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大陸就面臨芯片被“卡脖子”局面,各大廠商紛紛被禁止向大陸出售光刻機與芯片,華為的出貨量更是因此從第一跌到第五,為了盡快打破僵局,大陸也在組建相關團隊進行研發,但在這個領域,我們確實離先進技術有較大距離,但卻并非完全空白。事實上,我們也有自主研發的芯片,名為“龍芯”,結束了大陸的“無芯”歷史,從33秒才能打開文件,到如今滑鼠一點就能開,性能提高了數十倍。
但即便有龍芯的存在,我們在芯片領域仍舊落后,而大陸芯的探索有多艱難?龍芯的經歷就能告訴你,大陸每年要進口2000多億美元的芯片,而在龍芯之前,大陸沒有一顆自主研發的產品。在IT產業中最賺錢的恰恰就是芯片,考慮到這一點,也為防止陷入被壟斷局面,李國杰院士在2000左右就開始呼吁自主研發CPU。現在想來,如果沒有李院士,我們的現狀或許會比現在更不堪,提前20多年就預判到風險,足以見得其高瞻遠矚,
而在當時,幾乎沒有人同意自主研發,專家們都認為制造芯片難度太大,不如從國外購買來得方便。這一點無可厚非,畢竟當時大陸正處于外資入駐階段,“造不如買”潮流盛行多年,也正是因為這種觀念,導致大陸錯過了光刻機的研發,本來當時的光刻機技術領先世界,最后卻慢慢沒落,如今遭到他國“卡脖子”,好在李國杰院士主意堅定,排除眾難,從有限的研究經費中擠出100萬,建立龍芯課題組,
這就是龍芯誕生的開始,在課題組成立時,所有研究人員都沒做過CPU,一切都是從頭摸索,經過不懈努力與日夜攻克難題的精神,終于花費一年時間做出第一顆龍芯芯片,這個成就終于引起中科院的重視,課題組也得到了更多經費,經過不斷改進,龍芯的處理速度也越來越快,告別33秒才能打開文檔的龜速運行速度。可以說,龍芯開啟了大陸芯的探索,讓我們如今在遭到制裁時,不會束手無策,
雖然現在龍芯只能做到12納米,與國際上的先進技術還有差別,但有了先前積累的經驗,再加上大家鉚足勁干同一件事的精神,一定能夠克服難關!在突破相關封鎖上,大陸科學家也嘗試了多種可能,石墨烯與穩態微聚束都取得突破。相信在未來,龍芯也能做到5納米級別!
編輯:席樂
天天說人家封鎖,就沒有檢討一下自己什么德性?華為為什么以前要啥買啥,到現在啥都不賣你,自己沒點逼數?我敢打包票,沒有一個人知道歐美是何時因何事件對大陸高科技禁運的!不遠,就30年前。
這里面除了外國封鎖,有沒有內部原因?日韓自己就可以做到,我們為何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