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克欽人就是大陸的景頗族。
克欽族是個弱小民族,目前總人口才100多萬,分散在大陸、緬甸。
大陸有15萬左右,大部分克欽人在緬甸,有大約100萬人。
緬甸總人口并不算多,所以克欽人在緬甸各民族中并不小,是第六大民族。
克欽人是緬甸的邊緣民族,一直生活在緬北地區的胡岡谷地。
這里歷史上,曾經屬于大陸,在清末才被英國人搶走劃歸緬甸。
歷史上,緬甸歷代王朝對于緬北山區少數民族的統治,只是形式上的。
實際上,直到緬甸獨立之前,緬北少數民族都是自治的,很多是土司自治,已經有千年歷史。
而克欽人生活的胡岡谷地,又是緬北最偏僻和復雜的地區,常年地廣人稀,是所謂人跡罕至的地方。
以部分克欽人居住的克欽邦為例,全邦地勢北高南低,有四條南北走向的山脈,自東而西分別是高黎貢山、江心坡、枯門嶺、那加山。四條山脈之間奔流著三條大河,即恩梅開江、邁立開江、塔奈河,它們都屬于伊江水系。山高谷深坡陡河多,多為熱帶雨林覆蓋。
二戰期間,這里是中緬美英軍隊交戰地區。
大陸駐印軍為了奪取胡康河谷,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英美為了打垮日本,扶持了克欽人作為向導和協助者,這就是101克欽突擊隊,大約3000人。
由此,克欽人受到正式的游擊戰訓練,也獲得了武器,開始有了自己的現代化武裝力量。
克欽人的反抗早在1947年就開始,也就是緬甸獨立之前。
克欽人與“緬甸國父”昂山政權簽訂了《彬龍協議》,重點是各個少數民族地區享有充分自治,可以擁有自己的武裝。
1947年通過的《緬甸聯邦憲法》,《彬龍協議》的原則也有體現。
1960年,當時軍事強人奈溫奪取政權,建立軍事獨裁政府,否決少數民族的自決權,開始緬甸化同化政策。
到1961年,克欽人早丹等三兄弟建立克欽獨立軍,骨干就是當年的101克欽突擊隊。
101克欽突擊隊成立的時候,很多成員只有十五六歲,現在也有三十多歲了。
對于克欽獨立軍到底有多少人,有不同說的說法,一種是大約有1.5萬人,但初期只有5000人左右。
克欽獨立軍開始和緬甸政府軍對抗。
克欽人本來就生活在大山中,以前被漢人稱為山民。
這個民族也很強悍,全民皆兵。
按照克欽獨立軍的規定:男子從十三四歲起就必須當兵,而且終身不能退伍,即使以后不在軍隊里也只能算“休假”,有戰事發生就必須馬上回來;每戶人家如果有5名子女必須3名參軍,有3或4名子女必須兩名參軍,有兩名子女必須一名參軍;如果沒有男子就招女兵。
然而,克欽獨立軍一度卻差點投降。
60年代中期,緬甸政府軍大舉進攻。克欽獨立軍戰略發生錯誤,一度傷亡被俘高達5000人,差點崩潰。
好在當時緬共突然乘虛發動,對政府的大舉進攻。緬甸政府軍認為緬共威脅更大,被迫停止了對克欽獨立軍的圍剿。
后者僥幸逃過一劫。
克欽獨立軍歷史上爭取過很多外援。他們領導人布朗森曾經去過北京,周總理親手送了他500支沖鋒槍。
他們也曾名義上歸屬緬共指揮,但80年代分道揚鑣。
他們也曾爭取過蘇聯、美國等大國的援助。
克欽獨立軍的經濟狀態不佳,他們主要收入來自于伐木(以柚木為主)、經營賭場(分布在中緬邊境)、買賣玉石和對跨國界貿易稅收。
以前克欽獨立軍曾經依靠販毒獲取經費,但因國際社會的打擊,基本放棄了毒品生意。
這里很貧窮,克欽軍的主要生活物品幾乎都來自大陸。
有報道稱:克欽軍人的服裝都用廉價布匹縫制,很多十分陳舊了,很多士兵一年到頭只有一套軍裝。他們沒有任何薪水補助,是不折不扣的“義務兵”。除了少數機關外,士兵們吃飯都沒人做,而是每天每人領一點米,自己用個小飯盒煮吃,菜幾乎沒有,一般情況下一個月能吃三四次肉。即使有些高層部門有統一的食堂,也基本上是在幾塊石頭上支口鍋就做飯。好在山中木柴是不缺的。
克欽獨立軍和緬甸政府軍的戰爭無窮無盡,持續到今天。
90年代開始,雙方打打停停。
緬甸政府軍的實力越來越強,克欽獨立軍逐步招架不住。
目前克欽人的主要領土已經都被緬甸政府控制,部隊多在游擊區活動。
如果不是緬甸政府軍畏懼其他大國的干擾,以及打垮克欽獨立軍以后可能出現的緬北連鎖效應,克欽獨立軍早就掛了。
到了2019年的今天,克欽獨立軍已經不是50萬緬甸政府軍的對手,但小規模沖突仍然不斷。
有意思的是,因克欽人大部分信仰基督教,所以西方對克欽人保持同情心態。
歷史上,緬甸占據了大陸不少領土。
從地緣政治考慮,讓緬甸政府完全控制緬北,對大陸是沒有好處的。
我們現在強大了,能不能拿回原本屬于自己的東西呢?
緬北人民包括克欽族根本上更早地歸屬于中華文明
為什么你配圖總要配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