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是最近十年才發明的,我們人類不可能進化出一種心理-行為機制來適應它,所以現代人如果沉迷于社交平臺,那肯定是底層的東西。
國際科學家團隊的最新研究發現,我們對社交媒體的使用,尤其是我們最大限度地“肯定”的努力,遵循了“獎勵學習”的模式。他們的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揭示了人類社會生活和動物(如老鼠)在機制上尋求食物獎勵的相似之處,
該論文的作者之一、紐約大學部系和阿姆斯特丹大學部系的教授大衛阿莫迪奧(David Amodio)解釋說:“這些結果表明,人類社交媒體活動遵循基本的跨物種原則——獎勵學習機制。這些發現可能有助于理解為什么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社交成癮,并提供可用于激勵學習和成癮研究以解決現代人問題的經驗,”
到2020年,平均每天將有超過40億人在Instagram、Facebook、Twitter、五角圖上花費時間。許多人把對社交媒體參與的廣泛需求視為成癮依賴——人們被迫尋求積極的在線社交反饋。
雖然已經對社交媒體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我們仍然不知道是什么驅使人們在社交媒體上與他人互動,有時甚至沉迷其中,現在,包括波士頓大學部系、蘇黎世大學部系和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在內的科學家首次直接測試了這種成癮是否可以用獎勵學習的過程和方式來解釋,
為此,研究人員分析了Instagram和其他網站上4000多名用戶的100多萬條社交短信,他們發現,激勵人們的是平均最大化自己的“喜歡”:得到高贊后,發帖更頻繁;收到的好評越少,發帖頻率越低,
計算模型表明,該模型與已知的激勵學習機制非常一致,激勵學習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心理學概念,它認為行為可能受到激勵的驅動和加強,
更具體地說,他們的分析表明,社交媒體上的用戶與“斯金納盒子”中的非人類動物(如老鼠)共享相同的機制。
研究人員隨后通過在線實驗驗證了他們的結論,
在實驗中,人類參與者類似于無聊區域的用戶,可以選擇發送圖片/什么都不做,與定量分析的結果一致:收獲更多oo的用戶會上傳更多圖片,
阿姆斯特丹大學部的比約恩林德斯特倫說:“我們的發現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為什么社交媒體主導著公眾的日常生活,也可以為解決在線社交網路成癮提供線索,”
其他作者有阿姆斯特丹大學部的大衛舒爾納、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馬丁貝蘭德、波士頓大學部的艾倫張和蘇黎世大學部的菲利普托布勒,
這項研究的一部分由荷蘭科學研究組織(VICI 016.185.058)資助,
https://www . NYU . edu/about/news-publications/news/2021/February/social-media-use-driven-by-search-for-rewards-akin-to-animals-se.html
獎賞
支付寶獎勵[x]
您的姓名:
獎勵金額:
5元10元15元20元50元100元GO
點贊 收藏 轉發,你們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動力
@a: 估計他們的大腦會自動把負面社交反饋轉換成正面反饋吧
@a: 是啊lpl那種我還能勉強理解,魔怔了嘛,但是肥父。。。。
然而煎蛋好多人只看圖不評論也不發圖吧
有沒有科學家分析一下諸如上古電池哥,近代擼啊擼哥這種人的行為?看看到底是道德的淪喪,還是心理的扭曲。
不是的,oo又不能吃,我還不如小白鼠,而且還經常不知為何就會被×爆 (  ̄ー ̄)
那就無法解釋battery, 蓮弟, 肥父之類的行為了
那……又怎么樣?只要有oo,我就賽高泥嗨鐵鴨子噠!!!
我單純是為了神經得到放松的,包括各路喜劇,脫口秀,相聲,沒有這些頂著,生活真的不好過
我們被試驗了嗎
賠償!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