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議抑郁癥和心理咨詢入醫保,渡過群友說……


文/渡過報道團隊 圖/張進

兩會即將召開,今天,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大學部副校長李小琴公開了自己的議案:建議將抑郁癥納入門診慢性病病種(以提高醫保報銷比例),把心理咨詢納入醫保,將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內容,

建議一提出,點贊迅速上萬并且登上微博熱搜。這個話題在“渡過”的社群中也引起熱議,大家認為,消除病恥感比提高報銷比例更重要——

“很多家長不愿意用抑郁癥的名義享受醫保,怕落下記錄,影響后期就業等問題…情愿自費,”

你對該建議有什么看法呢?我們把“渡過”社群中的討論整理出來,放在文中,讓我們一起聽聽患者及家屬的聲音,

01抑郁癥納入醫保慢性病病種,好處大嗎?

近年來,大陸經歷了快速的經濟增長和社會變革,如何應對精神疾病造成的個人、社會負擔成為一個挑戰,

2019年,北醫六院黃悅勤教授團隊發表在《柳葉刀·精神病學》的文章,報告了大陸第三次精神疾病調查結果,大陸檢出的抑郁癥終身患病率為6.8%,據此估計,全國抑郁癥患者超9000萬。

但真正接受治療的人數有限。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在中低收入國家,只有 15%至24%的嚴重精神疾病患者接受過治療,高收入的國家治療率相對較高,但也只在 50%至 65%之間,

針對抑郁癥治療可及性不足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李小琴在今天的公開建議中稱,“要細化社會保障措施,將抑郁癥及心理咨詢納入醫保門診慢性病病種”,

但是,費用是影響就醫率的主要原因嗎?

在“渡過”的社群中,大家發表了不同意見:

恬靜(渡過社群群主):

抑郁癥已經在醫保里面了吧,藥物費用在,心理治療費用是自費。問題是很多家長不愿意用抑郁癥的名義享受醫保,怕落下記錄,影響后期就業等問題,精分等一類的精神疾病是可以享受全免藥費的,但是,很大一部分家庭不愿意接受這種待遇,情愿自費,

安吉(渡過社群成員):

有點擔心自己的個人資訊和醫療資訊會被泄露,就像之前成都感染covid19的姑娘一樣。希望能有一套比較完善的體系,保護隱私,不要再給患者帶來二次傷害,之前我就是因為害怕被發現,用藥自費了好幾年,

龍華(渡過陪伴者):

我住在上海,我對目前的醫保政策是滿意,絕大多數費用是可以報銷掉的,

但是全國的政策差異很大,所以可能需要在全國范圍提高精神科醫保報銷比例。此外,異地就醫的患者在不能使用醫保報銷的情況下,經濟壓力大,這個問題也需要解決。

病人擔心的一個是治療的水平,另一個是外界的環境包括家庭社會對自己的支持或者說是理解。

金美(渡過社群群主):

就醫率低我覺得原因一是患者缺乏精神衛生知識,得病后不去專科醫院,頻繁就診綜合醫院,二是病恥感引起的,

非精神專科醫院醫師對抑郁癥的識別率較低,我建議要加強非精神專科醫院的醫生的培訓,

清茶(渡過社群群主):

建議:想改變大眾對抑郁癥的污名化,要先改變社會大環境對抑郁癥的認識,首先的一點是要把全國各地精神病醫院的名字改一改,各地精神病醫院應該帶頭改變,把“精神病”這三個字去掉,比如改成×××腦科醫院(或中心)、×××心身醫學服務中心(這個名字最好)等等。

這樣才能讓患者沒有顧慮的進入醫院就診,精神科醫生和護士也好意思和其他人說自己的工作單位了。

02心理咨詢是否應該納入醫保?

全國人大代表李小琴建議,心理咨詢應納入醫保。她表示,目前心理咨詢未能進入醫保范圍,且費用較高,“以廣州為例,在實際治療中,公立醫院心理咨詢收費標準為300元/40分鐘,私立門診收費更為高昂。”

心理咨詢服務在某些國家已納入醫保范疇,例如在英國,英國的公費醫保系統,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包含了免費的心理咨詢服務,在對患者進行評估后,會推薦其選擇一對一心理咨詢或團體治療,

有“渡過”的群友擔心,心理咨詢納入醫保,可能會進一步導致人才流失:

有幸(渡過社群成員):

現在醫院心理咨詢費用低于社會機構,納入醫保可能更低,心理咨詢師還愿意來掛職嗎?

春妮很棒(渡過社群群主):

建議提高心理服務人群的專業素質和待遇;相關待遇重點納入政府財政撥款的民生工程建設,提高相關地位;同時重點加強基層地區的服務人員的待遇,

忘月(渡過社群成員):

建議大批量招聘心理咨詢師進入精神專科醫院。

03消除病恥感,具體該怎么做?

針對抑郁癥的“污名化”問題,李小琴建議,加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將抑郁癥等心境障礙疾病納入社區宣傳;定期組織開展抑郁癥流調;將抑郁癥防治納入工會職工服務;統籌指導公益組織開展心理服務進校園活動,落實各類學校抑郁癥篩查,為師生建立社會心理服務電子檔案。

在提升大眾知識和增強對病人的管理之外,還有什么辦法消除病恥感呢?

渡過的群友表示,病人資訊泄露、拒絕給抑郁癥投保重疾險等困境,是病人病恥感的主要來源:

咪咪貓(渡過社群群主)

克服病恥感只有規范資訊才能有效。深圳就有一個例子,資訊泄露,眾多小區居民圍堵患者家屬的事例,

消滅病恥感,必須和醫療資訊檔案掛鉤,用人單位不能隨便進入檔案入口查閱,否則做不到消滅,首先在入職上就被翻查,對精神疾病康復的造成歧視。

還有駕照要允許,可以參照國外的對精神疾病取得駕照的監管有效辦法,不能堵,只能督導,否則就是隱患。不能只靠自覺和提高大眾的認可度。

Ada(渡過社群群主):

目前絕大多數重疾險是不接受抑郁癥患者投保的,抑郁癥什么時候能納入重疾險的參保對象,也算是關愛抑郁癥患者了,

忘月(渡過社群成員):

說起來號召不歧視,實際各種條例規定都在歧視,比如國家公務員體檢條例明確規定,甚至睡眠障礙也不可以錄用,

從大家的聲音中可以看出,在提高抑郁癥治療的醫保報銷比例的同時,必須同步在全社會去除抑郁癥病恥感,否則,即使報銷額度提高了,大家也不敢享受,因為由“抑郁癥”、“精神病”這些標簽帶來的歧視,給患者和家庭造成的損失,比經濟損失更大,而消除病恥感,需要改善對于精神疾病的社會管理。

參考資料:

1. 全國人大代表李小琴:建議抑郁癥納入醫保,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2. WHO. 2013. Investing in mental health: Evidence for action.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eneva.

(渡過報道團隊成員:Mellon、瑞寬、螢火)


人大代表建議抑郁癥納入醫保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