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是人類文明重要的發源地,一直以來都是人口集中的地區,這里缺乏非洲和北美洲壯觀的大型野生動物群。歐洲最大的哺乳動物是歐洲野牛,這種動物曾經野外滅絕,但是在人類的努力下又恢復了種群,
歐洲野牛(Bison bonasus,又名wisent、zubr),是現今歐洲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其體長在2.8至3.3米之間(不包括0.3至1米長的尾巴),肩高1.8至2.1米,體重600至920千克之間,有記錄最大的歐洲野牛個體重量達到了1.9噸,絕對是龐然大物!
與近親美洲野牛相比,歐洲野牛的體型稍小,頸部、頭部的毛發更短,尾巴和角卻更長,
圖注:高大強壯的歐洲野牛,圖片來自網路
圖注:歐洲野牛的頭骨,圖片來自網路
圖注:左側歐洲野牛與右側美洲野牛的頭骨對比,圖片來自網路
曾經廣泛分布在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從中部山地一直延伸至伏爾加河和高加索地區,亞洲也可能有部分地區分布,歐洲野牛又分為三個亞種,分別是低地野牛(Bison bonasus bonasus)、高加索野牛(Bison bonasus caucasicus)和匈牙利野牛(Bison bonasus hungarorum),
圖注:歐洲野牛的分布區,圖片來自網路
圖注:奔跑中的歐洲野牛群,圖片來自網路
從史前時代開始,肉多毛厚的歐洲野牛就是人類的重要獵物,它們的形象也留在了洞穴壁畫上。因為人類長時間地捕殺,歐洲野牛在進入文明時代后數量不斷減少,最后的種群集中在波蘭和高加索兩個地區,波蘭的比亞奧維亞森林是歐洲野牛重要的傳統棲息地,早在16世紀中葉,波蘭國王頒布法律保護野牛。后來因為波蘭被肢解,一度導致了野牛被獵殺。180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從新恢復了對野牛的保護,依然沿襲這里的舊法律,野牛數量開始回升,
圖注: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中的歐洲野牛壁畫,圖片來自網路
盡管采取了保護措施,但是歐洲野牛的總體數量一直在下降,到20世紀初,只有比亞奧維亞森林和高加索草原地區還有野牛,歐洲野牛中第一個滅絕的亞種是匈牙利野牛,最后一頭匈牙利野牛死于1790年的特蘭西瓦尼亞,標志著匈牙利野牛的消失。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志帝國的軍隊占領了比亞奧維亞森林,為了獲得肉、野牛皮和角,德軍射殺了600頭歐洲野牛。當時一位德國科學家警告軍官,野牛即將滅絕,但是戰爭中的士兵為了生存已經不擇手段,當戰爭結束時,撤退的德軍射殺了剩下的歐洲野牛,最后只有9頭歐洲野牛得以幸免。9頭歐洲野牛根本無法延續一個族群,波蘭的最后一頭野生歐洲野牛在1921年被殺,世界上的最后一頭野生歐洲野牛則在1927年在高加索地區被偷獵者殺死,這也標志了高加索野牛的滅絕。
圖注:二十世紀初的高加索野牛,圖片來自網路
圖注:一戰中的德國士兵,圖片來自網路
野生的歐洲野牛消失之后,只有動物園中的不到50頭歐洲野牛保存了家族的血液,國際保護野牛協會(Th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Wisent)于1923年8月在柏林成立,許多著名專家加入協會,立志于保護這種面臨滅絕的動物。協會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記錄所有活著的野牛,在此基礎上進行保護和繁殖。協會的支持者中也有許多政治家,其中就包括了納粹德國空軍司令赫爾曼·戈林,他希望通過繁殖更多的歐洲野牛用于狩獵。關于歐洲野牛的保護計劃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中斷,幸運的是許多動物園里的個體幸免于難,
圖注:戈林,他對歐洲野牛的保護更多是為了狩獵,圖片來自網路
1952年,兩只歐洲野牛被放歸比亞奧維亞森林。十年之后,比亞奧維亞森林的歐洲野牛數量就超過了100頭。從1945年至今,僅僅是比亞奧維亞森林就有553頭歐洲野牛被送往歐洲其他地方進行圈養和種群交流,波蘭在歐洲野牛的保護和恢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世界上最大的野生歐洲野牛種群一直生活在比亞奧維亞的森林中,
圖注:植被茂盛的比亞奧維亞森林,圖片來自網路
圖注:比亞奧維亞森林中的動物們,圖片來自網路
圖注:比亞奧維亞森林中的歐洲野牛,圖片來自網路
根據2019年的統計表明,全球目前共有7500頭歐洲野牛,其中一半在波蘭和白俄羅斯,處于放養野生狀態的大約4500頭左右。正是由于大部分歐洲野牛生活在波蘭和白俄羅斯,歐洲野牛也被作為兩國的“國獸”,以歐洲野牛為品牌的商品也有很多,比如酒。
圖注:以歐洲野牛為商標的伏特加,圖片來自網路
盡管歐洲野牛已經擺脫了滅絕的威脅,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7年 ver3.1中定為易危(VU),但是由于所有的歐洲野牛都是5頭公牛的后代,種群基因單一,已經出現了基因衰退的現象,例如雌性野牛牛奶鈣質降低,不利于小牛骨骼成長,造成了小牛死亡率的上升。如何保證歐洲野牛基因的健康,將是科學家未來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參考資料:
1.Plumb, G.; Kowalczyk, R. &Hernandez-Blanco, J.A. (2020). “Bison bonasus”. IUCN Red List ofThreatened Species. 2020: e.T45156279.Retrieved 9 January 2021.
2814A
2. “70 years Wisent in the Caucasianmountains”. www.lhnet.org.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5 September 2015.Retrieved 13 August 2015.
3.The Higgs Bison – mystery species hiddenin cave art,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19 October 2016, retrieved 13 January2017
圖片 / 網路(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