肉質是由什么東西決定的。一塊牛肉,里面包含了各種蛋白質、脂肪、膽固醇、水以及其他各種營養物質,這些物質的構成和搭配決定了肉好不好吃。
而要評價這塊肉到底好不好吃,直接知道上述物質的組成有些麻煩,所以業內會從以下幾個標準進行衡量(這里只做簡單的解釋):
牛肉色澤:牛肉中肌紅蛋白有 3 種存在形式: 還原型肌紅蛋白、氧合型肌紅蛋白和高鐵型肌紅蛋白,
這3種肌紅蛋白相互轉化可導致牛肉色澤發生變化,剛屠宰好的色澤最初為紫紅色,暴露于空氣受氧化后為鮮櫻桃紅色,持續的氧化作用則會使Fe2+ 被氧化為 Fe3+,肉色呈暗褐色,
普遍認為,牛肉的最健康色澤為鮮櫻桃紅色,顏色過于紅易被懷疑為摻假牛肉,顏色發白的牛肉不新鮮,而深色、綠色或棕色的肉則表明有腐爛的跡象,
(圖片來源:MSARegister Producer)
牛肉大理石紋:大理石紋主要由中性脂質組成,位于肌纖維束和肌束膜結締組織之間,肉眼看上去雪花一樣,你可能聽說過“越好的牛肉雪花越多”這種說法,基本上沒什么問題。
這些“雪花”在烹飪的時候會因溫度的升高而融化,不僅更好展現了各種脂肪酸的美味,也讓口感變得更柔軟多汁。
想要更準確地知道一塊牛肉的大理石紋品質如何,一般會有大理石紋比色卡進行比對(可以買到),很容易就能知道結果,
AUS-MEAT牛肉大理石紋比色卡
(圖片來源:intimedia)
牛肉pH:pH 是衡量牛肉品質的一個關鍵參數,反映牛肉中的酸度,后者主要是糖酵解過程生成的乳酸累積所致。
通常認為,牛肉pH的合理范圍是5.4 ~ 5.6,這個值也是影響肉色澤的關鍵因素之一,
牛肉pH的測定
(圖片來源:slidshow)
牛肉嫩度:嫩度是消費者最關注的感官特性,反映牛肉的韌性,肌肉的結構是嫩度的決定因素,包括結締組織分布、肌節長度以及屠宰后肌纖維的蛋白水解和氧化等。
牛肉WHC(系水力):系水力反映牛肉受外力作用時保持其原有水分的能力,瘦肉中水分含量約占75%,大多數存在于肌細胞纖維之間,少量吸附在蛋白質中,
動物在屠宰后,由于細胞內滲透壓增加引起細胞膨脹,導致水從肌原纖維基質中排出,造成水分的損失,損失得越多,品質越差。
牛肉脂肪酸:不同種的牛基因會有差異,進而組成的脂肪酸也不同。
這個講起來比較麻煩,大家都知道日本和牛品質要比一般的牛要好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在于和牛肉的脂肪酸組成和其他的不太一樣,比如和牛肉的油酸、異油酸、瘤胃酸、二十二碳五烯酸、亞麻油酸、α-亞麻油酸和棕櫚油酸的含量要比安格斯牛肉高一些,
日本北海道牧場的牛 (圖片來源:veer圖庫)
決定上述牛肉品質評價指標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外在的、內在的都有,忽略哪一個因素都不行,而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牛開不開心,更專業的說法是應激水平的高低,
牛如果不開心,屠宰前壓力很大,就會影響到上述指標。
那牛開不開心與牛肉品質之間的聯系是怎么被發現的呢?
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給你在一個30平米的地下室里蝸居,沒有窗戶,沒有陽光,只有排氣扇,
白天的時候樓上裝修叮叮咚咚響個不停,你能開心得起來嗎?你當然不會開心,牛也不會。
關于牛的飼養方式對肉質的影響的研究有很多了,結論都差不多:飼養環境的好壞會影響到牛的心理和生理變化,進而影響到肉質的變化。
關于飼養環境討論最多的就是,到底是圈養牛好還是放養牛好?如果光從牛肉好不吃的角度來考慮,很明顯是放養更好些。
(圖片來源:successfulfarming)
散養的牛心率、體溫、呼吸率相較于圈養牛更穩定些,而這會間接對其紅細胞免疫功能造成影響。
如果一頭牛的上述生理指標不理想,則會導致繼發性免疫功能低下,個子也長不大,肉質也不太好,
就拿牛肉pH這個指標來說,如果一頭牛生活環境不好,屠宰前造成的應激較大,壓力比較大,牛就會過度消耗肌肉內的糖原,導致屠宰后的糖酵解不足,肉的pH降低,產生黑切肉。
所謂的黑切肉,顏色比正常牛肉顏色要黑,黑切肉又分為典型和非典型,典型黑切肉的背最長肌 pH≥6.0,非典型黑切肉的背最長肌 pH<6.0,反正偏離了中性的范圍,都會導致肉質變差,
除了pH這個指標,其他指標也都會受到養牛時應激水平的影響,比如嫩度降低、吸水力降低等等。
牛開不開心不僅會影響肉質,還會影響到牛奶的產量、品質,
牛不會有這樣的笑容,但我們可以通過它的生理指標來判斷它開不開心
(圖片來源:barfblog)
2018年,研究動物科學的巴西科學家Maria Lúcia Pereira Lima 做了一項研究,看看養殖場環境的微小調整會不會讓奶牛不開心,而檢測牛開不開心的標準是皮質醇水平,
皮質醇水平是可以直接反映壓力高低的指標,如果一個動物體內皮質醇含量較高,則說明它的壓力比較大。
環境微小的調整包括畜欄的高低、是否擋住牛的視野、牛生活的環境里是否有水坑、電棒的擊打、噪音等等,
結果顯示,那些生活環境稍微好點的牛,皮質醇分泌的水平比較低,壓力比較小。而那些壓力比較小的奶牛擠奶的時候,出奶速度更快一些,
金牛迎春,佳節時分少不了熱騰騰的牛肉鍋,香噴噴的牛奶糖,選購牛肉時希望朋友們不要忘了,開心牛等于好牛肉和好牛奶!也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開開心心,幸福美滿!
參考文獻:
[1] 坦普爾·葛蘭汀,《我們為什么不說話》,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
[2] 王鑫, 李光鵬. 牛肉質性狀及其影響因素[J]. 動物營養學報, 2019, 11.
[3] 李倩. 環境應激對育肥肉牛行為和細胞免疫以及生長性能影響的研究[D]. 呼和浩特: 內蒙古農業大學部,2011.
[4] https: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250-017-1463-9
出品:科普大陸
制作:蘇澄宇
監制:大陸科學院計算機網路資訊中心
1
END
1
本文來自/大陸科普博覽
責編/小西途說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真的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