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71,月靈/文
目前北海道地區的人口已經達到570萬,相較于130年僅有的五萬人,增長了110倍,其次,北海道地區的經濟狀況穩步發展,目前已接近日本全國的平均水平,北海道的GDP占全國的4%,人均GDP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90%。
校/傲慢的上校 畫/聽風者 圖/地緣谷
如今提起北海道,大家的第一印象普遍是地域遼闊、風景宜人、旅游勝地。在相對廣闊的土地上,北海道呈現出一幅幅特色迥然、錯落有序的浮世繪。它有札幌這樣的商業與行政中心,也有函館和小樽這樣具有西洋風情的浪漫港口,還有富良野和美瑛秀美的田野風光,
很具日系風格的北海道城市函館
﹀
北海道發達、多樣、宜人的背后是日本政府持續一百五十余年的綜合開發。北海道綜合開發的成功甚至成為世界欠發達地區開發的經典案例。
失敗與成功
北海道自古是阿伊努人 (Ainu) 的居住地,他們以狩獵和捕魚為生,具有自己的獨特文化。阿伊努人被和人 (日本人) 稱為蝦夷,他們的居住地也因此被稱為“蝦夷地”。早在18世紀初期,日本大陸就有人主張對蝦夷地進行開發,
其實早在1457年,因土地權利和自由貿易等問題,
北海道東部的阿伊努人就曾和南部的松前氏將軍開戰,
雖憑借精銳的阿伊努弓箭手一度吞并道南十二館,
但最終因為鐵制武器落后,
被武田信廣率領的軍隊擊敗,史稱坷相曼夷人之戰
﹀
然而,就蝦夷地的“先天條件”而言,它氣候條件比較惡劣,土地資源相對貧瘠,就其“后天條件”而言,它遠離經濟中心,運輸條件較差,缺乏充足的勞動力。這些不利條件成為開發蝦夷地的主要阻力,
其實常說俄羅斯人是戰斗民族,阿依努人更是。
根據阿伊努族傳統,冬季結束前,獵人會尋找熊冬眠的山洞,
殺死母熊并搶走幼熊,并在其3歲的時候將其剝皮并食其肉。
之后,熊的頭骨用于阿伊努人祭拜
﹀
18世紀后期,沙皇俄國勢力開始東進,阿伊努人逐漸處于日本和俄國的夾擊之下,為了有效控制地廣人稀、缺少糧食的蝦夷地,日本政府開始籌劃向阿伊努人提供農具和種子,鼓勵他們對廣闊的土地進行開墾,
1869年,日本明治政府設置開拓使,并將“蝦夷地”改名為北海道,同時大舉向北海道移民內地居民,以增加必要的勞動力數量,提高糧食產量,隨著日本內地改革的逐漸深入,北海道的開發也開始收獲成效,1871新政府確立統一權力,在北海道廢除了各藩分治,開發任務由開拓使全權負責。在權力和財力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日本政府制定了對北海道的十年開發計劃,
來到北海道的移民者在小樽移民事務所前合影留念
﹀
十年開發計劃能否成功關鍵在于勞動力的數量,日本政府希望通過移民的方式解決北海道勞動力不足的問題,移民的來源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舊藩主,舊藩主可以無償得到大量土地,他們可以以此吸引舊藩士集體移居北海道,甚至有的舊士族成立開墾公司,吸引佃農前來,第二,個體農民。個體農民移民主要是廢除封建領主制和推進資本主義過程中農村階級分化的結果。第三,囚犯。1881以來日本政府將本州重罪囚犯遷去北海道,用于采掘、冶煉、修路、治河、建筑等重體力勞動,據統計,1890年引入北海道的囚犯數量總計6794人,囚犯作為勞動力能夠節省政府的成本支出,有學者統計,如果普通工人日工資約為30錢,囚犯則僅為7.3錢。在當時北海道的采煤工人中,囚犯約占八成以上,在修路方面,囚犯修建主要干線占新修道路的55%,
移民者來到北海道后,首先建造了房屋,以供居住;
再從中挑揀精于建筑的少數修建道路和修路等工程
﹀
然而,十年計劃的最終效果并不理想,1881年,北海道開發的十年計劃到期,其實際支出大大超過原計劃的1000萬日元,開拓使次年即被撤除,同時北海道被分為札幌、函館、根室三縣,并在農商務省設立北海道事業管理局,因此這一時期也被稱為“三縣一局”。
開拓使曾經是負責北海道開發事業的政府機構,
聘請了西方科技人員對北海道的開發進行指導但后來被
三縣一局代替。 圖為開拓使工作人員進行土地劃分
﹀
甲午戰爭以后,日本奪得了部分海外殖民地, 北海道作為“未開發寶庫”的地位開始下降。日俄戰爭以后,日本奪得庫頁島南部,北海道的軍事戰略意義也隨即降低。這一時期,本州的資本主要向新占領的殖民地進行輸出,此時的北海道多限于對天然資源的開發與加工,如煤炭、木材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由于連年戰爭和殖民地的喪失,日本大陸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彼時的日本工農業生產力低下,糧食資源匱乏,失業人口激增,其中,糧食短缺和大量復員軍人 (500萬) 及家屬的安置問題成為日本大陸的兩大隱患。這兩個問題,使北海道本來人口稀少、土地廣袤的“先天不足”變成了“后天優勢”。
一戰期間,歐洲糧食匱乏,歐洲列強只能從遠東進口,
日本就是最大的產量地,米價自然上漲,
但是受利的仍是從中間盤剝的地主,一般城市平民
反而深受米價昂貴之苦。 下農、佃農受到的盤剝也更嚴重
﹀
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決定對北海道進行長時間、系統化、大規模的綜合開發。1947年,日本政府頒布了《緊急開拓實施要領》、《北海道緊急開拓事業的概要》作為政策保障,
1951年10月《第一期北海道綜合開發規劃》出臺,這一時期對北海道綜合開發的整體目標是“資源開發和產業振興”。主要任務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治理綜合開發的基礎性條件,如開發電力、治山、治水等。第二,建造基礎設施,如公路、港口、鐵路、郵政通信系統、住宅等,第三,發展資源型產業,如漁林、畜牧業、農業等,第四,初步調研地下資源,
當時的日本,還要接受從蘇聯二戰經過教育勞改
才釋放的大量青壯年戰俘,
日本政府自然需要大量土地來安置這些“過剩勞動力”
﹀
這一時期的北海道綜合開發的兩項重點項目是石狩川流域開發和根釧實驗農場。石狩川是日本第二大河,其開發工程主要為多功能水庫的建設、泥炭濕地改造、農田水利建設等,從日后的結果來看,石狩川流域的開發取得了戰略意義的成功,其成為北海道地區糧食生產的核心地帶。根釧實驗農場即對專業化奶牛飼養的大膽嘗試。參與其中的農戶可分得 18.6 公頃的土地,此外他們還可以申請奶牛飼養的相關貸款,預計成果是十年后每戶飼養奶牛20頭以上。
石狩川流域地形平坦,有利于農事建設,
實驗農場便在根室和釧路
﹀
北海道大學部生飼養員專業化飼養奶牛成功,集體合影歡呼
﹀
經典美味的的北海道十勝牛奶,背景的奶牛和
山峰工廠仍在,只是當初的年輕人已經老去
﹀
圖源.shutterstock
20世紀50年代后期,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此時日本政府開始將發展的重點集中于重工業。在這種整體發展傾向下,日本政府于1961年制定了《第二期北海道綜合開發規劃》,這一時期對北海道綜合開發的整體策略是“據點式”區域開發,
主要任務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在第一個開發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現代化林、農、漁、牧等產業。第二,積極開發重化學工業。第三,修建北海道內部以及北海道和本州的交通網路,如干線公路網、港口、機場等,可見,此時日本政府對被壞道的開發呈現出工業化、全國化的基本趨勢。
1970年10月《第三期北海道綜合開發規劃》出臺,這一時期的目標是“建設高生產能力和高福利的北海道”,主要任務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第一,開發大規模現代化農牧業基地和工業基地。第二,構建新型交通、通信和能源運輸體系。然而,由于1973年的石油危機,這一時期的許多開發項目以失敗告終,《第三期北海道綜合開發規劃》也于1977年停止實施,
道路修好了,旅游型經濟也快速發展起來了
﹀
第四期北海道開發從經濟發展轉向了福利民生,《第四期北海道綜合開發規劃》采取“定居圈”區域開發策略,旨在控制人口和產業向大城市集中,這一時期北海道開發的主要任務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建設區域特色的高水平農牧漁業、種植業、飼養業。第二,通過改善綜合環境吸引人口,第三,建設骨干交通和通信體系,第四,保護和利用自然公園,大力開發旅游業,
函館的新干線紀念郵票
﹀
第五期北海道開發是對福利民生建設的進一步深化。《第五期北海道綜合開發規劃》提出了“交流網路”戰略,旨在建設和完善交通、資訊、通信體系等社會基礎設施,擴大城鄉交流和國際交流。這一時期北海道開發的主要任務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發展多樣性和高生產率的農牧業,食品加工業。振興資訊通信產業,形成以札幌為中心的北方資訊據點,第二,推進高速交通 (公路、航空、高鐵) 。第三,建設安全、富裕的區域社會,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建設舒適的冬季生活環境,完善教育、文化、醫療和社會福利等設施,
快速發展的札幌
﹀
圖源.shutterstock
第六期北海道開發的主要目標即扶持成長型產業,形成北方交流圈,建設自然環境保護基地,建設全國觀光和休養基地,創造安全和富裕的生活場所,可見,這一時期的北海道開發面向全面和深化的方向。
同時也重視環保
有個問題大家可能會很困惑,日本政府投入大量精力綜合開發北海道,并且在第二期規劃中重點發展北海道的化學重工業,那么,為什么北海道的環境沒有被破壞呢?實際上,這和北海道開發過程中日本政府采取的多項環境保護措施密切相關,
在開發北海道的過程中,日本政府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努力減少產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承載壓力。從上述六期北海道的綜合開發規劃中我們能夠明顯看出,北海道開發的重點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的有序過渡,
在北海道的產業發展過程中,重點發展農業、漁業和以物流、電子資訊、旅游觀光等為主的第三產業,即使是工業也以組裝加工為主,大大減少了產業發展帶來的環境壓力。產業結構的及時調整使北海道避免走向重污染、難治理的老路,日本政府還在北海道地區劃定了環境保護區域和重點治理污染區域。例如,網走市就曾采取鹽淡分界層控制、水質凈化、水草割除、底泥清淤等多種措施用于水資源保護,
如今的獨走市河道經過數十年的工業化后,
水質仍然較為清澈,這點經驗對我們十分有意義
﹀
圖源.shutterstock
此外日本政府在開發北海道的過程中還格外重視新能源的引入,例如2009 年北海道共有10個項目入選日本 “新能源百選”項目,并獲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如雪冰熱利用、太陽能發電、天然氣汽電共生、綠色能源汽車、風力發電等,
2019年,由上海電氣電站集團承建的日本北海道石狩郡
2.4MWp光伏EPC項目通過產經省批準,進入商業運行階段
﹀
圖源.shutterstock
從落后到舉足輕重
在以上措施的綜合作用下,北海道綜合開發效果顯著,首先,北海道地區人口的持續增長,目前北海道地區的人口已經達到570萬,相較于130年僅有的五萬人,增長了110倍。其次,北海道地區的經濟狀況穩步發展,目前已接近日本全國的平均水平。北海道的GDP占全國的4%,人均GDP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90%。
對比日本全國人口分布,北海道顯然已經成為
日本人口較密集區,其中札幌等是北海道人口大市
﹀
第三,北海道地區的自然資源,特別是土地資源得到了很好的開發。大量農業用地的開墾為日本大陸提供了充足的糧食保障,目前北海道地區已有120萬公頃的耕地面積,占全國耕地面積的四分之一,第四,北海道地區的多項產業均衡發展,其中發展最為顯著的是農業、漁業、畜牧業,上述三項產業已然成為日本大陸相關產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農業產值占日本全國的十分之一,漁業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家畜產量占全國的六分之一。
受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交匯的影響,
北海道四周漁業資源十分豐富
﹀
北海道仍設置了相當面積的禁漁區,以利漁業可持續發展
﹀
圖源.shutterstock
第五,北海道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目前已形成“海陸空”立體化的交通網路,據統計,北海道有6307公里國道和近8萬公里道市町村道,以及15個大小機場和43個港口,最后,北海道以優質的環境資源吸引了大量的大陸、國際游客,北海道的旅游業蓬勃發展。據統計,北海道有近600萬公頃的森林,每年吸引幾千萬的游客觀光旅行。旅游收入已然成為北海道第三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
以札幌為中心,北海道形成了日本三大都市圈外的札幌都市圈
﹀
圖源.shutterstock
至此,這塊土地的面貌得以徹底改變,顯然,北海道今天的繁榮,既得益于自身優越的自然稟賦,更得益于日本政府持續不斷的開發,
訊飛有聲為您朗讀
VIEW BY 地緣谷
潮計劃簽約賬號•地緣谷原創內容
作者 l 月靈 大陸古代歷史 文化愛好者
參考資料 l 戰后日本北海道開發及其新方向 . 龐德良;日本北海道開發中環境保護經驗對大陸西部大開發的啟示 . 宋冀;日本成功開發北海道的舉措 . 田野;日本北海道開發對甘肅及西部地區開發的啟示 . 王華存;日本北海道綜合開發的歷史進程和成功經驗 . 王文英;日本開發落后地區的主要政策及經驗 . 張廣翠 景躍軍;近代初期日本對北海道的殖民開發 . 周啟乾;日本在北海道開發中的環境保護經驗及啟示 . 祝光耀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緣谷立場
地緣谷 | Geographical
復雜世界 地緣解構
北海道要是大陸的,那可能會有1200萬人。要是俄國的,可能只有150萬人。