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姚勁波:全國租房人數逾2億,建議強化治理“隨意漲房租、突然被驅逐”等亂象

《大陸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 | 全國兩會報道

3月4日,2021全國兩會正式拉開帷幕。今年,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勁波準備提交3份書面建議,分別聚焦”規范引導長租房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推進生活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和”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助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等話題。


引導長租房市場規范健康有序發展

隨著大陸城市化進程的深入推進,大陸住房租賃市場持續快速發展。來自住建部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租房人數已逾2億,其中人口流入集中的一、二線城市租房需求尤為旺盛。建立以長租房為引領的住房租賃供給體系,有助于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增進民生福祉。中央對此高度重視并作出部署,”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完善長租房政策,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進一步明確”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

目前,大陸長租房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市場秩序亟待規范。一些長租公寓運營方采取”高進低出””長收短付””租金貸”等高風險經營模式,資金鏈斷裂現象時有發生,租房者被無故驅逐等情況屢見不鮮,部分租賃企業大量囤積房源,哄抬租金,擾亂市場秩序;二是一線城市租賃房源存在結構性失衡,社科院2020年末發布的《大陸住房需求報告》顯示,人口集中流入的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房租價格不斷上漲,市場供需矛盾持續存在;三是”租購不同權”阻礙公共服務均衡化。租房者在享受公共資源特別是子女教育權利、社會福利等方面,仍與購房者存在顯著差異。

在中央”租購并舉”的頂層設計和”房住不炒”的總基調下,姚勁波建議從以下方面著力,推進長租房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一是加快完善市場監管體系,防范行業風險。

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在前期征求意見基礎上,盡快出臺更高級別住房租賃上位法,各地政府可據此完善監管機制流程,規范長租房經營機構和人員從業行為;主管部門可與房產資訊服務平臺加強合作對接,建立基于數字技術的住房租賃交易服務系統,完善信用評價體系,實現租房資訊備案、交易、監管全流程線上化、實時化,動態處置低信用機構及從業人員,嚴防囤積房源、哄抬租金等違規操作;健全長租房經營機構資金監管制度,整頓租賃企業高風險經營行為,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保障行業健康有序運轉。

二是持續加大房源有效供給,并向新市民群體傾斜。

建議國家層面加強統籌,引導各地因城施策,將土地供應側重于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外來人口集中流入城市可加大”集租房”(集體土地建設的租賃住房)、公租房等保障性房源供應,并根據市場情況,推出多種檔位的長租房源,擴大租房者選擇面,滿足各類人群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的租賃需求;引導各地出臺個人租賃收入所得稅減免等政策,鼓勵居民將閑置住房通過合法租賃機構長期出租,并給予更大程度的稅費減免,以激活潛在房源,提高存量房屋利用率。

三是穩步推進”租購同權”落地,充分保障租房者權益,

短期內,建議地方政府重點保護租房者基本權益,強化治理”隨意漲房租、突然被驅逐”等亂象,保護租賃雙方合法權益;在中長期,各地可根據公共設施完備情況,逐步將公共服務與房產所有權松綁,推進其直接與人綁定,進而縮小租購之間權益差,促進落戶及教育、醫療等重點公共服務均衡化,實現以人為本的公共服務資源配置。

推進生活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隨著大陸城鎮化進程加快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與”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生活服務業迅速發展,”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生活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受covid19肺炎疫情影響,線下服務逐漸線上化,催生了以無接觸服務等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數字化生活服務不僅便利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且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成為促進”六穩””六保”、提振消費、保障民生的重要力量,

后疫情時期,線下服務將逐步恢復,線上服務等新業態仍將持續強勢發展,并為大陸服務業轉型發展提供新動能。但受限于企業規模小、布局分散、服務標準不統一等因素,大陸生活服務業數字化水平仍相對較低,廣大中小微企業轉型意愿不足,平臺企業缺乏集成式、低成本的數字產品服務。

姚勁波建議從以下方面著力,加快推動生活服務業數字化轉型,

一是強化政策引領,為數字化轉型中的企業提供有力支撐。

建議主管部門加快制定細分領域的專項行動方案,幫助企業對”互聯網+生活服務業”的融合目標、路徑及重要性加深認知,轉變”不會轉””不敢轉”的觀念;由于中小企業難以承擔長周期、大規模的數字化轉型投入,建議有關部門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保障力度,對企業上云、購買數字化轉型設備、服務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尤其針對中小微企業需提供專項補貼,有效降低轉型成本。

二是構建商業體系,鼓勵平臺企業投入研發數字化轉型產品。

建議有關部門為提供解決方案及服務的平臺企業給予專項政策、資金支持,鼓勵其向中小微企業提供一站式數字化服務,培訓從業人員,夯實轉型基礎;引導平臺企業對居民消費趨勢精準定向,定期發布大數據分析報告,供政府及市場主體參考,持續優化供給結構;加強對平臺企業的規范引導,擴大服務范圍,提高產品質量,避免惡性競爭,促進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助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更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據教育部2020年12月數據顯示,目前大陸已培育800多家產教融合型企業、試點建設21個產教融合型城市,構建了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的產教融合新模式,共有3萬多家企業參與職業教育,

但在調研過程中姚勁波發現,與龐大的市場需求相比,參與職業教育的企業數量仍相對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法律法規及政策缺位、企業獲益形式不清晰、申報辦學資質流程較長等,導致企業合作辦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為進一步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助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姚勁波提出了如下建議,

一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健全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培訓,鼓勵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職業院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但由于具體實施辦法一直未出臺,影響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協同性和可持續性。建議各地政府立足實際,加快制定促進校企合作的詳細方案,明確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權、責、利;持續健全校企合作協同及監督管理機制,規范職業教學過程中的標準、內容和考核辦法,明確校企分工。

二是加大政策激勵與補貼力度,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

建議教育、發改、稅務等主管部門出臺配套政策,對舉辦、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企業以購買服務、稅收減免等形式予以扶持;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鼓勵學校與企業共建共享實訓基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更好滿足企業高技能人才需求;鼓勵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全國性平臺企業申報國家級產教融合型企業,對已提出的”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進行制度明確,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三是構建一站式服務平臺,縮短企業申報辦學的審批流程。

建議進一步完善線上線下服務平臺,各省市主管部門建設市場化、專業化、開放共享的地方職業教育公共資訊服務平臺,匯聚區域和行業關于人才供需、項目研發等各類資訊,向校企雙方提供精準資訊發布、檢索、推薦等服務,以實現高效匹配;進一步提升線下服務水平,簡化申報手續,縮短審批時長,為企業舉辦、參與職業教育提供更全面便捷的服務,有效提升校企合作的成功率和實效性,

責編:姚坤

版權屬《大陸經濟周刊》雜志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這提案可以

  2. 有態度,講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