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根1902年產的鋼軌,至今質量完好、仍在使用,堪稱古董級別

引言

“洋務運動”是晚清洋務派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與其他洋務派領袖有所不同,張之洞的救亡行動,并不完全是為了鞏固清王朝的統治,而更多地傾向于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洋務運動本是當朝者為了鞏固朝廷統治、加強國防及軍事實力而發動的,但張之洞卻是奔著改善民生去的。

干路之樞紐,枝路之始基,而大陸大利之萃也”——按照張之洞的說法,西方的列強之所以如此強大,靠的不僅僅是軍事力量,與其交通運輸之發達也息息相關,并且,張之洞曾公開建議,若是可以建設一條鐵路線,將大清國由北到南的地域全部貫通,如此大清帝國恢復昔日的強盛則指日可待。


01

學習了西方技術后,張之洞也仿造西方的工廠,斥巨資開辦了當時全亞洲最大的漢陽工廠,

若要修建鐵路,就離不開鋼鐵,但這些鋼鐵從何而來呢?需要冶煉出鋼鐵,自然離不開鐵礦石。由于大陸當時的技術所限,工人無法自主勘測出鐵礦的存在方位,為了找到鐵礦資源,管理者還找來了外國人,最后在萍鄉等地發現了鐵礦資源,

當時的漢陽工廠正處于建設階段,冶煉的設備也一無所有,張之洞也就不得不從國外花高昂的價格購進冶煉機器。在那時,大清國的財力仍然十分雄厚,朝廷不惜撥動一大筆資金幫助漢陽工廠購進了英國最先進的煉鐵高爐……

經過了許多年的摸索,直到辛亥前夕,漢陽工廠才有了較為可觀的生產量——年產鋼鐵8萬噸,其中包括了鋼軌2萬噸。


沒過多久,國家的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漢陽工廠被轉手賣給了日本人,而本該建設施工的鐵路工程也因戰爭問題被擱置,隨之宣布失敗。即便如此,漢陽工廠依然留下了璀璨的工業成果,

02

2012年,在萬源市境內,一位正在修復檢查貨運鐵軌的工人偶然發現鐵軌上刻下的一段文字——“1902年漢陽鐵廠造!”這令他十分驚喜,隨后,他拍攝了鐵軌的照片,聯系了相關部門。

經過專家的鑒定,證實了這段鋼軌的確為110年之前所造!并且,經過試驗,工人們發現這段鋼軌材料足以媲美如今生產的鋼材質量,而它依然可以繼續使用下去。

但是,這段鋼軌畢竟是一件珍貴的文物,文物管理局還是將這段鋼軌放入了博物館中保護了起來,


無獨有偶,在2015年,陜西略陽縣的一座大橋上也發現了印有“漢陽造”英文標志的鋼軌,由此看來,我們不難發現漢陽工廠為當時的工業建設所帶來的益處之大,

不少人對此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對這些“漢陽造”一頓猛夸,感慨大陸近代工業技藝之精湛,而反觀當今,一些黑心商家只顧為自己牟利,過于在意利潤而不注重質量,所生產的商品品質堪憂,這顯然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結合當今的時代背景來看,生產出與“漢陽造”鋼軌品質相當的產品固然不是一件難事,但做到數百年不損壞卻是不現實的,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里,科技的與時俱進同樣重要,生產技術水平也不能停滯不前,由此可見,“正如一些專家所言,漢陽造”鋼軌確實是一件無價之寶,


漢陽工廠在張之洞的管理下迎來了短暫的“春天”,可最終仍然難逃倒閉的命運,關于漢陽工廠倒閉的原因,學者們也是眾說紛壇,除了受到時局因素、技術因素等的影響,當朝者的不當管理也是加快其走向倒閉的一大誘因。

張之洞被人稱之為“錢屠”,他幾乎是用真金白銀“鋪”成了大陸近代的工業之路!但是,其在洋務運動時期仍然不愿意放下高傲的姿態,不愿意同外國人虛心交流學習,吃了不少虧,白花了許多“冤枉錢”。而大清國最終財力難支,工廠都瀕臨倒閉,與其管理者無不關系,

所辦

雖然這次近代“工業救國”運動最終以失敗告終,洋務運動的成就也只是曇花一現,但它為大陸近代化工業開辟了史無前例的嶄新道路,意義不可謂不重大。


結語

“漢陽制”的鋼軌,向如今的人們呈現了昔日的工業光輝,漢陽工廠時隔百年,以另一種全新的方式繼續存在于人們的心中,給予了廣大工業制造者深深的民族自豪感。時隔百年,我們依然能夠從這段堅固的鋼軌上,看到華夏民族追求卓越的堅定之心。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