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查到膽囊息肉,怎么判斷是真性息肉還是假性息肉?醫生告訴你

膽囊息肉,是B超檢查時經常發現但患者又沒有癥狀的一種疾病。在所有做過B超檢查的患者當中,如果有檢查膽囊,大約就有1.5%~4.5%的患者能發現膽囊息肉。


另外一種發現膽囊息肉的方式,是膽囊切除術,在切除的膽囊當中,能夠觀察到大約有0.004%~13.8%的患者存在膽囊息肉,這個比較大的發病率差距,主要是因為各種膽囊息肉發病率的報告,他們的樣本數量不一樣導致的,

息肉這兩個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胃和結腸的息肉,由于這兩個地方的息肉,通常會讓人感覺到和胃癌、結腸癌有關,導致膽囊息肉聽起來會讓一些人感到害怕,

為了解除這種顧慮,必須了解膽囊息肉到底是個什么樣的疾病,龍醫生今天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膽囊息肉是指膽囊黏膜壁上的贅生物,我們可以想象皮膚上長的痦子、痘痘甚至疤痕,息肉也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數的膽囊息肉并不是腫瘤性的,而主要表現為增生性的(類似于瘢痕)和膽固醇沉積,

早在1970年,就有人對所有的膽囊息肉進行了分類。總的分類方法,是將膽囊息肉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并沒有真性和假性息肉的說法。其中良性的息肉,又可以分為腫瘤性和非腫瘤性的,

據報道,在良性膽囊息肉中,膽固醇沉積占60%,其次是腺肌瘤,占25%,炎癥引起的息肉占10%,腺瘤占4%,剩下的1%是一些脂質瘤、纖維瘤之類的良性疾病,

惡性的膽囊息肉中,80%是腺癌,其余的是鱗狀細胞癌、粘液囊腺瘤和腺棘皮癌等等,良性息肉里面的腺肌瘤病,可能和膽囊癌風險升高有關,


所以,區分膽囊息肉是不是真的息肉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看膽囊息肉有沒有進一步加重和癌變的風險,

然而,要通過B超準確地分辨是哪一種類型息肉,是很困難的。在分辨不出良性和惡性的情況下,建議每隔3~6個月復查一次,觀察息肉的大小和形態變化。


1、膽固醇息肉,又叫膽固醇沉著病,是由甘油三酯、膽固醇前體和膽固醇酯在膽囊黏膜內的異常沉積導致的。這種息肉外形呈黃色,肉眼看上去像黃色的草莓,故而又稱為“草莓樣膽囊”。

膽固醇息肉大多數就是由這些黃色的小結節構成的,每個小結節的直徑通常小于1毫米,使得粘膜呈現粗糙顆粒狀的外觀,只有少部分的結節比較大,呈息肉樣,

息肉樣的膽固醇沉積,可以出現脫落。所以有些人前次檢查有息肉,復查的時候也可能會消失。有些膽固醇息肉會引起膽囊疼痛、胰腺炎和梗阻性黃疸等表現。


2、腺肌瘤病,這是一種以膽囊黏膜過度增生、肌層增厚和壁內憩室為特征的膽囊異常,但并非腺瘤。這種息肉有一小部分和膽囊癌的發生可能有關。

3、惡性病變的風險。膽囊息肉的大小,是預測惡變最有用的指標:大于2厘米的息肉幾乎都是惡性的,并且很多時候癌癥還是晚期的;1~2厘米的息肉,應該認為可能是惡性的,屬于癌的發生率為43%~77%。年齡是另外一個風險因素,60歲以上的患者發生惡性息肉的風險更高,


小結

發現膽囊息肉之后,如果低于1厘米,沒有其他特別的提示膽囊癌的跡象,一般來說是建議定期復查的,有手術指征的膽囊息肉,膽囊切除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療辦法,對于有癥狀或者為了預防癌癥的時候,都應該考慮是否進行手術治療,目前除了炎癥性的息肉之外,暫時沒有藥物可以消除膽囊息肉,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