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民政部門工作,我來簡單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從政策的角度說,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戶進入公辦養老機構,如福利院、敬老院、五保家園等,或者公辦民營的養老機構養老,按道理來說,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社會上很多很多的人肯定也是這么認為、這么看的。但要實事求是地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要想進入養老機構養老,難度是很大的。原因如下:
一、社區養老機構嚴重缺乏,甚至絕大多數地方還沒有。
解釋一下,所謂的社區養老機構指的是農村村一級、城市社區一級的養老機構,相當于村養老院。沒有養老機構,自然就不存在進入養老的可能性。況且,社區養老機構應該由村一級負責日常運營,目前看幾乎沒有可能。
二、鄉鎮一級養老機構為數很少,大多數鄉鎮還是沒有。
即使碩果僅存的幾個敬老院,最多也就二、三十張床位,現在是機構審批不了,人員編制也落實不了,正式工作人員也無法配備,僅靠幾個臨時人員在那兒苦苦支撐。可以說:即無穩定的經費來源,也無穩定的工作人員來干,全憑鄉鎮政府派民政辦工作人員當院長,帶看幾個臨時人員勉為其難地維持運轉,鄉鎮政府、縣級民政部門都為此頭痛不己。
三、縣一級養老機構也不理想。
我知道的一個縣的綜合福利院,建成六七年了,目前也是沒機構,沒人員,沒編制,連民營的機構也沒人愿意接手運營,一棟小樓空當當的放在那里,一任風吹雨打。即使有機構、有人員,真正地運營起來,對全縣來說,一百多張床位也是杯水車薪,能起多大作用呢?
四、回答題主的問題
按政策規定,進入養老機構集中供養的持困人員,供養金一律不再發給本人,只給本人幾十元的零花錢,其余全部統一撥付養老院統一使用。
就算有床位,一旦進入養老機構,所有入住人員的吃、喝、拉、撒、睡,穿衣、看病、照護甚至吃藥、喂飯,洗衣服,個人衛生、整理內務,統統都由敬老院工作人員負責,而生活不能自理人員的護理、照看難度有多大,我不說人人明白。曾經去一個福利院參觀時得知,正規養老機構一個工作人員只能照護兩位老人。可工作人員也是掙工資養家糊口的,護理難度大的特困人員,很自然是不受歡迎的。那不就是給自己請了個爹娘嗎?試問:對常人來說,除了咱爹咱娘,誰愿意為了一點微博的工資,沒日沒夜地去侍侯一個生活不能自理、非親非故的老人呢?這話雖然很殘酷,但確是實情。
所以,把生活不能自理的農村五保戶的養老寄托在公辦養老院,至少目前看是非常不現實的,實現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這就是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老人不值錢
真的是! // @5860000123: 政策是宣傳的好,事實很殘酷,。
政策是宣傳的好,事實很殘酷,。
下村條件很差,都是老人無小孩。
有強制性的政策嗎,不到養老院的農村散養的特困人員和五保人員,只給底保,最底生活保障,每月153元生活補助嗎?
也經不能自理了別想像滴那么好!
不是有《五保條例》嗎!
我希望國家每人繪肢體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每人一個每一千元護理費,找人護理,現在每人每天三四十元不多,能幫幫家人給照顧。
我試問一句,進了養老院的老人們,也有不能自理的時候呀,難道那時又把他們送回家來。
我的大伯跟我爸是同父異母,大伯無子女,從小是殘疾人說不了聽不見,現在70多歲癱瘓了,我爸在照顧,可是長期照顧不是個辦法,現在怎么辦呢?也不能安樂死,愁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